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3-15 08:01
一、基于产教融合建立“双师型”、结构化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要基于产教融合建立“双师型”、结构化师资队伍,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培训体系,确保教师队伍既具备企业前线岗位胜任力,又能够对接企业需求,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及数字教学平台,实现跨界融合。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产教融合为驱动力,确立包括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在内的四级发展标准,并结合学院及专业发展需求,推行“一师一方案”,为每个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促进其职业素养稳步提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注重引培人才,既要积极吸纳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组成结构化师资教学创新队伍,使之能够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面向多样化学生,实现因材施教,又要依托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共培共育师资人才机制,从“能”和“德”两大层面出发综合设计培训内容,形成系统化培养机制,要求每个教师依循专业,紧跟前沿方向,选择企业挂职锻炼或去产教融合基地实践,持续提升自身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定期对教师教学设计、工程实践、信息化教学等业务素质与教学能力进行测评,要求人人过关,以此引导教师持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二、基于产教融合构建“新形态”、特色化教材体系
针对既有教材内容晦涩、职教特色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基于产教融合构建立体化、“新形态”、特色化教材体系,以百花齐放的教材形式更好地适应职业特色与教学需求。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知识实际应用为导向,做到“应用”与“存储”相结合,由行企与高职共同编制反映生产实际,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体现工学结合的新型特色教材。为了解决教材内容更新缓慢的问题,可改用活页或手册的形式,既方便及时更新,又提高了教材的实操性,突出差异性,便于动态调整教材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注重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打破传统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静态化呈现方式,通过在线下教材中插入二维码,将数字资源与线下教材有机结合。学生可利用动态化数字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要全面贯通虚实空间,加快建立与新教材相配套的在线平台,紧扣课程模块化项目,依循课堂实例、项目实战、岗位虚拟、云上实景等开发核心课程模块化资源,供学生课前课后、校内校外开展学习。
三、基于产教融合探索“云约式”、项目化教学方法
为了破解教法脱离实际、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教师要基于产教融合积极探索“云约式”、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技术赋能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一方面,高职院校要贯通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既要求教师重构课堂生态,采取“做中学、做中教”,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项目式、情境式、任务式、翻转课堂等多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获得感,又要利用企业课堂,通过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强化学生识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通过工作现场教学,使学生在职场环境中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立足“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平台功能设计等四个方面出发,积极探索“云约式”教学模式,学生可通过云平台产生约课订单,对线下教学场地、教师进行预约,教师则利用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配合平台提供的岗位实践模块,实现线上匹配学生与岗位,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
四、基于产教融合打造“共生式”、协同式教育生态
针对“三教”各自为政、难以凝聚合力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基于产教融合打造“共生式”、协同式教育生态,通过资源配置、平台搭建等,使各类教育资源、要素产生有效联结,驱动教师、教材、教法等主要教育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联动效应,实现1+1+1>3的效果。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协同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合作目标互惠、合作领域共拓、合作机制高效的产教融合共生共长机制,为“三教”改革注入活力,同时要打破机制体制束缚,共建高水平专业化实践基地,打造产教融合载体,有效拉近教师、学生与企业间的距离,降低其交流互动成本,便于“三教”因素的链接,使之协调发展,协同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支持下,建立校企联合运营项目,通过项目整合行企资源,让师生参与进来,形成真实做、真实教、真实练的教育生态。(节选自《河北职业教育》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