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22 10:41
德国职业教育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职教体系的教科书,是德国制造业辉煌传奇的缔造者,是德国经济腾飞的法宝。其核心特点是学生在两个场所接受培养即两元,一元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是企业实训场所。职业学校负责传授专业知识,企业提供专业技能实践培训,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学生约3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约70%的时间在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实践培训。
下面从德国双元制职业的教育目标、职业设置、法规保障、行会作用、师资配置方面,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进一步认知和分析。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的教育目标。
以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为目标,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立足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以行业需求及经济与科技发展为牵引,进行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培养。各个行业还专门研究和预测未来可能需要的人才和技能,让学生为未来而学习。
二、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设置概述。
德国60-70%的年轻人和其他国家上万名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双元制职业,德国的职业岗位有300多种,范围涉及各行各业,对应的有300多种职业资格认证。根据规定在德国所有行业职位均需持职业资格证上岗。德国目前每年大约提供14.9万个职位。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规保障。
在德国由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保障制度来规范双元制职教体系、约束行业、企业及学校、保障学生权益。
主要的法律法规有《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准备级教育、职业初级教育、职业进修教育、职业改行转岗教育)、《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青少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
四、德国的行业协会在双元制职教体系中的作用。
根据德国联邦法,所有的企业必须加入德国统一的行业协会,遵守行会章程,缴纳会员费用,参与行会活动,接受行会监管。行会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行会联合院校制定双元制职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和评估考核办法。申请成为双元制职业实践培训的企业,需向州政府备案、符合相关条件、通过行会审核才可以成为具备培训资质的企业。行会还会监督企业与职业学校履行联合培养人才的协议和合同,并监督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州财政给予企业和院校一定的职业人才培养扶持,学生无需缴纳学费,学习期间学生可领取800-1200€/月的津贴;提供实践培训的企业和学生个人按比例共同缴纳学生的保险费用;学制期满学生获得职业资格后,成为实践培训企业的正式员工,领取工资的全薪,同等享受德国优厚的社会福利。
五、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配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严格按照法规配置师资,教师分为学校教师(Lehrer)和企业实训教师(Ausibilder)。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框架协议》、《教师培养教育法》、《培训员资格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多项法规对教师的培养做出了明确规定,系统的确立了师资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师资既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又有合理的交叉,确保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师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提供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从而高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它所解决的问题是综合高等教育所无法解决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之间几乎无缝对接,实现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愿景、符合职教体系的规律。
以上是从德国双元制职业的教育目标、职业设置、法规保障、行会作用、师资配置方面,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进行的分析。
供稿部门/国际交流学院
初审(作者)/路海花
复审/徐男莹子
终审/周洪熳
编辑/徐男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