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应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与他的纯文学作品小说相比,读后感觉自然不同。 这本书,包括《一个记忆回来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等系列文章,从中,我们看到余华对于文学、写作的现实关照与深刻自省,更看到了余华对于当今世界、现实中国的热血投入与客观反思。余华整本书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自己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描述中,洞见社会固有的顽疾,对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的深刻反省。 十年间足迹遍及世界的余华,是以独特的视角与尖锐的笔锋,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余华是有着作家的责任心的,他利用小说家的视角和语言,表现他对当下不平衡时代的观察与思考。在与书名同题的一篇文章中,余华举例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沿海地区城市里的人普遍在喝可口可乐了;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湖南山区外出打工的人,在回家过年时,给乡亲带去的礼物还是可口可乐,因为他们的乡亲还没有见过可口可乐。对此,余华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平衡的生活。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人生活的不平衡等等,然后就是心理的不平衡,最后连梦想都不平衡了。 这本书里,余华谈到了自己在写作风格上转变的原因。他在书中写道:“为什么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短篇小说里有那么多血腥暴力,为什么到了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里,这个趋势明显减少了。一切源于他做的一个梦,他梦到自己被人追杀并且执行死刑。”可见,写作上的暴力血腥,已然影响到了他的身心;更是他内心对文学有了新的认知,加上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让他不得不转变身份与写作风格,以更加“世俗”的面目对待读者。 不仅如此,余华的表达视角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早年的余华小说,大段的叙事中隐藏着悲天悯人,让阅读者也跟着悲伤,但一切描写又那样的不露声色;而现在呢,他对现实的看法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细节到全部,在面对中国幽暗复杂的现实时,他没有闭上眼睛,更没有背过身去,而是以犀利的目光洞察时代,因为在余华看来,作家更应该关注沉淀下来的现实与真相。 的确,从这本杂文集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的思想历程和成长之路。他时时不忘一个优秀作家应当具备的素养,渴望写出“可以反复阅读,每一次阅读都会使我们本来狭窄和贫乏的人生变得宽广和丰富,或者说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宽广和丰富”的经典之作。令人惊喜的是,在坚持、超越与貌似妥协的变通中,余华找到了一种令各方面都满意的形式。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