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发布日期:2011-06-08 15:33

 

摘要:要构建与本行业领域需求的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就要深入行业,全面开展职业岗位分析,构建工作任务分析表,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设置课程,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取舍、重构和序化课程内容,根据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特色构建教学计划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能力与岗位分析;工作过程;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学生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特色所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已基本打破本科"压缩型"的学科体系和"三段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取得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就。但在改革过程中,也要防止改革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做"的训练,忽略应用性理论、原理的学习与应用,变成"培训型"的高职教育。我们要深刻领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6]16号)的文件精神,既要重视应用性的理论和原理教育,又要重视技能的实操训练,努力实现知识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会操作、懂技术、能应用、敢创新的新一代高技能人才。
一、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分析
我们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明确学生毕业后在本行业领域中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通过自学或短期培训就能做什么;第二要从职业岗位分析人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专业的通用能力是什么,职业主要能力是什么,职业辅助能力是什么,明确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工作任务有哪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第三要以通用能力为平台,按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来设置课程和实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综合培养来实现,所以要认真深入分析本专业在行业领域中的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具体做法有:
一是以职业生涯为背景,分析本行业领域中的职业岗位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性的理论与原理,来构建通用能力平台,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以职业岗位为框架,分析本行业领域中主要职业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及各项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构建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结构体系。
三是以工作任务为项目,设计与工作过程相匹配的知识与技能,重构与序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相一致。
四是以工作过程为标准,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突出工作中心任务,获取工作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调研时,要注重信息收集的广泛性、代表性、完整性,其分析结果才具有效性和准确性。所以调研范围要来自于毕业生就业区域内、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企业,以保证工作任务基本能覆盖工作岗位群。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组织和引导行业专家对本行业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要善于整合行业专家的不同意见,形成行业专家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基 础
知 识
基 本
技 能
应用性理论与技 能
 
 
 
 
 
 
职业
主要
能力
职业
辅助
能力
职业岗位1
职业岗位3
职业岗位2
生产性实习定岗实习
拓展能力
工作任务11
工作任务12
工作任务1x
工作任务2l
工作任务2z
工作任务n1
工作任务n2
工作任务ny

 
 
 
 
 
 
 
 
 
 
 
 
 
 
 
 
 
 
 
 
 
 
二、工作任务分析表的构建
在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时,要考虑到本行业领域就业的需要、学生在本行业领域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特定岗位的需要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要注意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中通用能力、职业主要能力和拓展能力。通用能力是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性理论与技能的培养,掌握本行业领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主要能力是通过工作任务、"订单"、顶岗等方式培养而成,是区域经济中特定岗位群和特定企业要求的能力,与企业特定岗位群、特定岗位相一致:拓展能力是通过选修课程来拓宽和加深的专业能力,是增强学生综合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其能力、岗位与工作任务的关系结构,如图1所示。
在对能力、岗位与工作任务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先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再对每项工作任
务按工作过程进行分解,最后分析每个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等要素,并列出工作任务分析表,见下表。
工作任务分析表
职业岗位
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
知识与技能
职业岗位1
工作任务11
工作过程11
 
工作过程112
 
工作过程123
 
工作任务12
工作过程121
 
工作过程122
 
工作任务21
…….
 
职业岗位2
工作任务22
……..
 
工作任务分析表的纵向要体现职业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的职业能力的成长过程规律。职业岗位是由一组具有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组成的;工作任务是由按完成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或平行关系的若干个工作过程组成的;工作过程则包含完成单件工作任务,并能获取完整或较完整的工作成果:知识与技能是完成工作过程,获得工作结果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三、课程内容的重构与序化
根据工作任务分析表,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设定课程,并按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重构与序化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按照工作任务的频度、难度、技能要求和知识容量,一个工作任务可以设成一门课程,也可以分解成若干门课程,也可以由若干个工作任务组合成一门课程;课程的课时不宜过大,应有利于教学组织、实施和学生学习。
课程内容:按专业培养目标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典型技术应用、针对性工作任务、针对性技术应用等方式进行设计,其内容应具有知识的应用性、技能的完整性、工作过程的连续性、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的可行性、内容的前瞻性。
课程内容的重构与序化既要重视应用性理论学习,又要重视技能训练;既要体现教育规律,又要体现高职特色。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序化中,接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应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构建,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删除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的课程内容,根据工作过程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付取舍与序化,精简课程内容,避免课程内容交叉与重复,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通过重构与序化后,其课程要达到合理组合、优化内容、缩减课时的效果。
四、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行业领域人才需求的调研、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表的构建、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重构与序化等大量调查、分析、研讨、教研等工作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脉络已基本清晰,培养目标与行业领域需求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教育教学规律、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的特色,对所设置的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训项.目构建专业课程框架,理清各课程、实训之间的先后顺序,.如图2所示。在专业课程框架示意图基础上,根据学院对培养方案文本格式的要求,科学编制专业教学计划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基础会计与实训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出纳岗位实训
会计职业道德与
财经法规
电算化会计与实训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财务管理与分析
纳税计算与筹划及实训
审计
ERP实训
连锁超市运营管理实务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
 
 
定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在编制专业教学计划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如何确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满足培养职业与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课程,是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设6门左右,其中至少1门为综合性实践课程。I
   二是如何安排顶岗实习。根据培养人才的要求安排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内容,顶岗实习可分阶段进行,可随企业生产旺季、淡季等因素变化而调整顶岗实习时间和内容。|但不能因为改变顶岗实习时间和内容,而减少原有课程内容或降低人才培养标准,也不能强调教学秩序与规范,而忽视顶岗实习。
三是如何安排生产性实训或综合实训。其实训目的不同于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在大部分核心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训内容应是本行业的主流技术、产品、工艺,等等,实|训过程应严格按培养方案要求进行,不能随意变更。、|
四是提倡增加选修学分。选修课学分可占总学分的20%以上,选修课形式可多种多样,除选择课程形式外,还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省级及以上竞赛项目、公益活动及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等取得相应学分,充分发
挥学生个性和专业的拓展。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本行业领域中人才需求和特定岗位群、特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分析学生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和拓展能力,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设置课程,以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重构、序化,依照教育规律、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特色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重视职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姜平系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