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今年是中日韩合作的第20个年头,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中日韩三国文化界、新闻界的专家们聚集一堂,围绕“迈向新时代的中日韩文化合作”这一主题,探讨如何推动三国之间文化交流、文明共鉴再上新台阶。
文字共性到文化共性
“返本开心,共同开创东亚文化合作新时代”
站在新的时代,人民日报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座教授王小甫坦言,中、日、韩三国地域密近、同文同种,面对机遇和挑战,不妨返本开新,重拾当年建立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成功经验,一起尽快积极行动起来,共商共建区域命运共同体。
在发言中,王小甫细数了东亚三国从文字共性到文化共性的历程,例如,至少在中国汉代,汉字就已经成为韩半岛上人们表达思想和记述语言的工具。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经由韩半岛传到日本。 到1400年前的中国唐代,使用汉字的东亚地域各国文化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很多学者都注意到,当时中、日、韩三国文化显示出一些重要的共性。
更多的开展三国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质和量上,都应该得到更大提升”
作为韩国驻华文化院院长,韩在爀一直将中国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铁凝的一段话铭记于心,并在演讲中直接背出,“文化应该是艺术教导谦逊的学校,它终身教导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并且有能力理解他者谦逊……当我们有能力与不同文化相互凝视和倾听的时候,这凝视和倾听会唤起我们对自身新的发现,对世界不断的追问,对生活永远的敏感,对人类深层的同情心和爱,唤起我们在浑厚斑驳的现实中积蓄乐观的能量。”
这一段话,也是他对于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最大的期许。
事实上,今年正值中韩建交28周年,2022年将迎来建交30周年。从中国韩国文学周系列节目、在韩国艺术殿堂举办齐白石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秋史金正喜的的作品展等等活动,都是韩在爀眼中,两国交流中,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今,两国持续在诸多领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交流途径和形式也多种多样。
而面对未来,他期待着,今后无论是中韩文化交流,还是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质和量上,都应该得到更大的提升。同时,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他认为更有必要更多开展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我们这种交流是双向的,包括文化、艺术、体育、旅游、人文、学术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