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要面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较差等难题,就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师德、师生沟通、教师学识和课堂讲授等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质量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面对下面几个实际情况:第一,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认为只有本科或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才是正规的大学教育,而对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持怀疑或排斥的态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整体不高;第二,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逐年下降,新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第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和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课堂教学效果却又是教学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上述背景下,怎么为学生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多年来,本人一直站在课堂教学(高职)的第一线,现以切身感受来谈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
第一、教师服务意识问题
从工作的性质上讲,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工作,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这里最重要、最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教师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指导思想,让学生满意。
但是,在高职院校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教师对“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中学阶段已不太受欢迎”的学生不满意,在心里“低”看学生一等,对学生的很多表现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无法忍受等现象;有一些教师有这样的表现:对学生没有不满意或其他的一些不好看法,精心备课认真讲课,该怎么讲就怎么讲,至于学生听不听和学不学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听教师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教师掌握着决定学生是否及格、是否毕业的权力,教师对学生有自然的威慑力。上述的教师也许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客观来说课也讲得不错,但学生们可能不那样认为,相反,他们想:“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为什么要相信你?你讲你的,我玩我的,我们互不干涉,你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多年来,清华大学等一些名牌大学的知名教授受聘来给我们的学生上课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时有发生,这里就不免会有教师的服务意识没有深入到内心的问题、心态不正确的问题以及位置没有摆正的问题等。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即学生先喜欢教师,然后才喜欢教师提供的教育。那么,学生如何才会“亲”你呢?前提应该是你要诚心实意为他着想、为他服务,尊重他、理解他、宽容他、感动他并真心爱他,然后才能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二、教师师德问题
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讨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教师师德高尚,才能端正教学思想,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日常工作一些教师感觉自己是平常人,“德高”离自己很远,实际上师德是在身教中体现的,是教师生涯中的一点一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可以想象,教师的一次上课迟到或一次上课接手机电话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师榜样时刻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例如,我想当一名受学生尊重、爱戴和崇拜的老师,就是源于从上小学到上研究生的二十多年来几个特别优秀的老师对我的教导、影响和感染:小到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讲课的姿势、一个解题的思路、一次用自行车带我去医院等都历历在目、铭刻心间,大到资助辍学在家务农的我返回校园、指导我在人生十字路作最佳决策方案、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宏伟的学术目标等,让我久久体味,难以忘怀。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至关重要,但它却属于精神或上层建筑的范畴,没有一个硬指标可为其量化,一百名教师可能会有一百种方法处理同一种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情况并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如对学生上课打瞌睡、说话、逃课、玩手机、吃饭等情况的处理。处理得当,学生心服口服,处理不当,造成沟通障碍;针对学生某一不良表现也会出现很多种训话,好的训话令学生心悦诚服,差的训话则引起学生的反感,我们最忌讳的就是类似“高考筛出的渣子”、“脑子有毛病”、“天生就是个笨蛋”这样伤害学生的话语;上课就是为了挣钱也是一种师德出现严重问题的表现,这种教师教学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应付考核,出现能不留作业就不留,能少留作业的绝不多留,留了作业也不收回不批改等现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体现恶为人师表的教育作用,道德 高尚的 老师才能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当个好教师,则应先修炼好师德,然后才能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师生沟通问题
沟通就是交流观点和看法,寻求共识,消除隔阂,谋求一致。沟通能使人与人之间加深了解,进感情。许多高职学生往往在中学阶段就和教师有隔阂、对教师存有戒心、对教学存在抵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想上好课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与学生交流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挚的爱,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被尊重,点燃学生追求成功的激情,从而产生追求上进的动力。要注意表扬和批评的艺术。高职学生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容易自卑,教师应善于抓住某些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非常欣赏自己的,而批评时要注意针对事而不针对人,时刻注意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性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一方面要重视与学生持久的良好沟通,另一方面特别要注意与学生的第一次沟通,因为教师的“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教师在第一次接触学生的时候就应该表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态度,如对学生的过去、对课堂中的一些现象、对考试等的一些看法,要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话语间要表达自己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用尊重和理解、宽容感染学生。
师生心灵的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爱、有了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沟通就畅通无阻,课堂教学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第四、教师学识问题
“学识”意味着才华,学识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是游刃有余的。所谓“学高为师”,即当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条件是自己已经学得很好,具有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高职教育强调要教给学生技术,有些教师就误认为:教师只要懂一门技术,把这个技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一技之长能找到工作就行。可是,现实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虽然身怀高技,可学生就是没有兴趣向他学习,教师没有吸引力。这里要提到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即文化素养,它是对自然和宇宙的一般认识和理解,对人性的完善和提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教师讲课时将文化科学知识融通于实用的技术知识之中,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教条、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文化素养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大师”,成不了教育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很难真正走进学生心中而成为学生最亲近和最尊重的人。
在实际中,高职院校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而来,工作后又长期生活在学校中,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去实践,大多没有受过相应行业的专业职业训练,也未经过专业技能资格认定。尽管他们掌握了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对专业实用技术纸上谈兵,讲得好但干得不怎么样,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专业技能不过硬,让学生信不过,教师威信大打折扣的现象,这是没有实战经验的教师要注意的问题,应多方寻求机会进行使用技能锻炼。
教师的学识从何而来呢?古有“学高八斗,才富五车”,教师要有主动求知的愿望和意识,不断学习,懂得发展自己,善于反思。文化素养靠平时学习的日积月累,专业的技术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高职教育的发展,社会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的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才能把最新、最前沿的专业技术和发展动向融入到课堂,把具体的知识升华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去实施课程的教学。 code by Danger
第五、课堂讲授问题
一百个老师讲同一门课程可能会出现一百种不同的讲法,效果自然也不大相同,甚至相差甚远。讲课有很多技巧,这里就谈谈感受比较深的几点: 创造有激情的课堂:只有教师有上课的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学习激情,有上课激情的老师往往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高昂的教学情绪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它能带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偏爱与兴趣,往往得益于任课教师教学的强烈感染力和吸引力。试想,一个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对工作缺乏热情,不能激励自己,又怎么能去激发学生呢?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课堂上表情冷漠,语言苍白,味同嚼蜡,毫无生趣;相应的,学生表情呆滞,精神萎靡,昏昏欲睡,这种死气沉沉的课堂很难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
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上讲台后不要忙于开讲,而是要环顾四周,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一站在讲台上就能进入讲课状态。高职院校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说话的、看小说的、发短信的、瞌睡的、赶抄作业的等现象可能会随时发生,教师在把控课堂气氛就非常重要了,要捕捉、判断、灵活处理各种非预期性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随时举例,随时启发,随时与学生互动交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
注意讲好第一堂课:第一堂课讲得好不好对整个课程能否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堂课多为绪论课,综合性强,是对课程的总体介绍,一般都要涉及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学科基础、主要内容、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应用前景等多个方面,能很好地反映自己较高的学科水平,也能让学生对要讲的课程产生兴趣。同时,这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如果学生对第一堂课的印象好,会不由自主地“爱上你”,这就为以后的讲课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果第一堂课准备不足,学生印象不好,日后可能要花几倍的力量才能挽回。
最后,讲课方式、课堂内容和教学观念能跟上时代和行业发展的步伐,适应学生特点和教学问题在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同一门课程常上常新,每年都不同。巧妙地将实践经验、科研经历、专业建设和管理动态地融入教学之中,不断地总结讲课经验,课堂上能激活学生先前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多讲思路、多讲方法、多讲技巧,授人以渔,潜移默化对学生实施无形的影响和熏陶。课间和课外随机调查学生,多吸收学生的合理意见,多采用学生的有益建议,改进讲课中的不足之处。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平等互学,共同进步。
上好课是教师生存的基本要求,当发现课堂教学有问题时,我们要及时总结和反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作一个优秀的、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高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