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构建的三个关节点
发布日期:2023-06-02 08:43

       “课程思政”的构建不仅是一种课程理念,更是一种课程实践,它对于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突出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意义重大。啃下“课程思政”构建“硬骨头”,需要从增强专业课教师的意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因素、突破教学过程设计难关和提供外部条件支撑等三个关节点上展开推进。
一、增强专业课教师构建“课程思政”的意识
       增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思想意识,是激发专业课教师构建“课程思政”的起点。
(一)认识构建“课程思政”必要性,增强“课程思政”构建思想意识
       专业课程虽然不是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同样具有育人功能,能影响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因此,专业课程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承担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正确理解“课程思政”,把准“课程思政”的构建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也不是新增设的一门课程,而是要以专业课程作为依托,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作为主线,专业课程教师作为主导,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把专业课堂打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的构建,不仅不会影响到专业课程教学,而且会提升专业课程内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专业教学效能。同时,“课程思政”的构建也能进一步促进教师对专业知识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因素,突破“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的难关
(一)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因素
       “课程思政”构建是“深度开发”专业课程内容的一个过程。构建“课程思政”不仅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专业课程内容,更要跳出课程,立足于专业课之上审视专业课,将蕴含于专业课中的思政因素发掘出来,建立起专业课程思政图谱。不同专业课特点不尽相同,所内含的思政因素的多寡与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专业课教师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思政内容科学合理地嵌入专业课教学中。
(二)突破课程教学过程设计难关
       教学过程设计是“课程思政”构建的难关。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因素放在一起,而要采用适当的融合方式,将思政因素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深入研究各知识点与思政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厘清它们的关系,找准两者间的“内在契合点”,而后依照专业知识内容逻辑体系,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注入思政因素,以无缝衔接方式,建立起“专业知识—思政因素”相互交融的统一体。
三、提供构建“课程思政”的外部支撑条件
       思政专业教师的参与和制度条件保障是推动专业课教师构建“课程思政”的外部条件,是动力支撑点。
(一)思政专业教师的参与
       思政课教师参与构建“课程思政”,不是要取代专业课教师,而是要帮助专业课教师提高思政教育思想素养,协助其深入挖掘和发现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并进一步辨别和把控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内容思想的政治站位,真正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程思政”。构建“课程思政”始终要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以思政课教师为协助,共同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缩短专业课程知识教学和课程素质教育间的差距,搭建起专业课程教学“协同育人”的有效渠道。
(二)制度条件保障
       学校和学院要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肯定“课程思政”构建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把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工程统筹规划,将构建“课程思政”工作纳入教师的工作量和科研量,并为“课程思政”构建提供一定专用资金,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师愿意为之投入精力和时间,通过制度来为“课程思政”的构建保驾护航。(选自《智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