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04 09:19
近日,某学生在参加高强度体育训练后突发四肢无力、心慌胸闷,送医后被诊断为低钾血症,经口服补钾治疗后转危为安。该事件引发校医院对学生运动健康管理的关注。医生提醒,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可能导致钾流失,若不及时补充,可能引发低钾血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运动后低钾血症:年轻群体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
低钾血症(血钾浓度<3.5mmol/L)在运动员、军训学生及体育爱好者中并不罕见。由于运动时大量出汗、呼吸急促,钾离子随汗液和尿液流失加快,若未及时补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轻度症状:乏力、肌肉酸痛、抽筋
中度症状:恶心、心悸、站立时头晕
重度症状: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案例回顾
某学生800米体测后,突然倒地,四肢无力,送校医院,患者头晕,手抖,出汗,胸闷,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低钾血症。询问得知,患者两餐未吃,运动前仅饮用白开水,未补充电解质,导致钾流失严重。
运动人群如何预防低钾血症?
1. 科学补水:运动后避免只喝纯净水,可选择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
2. 饮食补钾:运动前后可适量摄入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高钾食物。
3. 合理训练: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
4. 警惕症状:若运动后出现明显乏力、心慌或抽筋,应及时就医。
针对学生运动健康问题,校医院已开始加强健康宣教,在体测和军训期间提供电解质补充剂,并配备急救措施。近年来,因运动后低钾血症就诊的青少年有所增加,建议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重视科学运动与营养补充。
医生提醒:运动虽好,安全第一。
“低钾血症在夏季高温或剧烈运动后更易发生,但很多人对其认识不足。”运动医学专家建议:
普通学生: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避免空腹运动。
体育特长生: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钾制剂。
学校及教练: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关注学生身体状况。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健康运动不容忽视。通过科学补钾、合理训练和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青少年运动健康,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初审:刘宝华
二审:赵琳
三审:张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