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日|消除歧视 携手抗艾
发布日期:2018-12-05 15:06

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关于艾滋病,很多人至今都停留在“会传染”“很可怕”的层面。我们为什么依然谈艾色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艾滋病了解片面。12月2日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17级建筑班级在D210教室进行了以“艾滋病的认知”为主题的班会,班会由李占贞老师主持召开,旨意在于宣传正确认识了解艾滋病,“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艾滋病毒&艾滋病:艾滋病毒是一种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死亡。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简称为AIDS,音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感染了艾滋病毒后引起人体免疫能力不足而导致易于感染各种疾病的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病死率较高。

现状:根据WHO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估计有369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其中180万为儿童,死亡人数达到1200万。绝大数艾滋病毒携带者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截止2018年7月底,中国发现存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共计83万余人,报告死亡25万多例。

传播方式:1.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交(经阴道或肛门)或口交;2.输入受到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移植受到艾滋病毒污染的组织;3.共用受到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械和溶液(针头、针管)或纹身器械;4.使用受到艾滋病毒污染的外科器械和其他锐器;5.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期间在母亲及其婴儿中间传播。

临床表现:艾滋病毒感染后可以潜伏数年至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并且毫无临床表现。但是一旦发展为艾滋病,就会出现各种不同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因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

防治措施:

1、政府  

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有效控制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和随访服务规范性,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减少传播;全面落实核酸检测和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持续减少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挽救感染者和病人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全面落实培育引导措施,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

2.  个人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需经过严格的HIV检测,并在正规医疗单位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拒绝吸毒。迫不得已需静脉注射毒品时,务必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尤其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可能接触HIV感染者,要重视标注预防以及职业暴露防治;当发生单次高风险的暴露后,应当在72小时内立刻开始暴露后预防用药,可极大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