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19 10:24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现场工程师需要“常在现场”,服务生产一线,体验真场景、接触真任务、解决真问题,还要掌握交叉专业、岗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调能力。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需要遵循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原则,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以整体性思维完善顶层设计
第一,坚持“一盘棋”思路,明确培养单位的责任担当。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现场工程师学院,在培养现场工程师的过程中,应积极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以“立时代之‘德’,树强国之‘人’”为己任,将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单位应当明确“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一工作总方向,明确“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这一工作总目标,增强工程思维、工匠精神、人文素养交叉融合,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
第二,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拳,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协同性、有效性,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跨界的学科能力、解决和处理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的人才。首先,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下的“互利共赢、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建立跨区域专家团队。例如,培养单位与关键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密切交流合作,发挥社会力量在现场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确保“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高质量推进。其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为抓手,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成立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具体深入地参与指导专业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双师”队伍建设、质量考核跟踪等工作,为培养单位把脉诊断,确保“先试先行”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培养单位成立专项管理与指导监督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现场工程师学院的建设、管理及运行。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二、以开放性思维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第一,提高专业匹配度,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为谁培养人”为底层逻辑,“精准定位”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培养单位相互配合的开放式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培养单位共同研制现场工程师培养方案,形成现场工程师学院“招生—培养—上岗—培训—再上岗”人才培养的闭环。现场工程师学院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基于企业的真实案例与应用场景需要开展教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突破传统学徒制的培养框架,实现从“技术范式”到“工程师范式”的现代转型,增强工程基础、通用技术、行动能力培养培训,形成基于“真问题、真场景、真技术、真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生成“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现场工程师”的新场域。
第二,强化数字赋能,促进融合发展。《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元,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说明,大量智能化、数字化操作的工作岗位急需解决现场难题的工程师。数字技术已然促进“人·技术·机器”的融合发展,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发挥数字技术的正向作用是提高现场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手段。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现场工程师学院人才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有效推进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例如,基于大数据技术搭建数据赋能型平台,对学生在关键任务、关键问题等方面进行智能监控与指导;建设数字化科技馆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对技术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构建“人·机”交互式学习场景,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虚实结合”培养学生技能。
三、以层次性思维优化育人生态
“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要更加突出产教融合和人岗适配”,可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打造基于产业园区的市域联合培养共同体,以“校企协同联盟的方式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确保人才培养满足岗位需求。
在横向结构上,发挥政府相关部门、职业院校、现场工程师学院的作用。政府是责任主体,发挥统筹协调和督导保障作用,推动教育和产业多重对接。职业院校统筹推进学科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要素整体优化、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全方位优化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各部门应加强配合、协同发力,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推进信息互通共享,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如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兼职教师等资源,如选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学徒培养,承担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教材及教学资源开发,参加教研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现场工程师学院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造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现场工程师队伍。
在纵向结构上,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设计,以现场工程技术和能力递进为主线,以工程行动为导向,实施基于长学制的“中—高—本”贯通培养,统筹规划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依据中职、高职、职业本科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分层分类确定培养标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基础教育。国家应将工程思维、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劳动教育和技能教育融入中小学日常课堂教学中,建立健全中小学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组建中小学“工程教育”专家教师队伍,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