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古时人们就常用中药香囊来驱蚊,这是源自中医中的衣冠疗法。佩戴香囊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民间习俗,不仅具有装饰效果,还有预防瘟疫的作用。香囊鲜明的中国历史文化印记,在中医药防治疾病中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
香囊又称香包,古代亦称“佩囊”、“佩帷”、“香袋儿”、“荷包”,它是把多种具有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装在绣囊里制成的。古代医家认为:芳香药物能打开人体的孔窍,气机通畅,而人体的气机通畅了,排毒、化浊的机能也就自然增强,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等功效。清代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说:“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自能除邪辟秽也”。据文献报道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历史传承至今,香囊仍为大众喜爱,香囊应用涵盖节令志庆、观赏品玩、生活、医药等多个方面,其最受关注者还是其作为防疫手段之应用。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香囊作为防疫之应用,自古至今,在瘟疫流行期间,是广为采用的防疫手段之一。
当前,国内疫情持续呈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每天的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字都牵动着大家的心。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复杂形势,2022年4月,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圣翰国际医院向学校师生捐赠中药——羌活、大黄、柴胡、苍术、细辛、吴萸、艾叶等,制作抗疫香囊,旨在疫情期间,让每一位在校师生在做好个人日常防护的基础上,再添一道“护身符”,固护自身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契合《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疫观,达到“香在囊中藏,疾病无处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