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重实践,重技能,与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双元制”的实践探索始终没有停止,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毕业生成为企业的“免检”人才。
对双元制博西华项目的实践探索
2006年,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以及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共同为博西华公司培养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操作能手,该班被命名为“博西华班”。2006年9月,首届“博西华班”30名学生按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开始了为期3年的专业学习,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时就可以享受企业的津贴补助。
在培养过程中,按照三方签署的协议,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双元制教学提供了依据和前提。
规范的培训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学校学习与社会生产实践的定期转换,要求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采取“学习到工作到再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学生每学期先在学校学习两个月,再到企业学习两个月。在校期间,学生进行各类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在企业期间,主要教学场所设在实训车间和生产第一线,由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多为企业一线关注的技术问题。
严格的课程设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课程设置和开发很严格,教学大纲由学校、企业、德国工商行会以及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共同协商制定。讨论课程设置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对课程的结构、比例权重、内容衔接等纵横方向进行认真推敲,力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学校传统教育与企业文化培育相统一,重视以模块形式组合课程。在课程结构安排上,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各占50%,同时注重学生技术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育与技能培训课程设置比重为3∶7。
优越的实训条件。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的过渡阶段,由学校专门建立了第二个实训场地——“BSH客户服务培训中心”,其中企业投资200万元左右,实验室内所有设备由企业提供。实验室有各种类型的家电产品,包括市场上现阶段出售的最新款式的家电产品,以供学生学习。在博世和西门子家电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Dr.Neumann的倡导下,2006年开始在博西华家电园筹建了1200平方米的企业培训中心,专供学生全面深入实践工作的过程,完整感受企业的文化。
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实验室管理工作注重营造企业文化气氛,张贴了许多包含公司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理念的企业文化知识宣传单,实验室日常建设和管理工作也采用了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企业在博西华家电园专门针对“博西华班”学生组建了电子电工、气动液动、传感器、机械加工、SMT流水线等实训车间,这些实训场所直接设置在生产第一线,实训工作管理直接采用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注重过程性的考核。学生要经过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道大关,毕业后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德国工商行会颁发的技能证书。德国工商行会颁发的双元制培训技能证书在欧美企业是通用的。考试题目由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提供,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理论考试分为功能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围绕教学计划和工作任务全面测试学生的专业理论制图、计算和解决任务的知识。技能考试在博西华企业培训中心进行,每个学生要独立完成从设计、编程、制图、线路安装等过程,并完成一个模拟客户的线路改装任务。
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博西华班”学生有着优越的学习环境,但是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的奖罚也十分分明。3年学习期间,企业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多种方式的助学金,每学期、每学年成绩优异的学生和进步较大的学生都会获得公司提供的奖学金。在企业学习期间,学生将免费得到公司提供的各类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工作衣、劳动防护用品等。但是,如果在3年学习期间被发现有不能很好遵守学校与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学生,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会被淘汰,与企业解除合同并且要赔偿企业所付出的各项培养费。 推行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的反思 通过与德国企业的多年合作,我们发现双元制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的建立。德国企业是否愿意深度介入职业教育有3个基本条件:他们的文化告诉他们,这是应该做的;他们的法律告诉他们,必须这样做;他们的政策又告诉他们,这样做是我的事情。在我国,目前这3个宏观条件尚不具备,跨越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激励机制。 1.建立第三方合作委员会,定期与企业沟通。研究和借鉴双元制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而这种合作教育参与者的选择策略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 要使他们做出完全一致的决策判断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考虑企业的需求,因为这才是企业参与教育行为的源泉和起点。职业学校作为控制层应该做好与企业的持续沟通和交流,为此还可以建立企业或行业组织参与的专业合作委员会,加强企业和职业学校的沟通。在南京高等职业学校与博西华公司的合作中,也得益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其间的沟通和协调,因而很好地解决了“双元”中的连通问题。 2.建立收益保障机制。德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实施双元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学徒流失率低,而独享培训投资收益,当然这也取决于其企业本身的吸引力。所以,任何双元制项目都要考虑并建立适合国情的企业教育培训投资收益保障机制。 3.测算开发成本并合理分摊。双元制培训模式需要有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耗资不菲,因而在引入双元制时除了要考虑本身的能力外,还要考虑双方对成本的分摊,由企业建造综合实训中心,在学校建立实训过渡阶段的实验室,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为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提供了可能。同时,在实验室建设中需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引入。 4.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双元制之所以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是因为不但有规范的中长期过程性评价,还有对学生平时的考核。比如,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不好,随时就会被淘汰,如果学习出色会获得由企业提供的奖学金,这无疑给学生一种压力,但更是一种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通过深层次的双元合作,学校依托企业的优势提高了办学的活力,而企业有了符合自身要求的劳动力资源及人才储备,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在合作办学中还节省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这样,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