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圣财院科字〔2011〕13号
各学院、处室:
受人力资源部委托,科研处现就我校选拨部分教师参与编写教材《赢在新起点:高职学生入学教育读本》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稿对象
我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满一年的机关干部、院系负责人、团支部书记、辅导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均可报名参与教材编写工作。
二、教材出版与稿酬
2011年3月,我校人力资源部与山东人民出版社达成协议,由我校牵头,联合省内兄弟院校共同编写一部教材《赢在新起点:高职学生入学教育读本》,将于2011年9月正式出版,并在部分高职院校进行推广使用。该教材已列入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度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凡参与编写教材的教师,无需交纳任何费用。教材正式出版后,山东人民出版社将按照参编字数向作者支付一定的稿酬。
三、稿件编写要求
1.稿件内容要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杜绝纯粹地理论说教、泛泛而谈。
2.每个章节均要选取若干个典型真实的高职院校学生案例穿插于正文之中,鼓励配备必要的图表、图片和漫画加以说明。每章字数控制在3万字左右,全书不超过30万字。
3.要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理论够用为度、强化实践训练”的撰稿原则,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注重教材的时代性、新颖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反对抽象晦涩、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大杂烩。
4.必须坚持作品原创性原则,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引用他人学术研究成果,必须注明来源出处,符合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规范。
5.参编教师要参照教材编写样稿(见附件)进行撰写稿件,按时参加科研处组织的教材通稿会议。凡未按时提交符合要求的稿件教师,要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经济损失。参编教师务必于
6.鼓励参编教师制作精良的电子课件、教案、习题库、视频资料,努力打造高职教育精品教材,为将来申报省级、国家级优秀教材奠定基础。
四、稿件格式规范
1.在每章的正文之前,均要设置一个能够基本反映本章内容的典型案例,并提出2-3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继续关注正文内容。在典型案例问题之后,要分别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简要地列出本章学习目标。
2.在每章的正文中,要适当穿插若干个小案例(每个案例字数一般不超过300字),配合正文内容的理解和叙述。
3.在每章的正文结束后,要简要地概括本章小结。在小结后面,要对正文前设置的案例问题进行解答。之后,要附加本章的思考练习题。
4.每章均设置若个节,节下条目序号依次是一、(一)、1、(1)、①。
五、申报要求
凡有意向参编教材的老师,请从教材编写目录(见附件)中选择合适的章节,并于2011年6月30日前电话告知科研处
其他未尽事宜,请致电科研处咨询。
联系人:孙瑜 联系电话:0531-87596618 18954193966
E-mail: gaozhiyanjiu@163.com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科研处
附件:《赢在新起点:高职学生入学教育读本》章节目录
一、编写目的
本书编写目的在于,从一名高职院校教师的视角出发,讲述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特有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于奋斗;告诉他们一个合格的高职学生应当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树立目标,不断前进;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自我约束,快乐而健康地成长;引领他们深刻体会到在大学里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强化自身职业素质,为今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章节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适应大学生活
第一节 熟悉校园环境
第二节 改造自身学习
第三节 注重师生交往
第四节 参加社团活动
第五节 保持身心健康
第二章 提升职业素质
第一节 职业素质概述
一、职业素质的概念
二、职业素质的特征
三、职业素质的分类
四、职业素质的作用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
二、职业生涯规划流程方案
三、职业生涯规划范文选读(按专业分类选取材料)
第三节 职业素质养成
一、提升政治觉悟
二、强化技能训练
三、树立就业理念
四、参与社会实践
五、注重商务礼仪
第三章 锤炼专业技能
第一节 公共基础技能
第二节 行业专业技能
第四章 参与社会实践
第一节 勤工俭学
第二节 社情调查
第三节 公益活动
第五章 践行道德法律
第一节 职业道德
一、公共职业道德
二、行业职业道德
第二节 法制教育
一、法律基础知识
二、国家法律梳理
三、学校规章解读
第六章 掌握安全知识
第一节 安全教育概述
第二节 人身安全知识
第三节 财产安全知识
第七章 播撒创新火种
第一节 科技创新概述
第二节 科技创新途径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节 科技创新政策解读
第八章 探索创业之路
第一节 大学生创业概况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途径
第三节 大学生创业政策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三、样稿展示
序言
初秋时节第一缕凉爽的微风吹散了六月的硝烟,不知不觉间,你已踏上了新的征程。大学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学习和成长开始真正的进入一个全新阶段。面对新的城市、新的学校、新的朋友、新的挑战,刚经历了紧张与喜悦的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能否赢在新的起跑线?
告别了家乡熟悉的街道,告别了十几年来舒适的生活,第一次离家远行的入学旅程,带给我们的是一分新鲜,二分好奇,三分迷茫,四分憧憬。当大学生活逐步安顿下来,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之后,你发现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活虽没有了父母的呵护,却有了更多的个人空间。入校后能否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将决定你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的生活、学习。只有积极地适应环境,调整自己,才能在新的环境中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找到自己新的发展机会。因此,及时正确地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环节,也是走向未来成功的基础。
那么,当自己最初的惊奇与激情逐渐褪去后,我们该如何适应新环境,做好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呢?
一、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高中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绝大多数由父母包办打理,但我们不可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辈子,何况一个连生活自理能力都缺乏的青年,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别提如何治学立业了。上大学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父母、长辈每日的悉心照料,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从离不开父母的家庭生活到事事完全自理的大学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真正的生活独立性的训练。
录取通知书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今后的日子要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一切由自己做出决定,无论是一日三餐还是学习休闲的时间以及内务整理、消费支出都由自己安排。因此要尽快熟悉校园及校园的服务设施,如图书馆、宿舍、上课地点、邮局、超市、食堂、银行,此外学会管理内务和“财政”的方法、技巧。同时还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
二、适应新的人际环境,培养交际能力
离开熟悉的亲友,来到陌生的环境,不免会有孤独和思念。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多接触自己的同学老师及师兄师姐,结识新的朋友。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就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报答你。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融洽了。
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大家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会产生摩擦和不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新生都必须面对它,接受它,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如果你接受了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得连同他(她)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的生活,你就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良好的宿舍关系,同学、同乡关系网络会成为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源以及环境适应的晴雨表。但是也不要过于期待同学应该像父母亲一样关怀自己,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在精神上逐渐独立和成熟。如果学会用宽容的态度、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之间的差异,处理彼此的摩擦,你会感受到另一种风景。
三、适应新的心理环境,学会自我调试
辉煌的高中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面对众多的高手,也许你会因自己不再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而自卑,事实上,每颗星都会闪光。勇于面对现实,重新自我定位,悦纳真实的自我,努力积累自己的能力与学识,超越自己就是成功者。
进入新的校园,我们要正确调控自我,正确评价客观事物,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了解现在的环境对自己的要求,正确认识自己;还要正确控制情绪,自觉补充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学会调控自我,使自己有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主动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学校生活;同时应从自身和客观实际出发,合理规划自己未来发展目标,并随时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及时调整。
第二章 职业素质篇
◆案情简述
山东某高校的一名辅导员带领他的五十几个学生到一个大型集团公司参观,由于该集团的老总是该辅导员的同学,因此老总亲自接待,秘书和工作人员也非常客气。秘书将同学们安排在一个有空调的大会议室坐定,工作人员给每个学生倒了一杯水,学生们坐在那里非常坦然,没有客气,其中还有一个女同学问工作人员有没有红茶,理由是她平时只喝红茶。只有小李同学起身双手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茶并客气地说了声:“谢谢,您辛苦了!”
老总办完事情急急忙忙赶过来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竟然没有人应声,还是老师和小李同学带头鼓掌,但掌声稀稀拉拉。老总开始讲话,发现同学们端坐着,没有人做记录,于是转过身对秘书说去领一些公司的笔记本和笔来,然后老总面带笑容地双手递给每一个学生,递着递着老总的笑容没有了,因为学生们都是伸长着一只手臂去接,有的学生根本不起身,更没有人说声:“谢谢!”只有小李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双手接过纸和笔,并连说两声:“谢谢!谢谢!”
毕业时刻终于到来了,该同学接到了那个大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其他同学非常不服气:“他的成绩并没有我好,凭什么让他去而不让我去。”老师一边叹气一边说:“我带你们去参观的真正目的是想给你们创造机会,可你们都失去了,该公司点名只要小李同学,我有什么办法呢?”
思考问题:
1.小李同学应聘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你如何看待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关系?
3.你认为如何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呢?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第一节 职业素质概述
一、职业素质概念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简单地说,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
二、职业素质特征
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征。
(一)职业性
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李素丽的职业素质始终是和她作为一名优秀的售票员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我能把lO米车厢、三尺票台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实实在在去为社会做贡献,就能在服务中融人真情,为社会增添一份美好。即便有时自己有点烦心事,只要一上车,一见到乘客,就不烦了。”
(二)稳定性
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时间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一旦形成,便产生相对的稳定性。比如,一位教师,经过三年五载的教学生涯,就逐渐形成了怎样备课、怎样讲课、怎样热爱自己的学生、怎样为人师表等一系列教师职业素质,于是,便保持相对的稳定。
(三)内在性
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觉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这一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我们常说,“把这件事交给小张师傅去做,有把握,请放心。”人们之所以放心他,就是因为他的内在素质好。
(四)整体性
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和他整个素质有关的。我们说某某同志职业素质好,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好。一个从业人员,虽然思想道德素质好,但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差,就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相反,一个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都不错,但思想道德素质比较差,同样,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所以,职业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性。
(五)发展性
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素质具有发展性。
······
本章小结
······
案例评析
成功的关键离不开职业素质。促成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专业知识只占15%,另外85%是来自于他的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处世能力、应变能力等。小李同学之所以应聘成功,除了其专业知识外,更关键是其对他人劳动付出的尊重和自身良好的职业素质修养。
······
思考练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