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7-05 09:22
摘 要:文章在总结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为了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实施“双证书”制以及与中职、高中的较好衔接,提出高职院校在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管理层面要做的工作和系级操作层面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工学结合
一、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1.它是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要保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到落实,必须要有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保障。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也明确要求:“根据区域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积极探索弹性学制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快区域和行业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这些都为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和制度保障。
2.它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需要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专业设置是以市场需求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师聘任,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教学场所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法、教学评估手段选择等方面,都与企业和用人单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实践教学环节多、时间长。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各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使实践教学环节占有较大的比例,通常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半左右。特别是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同时国家还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进行集中顶岗实习。
二是教学条件和环境变化大。由于实践教学环节多、占用教学时间比例大,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各实践教学环节很难在学校内一次完成。因此,教学过程除在学校外,还可以在生产企业,即可以是教室、又可以是实验室、实训基地、生产现场。教学场所、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灵活多变,同时还具有对实践教学条件的依赖性比较强的特点。
三是教师队伍专兼结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既可以是学校的实践指导教师、“双师型”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等;可以是学校的专职教师,也可以是兼职教师,而且兼职教师的比例还将逐年增多。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教学与专业实践的经验各不相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所具有的教学经验也相差较大。
四是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性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讲练结合,即除了课堂教学外,大量的是实验、实习、实训及现场教学,还有顶岗操作,而更为理想的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因此,在教学手段上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模拟仿真和生产性的仪器和设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场教学等等。
五是与企业和用人单位联系紧密,教学与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往往实践教学是灵活安排;特别是在企业和生产现场进行教学,还必须要服从企业的工作时间来安排。
六是对学生的考核方法灵活。由于实施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的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融通的课程,必须要依据专业技能标准、企业生产现状、学生顶岗岗位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而不可能采用统一的传统的考核模式。从以上特点可知,传统的学年制是无法满足当前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推行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
3.它是实施“双证书”制和中职、高中较好衔接的需要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行,以陕西省为例,从2007年秋季开始,高一全部采用新的课改教材,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且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另外,在许多中职院校中,由于实践环节较多、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灵活性较大,大多数学校也已经实行了学分制管理。
实施“双证书”制课程认证制度,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施“双证书”制、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都需要灵活的教学管理与其相配合,否则难以实施。
由此可见,实施弹性学制,全面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贯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是推行“双证书”制,实现与中职、高中更好衔接的必然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学院管理层面要做的工作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学分制改革方案
建院九年来,我院一直强调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以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为切入点,采取局部试点、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广的方法和策略。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院在实行学年学分制改革试点以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陕西省教育厅的部署,2004年4月承担了“高职高专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试点任务。坚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我们在电气工程系的电气电子类专业群试行“学分制”改革试点,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分层分类的多路径教学模式;重点是研究和制定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安排、选课与授课方式、实践技能培养、教学组织管理、系(部)具体操作等方面的实施方案并在试点范围内积极实施。
2.健全相应实施学分制管理的组织保障机制
任何一项制度和改革措施的实施,都离不组织和制度的保障。首先我们成立了实施学分制管理的院、系两级领导机构,使我院的学分制试点工作实施有序、稳步推进。院级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① 加强学习,提高对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认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指导各系(部)学习学分制有关知识,了解国内外其它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情况,熟悉我院学分制改革的整体思路和学分制试点框架方案等内容。
② 研究、审议学院关于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以及各系上报的具体学分制实施方案。
③ 研究、解决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④ 检查学院各系(部)、部门学分制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方案。
系级学分制实施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① 组织本系(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学习与学分制相关的理论知识,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熟悉学院学分制改革思路和学分制试点框架方案,了解学院学分制试点的有关情况。
② 制定本系学分制实施方案,提出本系实施学分制的可操作性办法,并上报学院领导小组审定。
③ 具体组织本系实施学分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协调、解决;较大的事项要及时向学院学分制领导小组汇报。
3.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改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学校的各项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具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充裕的教学资源、现代化的网络系统、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等,已经成为各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鉴于高职教育对实践教学环节依附较大的特点,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实施学分制的基础。
在建设好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以弥补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充分利用示范院校建设所形成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达到资源共享,确保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4.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在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利用企业的设备进行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双赢。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长处,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搞研究、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和锻炼教师队伍;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或给学生上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弥补学校专任教师的不足;一些价格较贵、使用频率又不是很高的仪器和设备,可以借用企业的,以减少学校的经费投入。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实行企业化管理,进行来料加工,承担一部分企业的生产任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到生产实际,真刀真枪结合实际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一丝不够的敬业精神,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弥补实践教学经费的不足,使实践教学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5.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我们依据学院学分制试点方案先后制订了“学分制实施方案”(包括教学计划修订、任课教师选择、教学地点、选课程序的安排等)、“学分制实施条例”(学籍管理方面)、“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学分替代管理办法”、“导师制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陕西省教育厅为支持学分制试点院校的工作也下发了相应文件,如允许参与学分制试点院校的学生提前毕业,在每年春、秋两季给学生办理相应毕业手续;同时允许试点院校实行按学分收费等。这些制度为学院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起到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作用。
6.建立和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质量标准、监控与评价体系
强化适合学分制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目标考核、过程监控、效果反馈的闭环系统;进一步加强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与评价。围绕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知识、能力、素质为内涵,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和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等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进一步完善由“目标——质量标准——过程监督——信息采集——评价与反馈——调控”等环节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健全有关制度,对全校教学工作实施院、系二级质量监控与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主持实践教学考核,确保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质量。
三、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级操作层面的具体工作
1.制定、修订学分制教学计划
根据学院的学分制改革试点方案规定的“前期按专业大类培养,后期分专业方向训练”的具体思路,我们组织对全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和更新,其中主要致力于搭建“两大平台”和“七个模块”。即,在课程体系上搭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大平台;在课程结构上组成七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对应不同的人才规格。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实施性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了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特点。
第一个平台为通用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平台,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必修课,适用于整个试点专业群。这一平台由四个模块组成:①公共基础必修模块;②专业基础必修模块;③基本技能必修模块;④素质教育必修模块。
第二个平台为专门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平台,在课程结构上做到必修课和限选课、任选课有机结合,在知识结构上突出适度、够用的特点,在能力结构上突出技术、技能培养的方向性、层次性和针对性。该平台由三个模块组成:①专业知识(限选和任选)课程模块;②专业技能(限选和任选)课程模块;③素质拓展选修模块。
参照学分制试点的要求,制定各系实施性学分制教学计划,提倡各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多样化的、柔性教学计划。具体要求:
① 尽可能将第一学年的基础课程部分打通,按大类组织教学,实施分类(分层)、多规格教学,对同一门课程可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不同的学分值,如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可设置多学分和少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② 制定教学计划时,仅列出课程、实习实训项目、课程与实训衔接顺序、学时与学分数等,可不安排具体执行时间,以便根据执行时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选择,使教学计划具有更大的执行弹性。
③ 教学计划中除了本专业必修课外,尽可能地多开设选修课(包括实习实训项目),原则上必修课与选修课按7?3来掌握,并逐步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对于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即同一门课程对某个专业来说是必修课,而对另一个专业则可能是选修课)。
④ 实习实训项目和课程设置原则上以学期为单位,同一门课程原则上必须要一个学期内完成,尽可能不跨学期。若确实需要跨学期的课程,可分别设置为:如数学一、数学二或英语一、二、三、四等,每门课程或实践环节都对应一定的具体要求和课时、学分,便于学生选择和组织安排教学任务。
⑤ 同一个系每个专业的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一致,学生修满学分即准予毕业;全院各系学分数差别限制在5学分以内。
2.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① 以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促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按照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各系要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多出精品课程。
② 课程教学大纲:涉及课程名称、课程目标、具体内容、课程要求、学时与学分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等;课程名称要统一、课程要求要规范。
③ 也可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对于同一门课程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不同的学分数,如数学A、B、C或英语A、B、C等,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
④ 同样的课程或同一实践教学环节,同样的目标和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学生选定所设置的课程,修完后所得学分相同。
⑤ 为了便于管理和实施,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以模块形式(捆绑式),学生选择时不是单一课程,而是以一个模块,许多课程组成,减少选课工作量,方便组织教学,同时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
3.因材施教,实行分层、分类教学
① 一年级分层、分类教学。让学生依据个人实际,选择不同目标和要求、不同学分值的课程(层次),选择学习量、学习进度、学习时间;也可在一些课程上试行选择教师,即选层次、规格,选教师。
② 学院鼓励学生选择精品课程、网上学习,所取得的学分,学校给予承认,即学分互认。
③ 二年级选择专业方向和专业模块。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学分制要求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和课程实习实训模块,即选专业或专业方向,选课程或课程模块。
④ 各系可以参照学院提出的三个层次、九条路径,也可结合本系特点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学习路径,以方便学生的选择。
4.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① 课程安排原则:在课程安排时,我们遵循实践教学优先原则,重点课程保证原则。依据学院实验实训条件优先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设施得以充分、合理使用,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原则上理论教学插空进行,对于专业重点(骨干)课程,教学安排时,给予重点保证。
② 教学时间安排:打破以往的周一至周五,也仅仅是第1~6节的传统教学时间安排。实施学分制,一切是保证学生修满学分为前提,教学时间安排可灵活进行,即在第7~8节和9~10节,也可在周六、日甚至节、假期进行。
5.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要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尤其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采取内培外引并举,改善队伍结构。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升应用能力,使教师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发教学资源及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开展专业技术应用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定期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业、科研院所等进行实践锻炼,了解本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对教师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或新技术应用讲座。
三是与企业携手共建“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接受相关培训,并建立起“双师素质”教师能力考评制度等。
四是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在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实施“双证书”制以及与中职、高中较好衔接将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但还必须注意到,在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实践、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2]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Z].2006.
[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
[4] 王晓江等.高职工科院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7(9).
[5] 肖海涛.高等教育学制改革:一个避不开的话题[N].中国教育报,2007-06-14.
[6] 肖阳、郭开骏.实施弹性学制探索人才培育新途径若干问题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1).
[7] 赵宝芳,孙百鸣.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