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桂杰 朱丽亚)“我们在‘魅力校园、一起微校’的主题下聚集到一起,我觉得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样一个背景特别契合。重庆市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赵为粮在年会全体大会上的讲话非常到位,文化是一座学校的灵魂,没有教育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也就没有教育。无疑,一所学校就是一个文化的细胞,也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我们在这儿一块来讨论校园文化的建设问题,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日前,在重庆举办的2011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上,中国青年报社原副社长谢湘在开始讲座之前说了这样一段充满感情的话。
曾在湖北襄樊棉纺织印染厂染色车间做过配料工人的谢湘,常常自称自己对职业教育“最有感情”。她不仅经常到职业院校去走走看看,也特别愿意和职业院校的宣传部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两年前,她在高职示范建设3周年成果展示会上就以《职业教育的“新闻眼”》为题进行过演讲;在去年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成立大会上,她演讲的题目是《学生才是新闻报道的真正主角》;本次会议上,她面带微笑打开认真准备的PPT,屏幕即刻闪出一行标题:构筑“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
“今天我们在谈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既不能产生一种文化错觉,也要警惕文化的滥用。”谢湘认为,“我们首先应该看到,今天的文化背景和本质特征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一种融合的文化。改革开放将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引入中国,譬如‘人权’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观念等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这种先进文化观念的导引下,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
“另一个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现象是‘全球化正在改变大学校园’。”谢湘回忆说,10年前,她第一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当时国外大学校长讲的很多东西都令她倍感新奇,现在却发现这种变化已经在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比如说,建立国际化的校园,培养世界公民,这已经成为很多立志要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综合性大学的定位目标。在谢湘看来,职业院校同样也受到了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影响。近些年来,中德项目、中澳项目纷纷在中国落地生根,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谢湘说,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校园文化观”,她希望学校注意三个意识:服务意识、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
她的思绪回到了10年前在苏州举行的“21世纪教育论坛”。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教育方面的开放界定了三个关键词:第一,教育服务,教育被纳入到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二,市场准入,我们将开放教育市场;第三,承认这种服务是一种商业存在。
“教育是一种服务”,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这是教育观念的一个根本转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当场就发出了强烈的感慨:“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来看,应该强化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谢湘认为,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树立这种服务意识尤为重要。目前中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家庭经济困难和知识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人将职业院校形象地比喻为“穷人的避难所,差生的集中营”。北京商业学校校长史晓鹤讲过的一个场景,让她至今刻骨铭心:每次开学典礼的时候,几乎所有新生的脸上都看不到笑脸,而是把头深深地低下。
“职业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做职业教育不在于你办学的硬件条件有多好,也不在于你的各种设备有多先进,第一重要的是能否帮助背负重压的学生唤醒梦想,找回自信和自尊。这是构筑‘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最重要的内容。”谢湘说,“我觉得职业院校应把眼光放在大多数孩子身上,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有尊严的公民,而不要人为地在制造一些‘尖子生’、‘超常生’上下大功夫。”
现在大学都在回归传统,推行通识教育,那么职业教育应该注意什么呢?谢湘认为,“职业教育绝对不仅仅是技能的教育,还应该给学生应有的文化滋养,使学生成为情感世界丰富、精神世界也丰富的人,这会让他们终身受益。”她曾问一个学校的校长,你们学校除了技能课以外,还有没有其他选修课?校长回答说,他们为学生安排的课程是配餐式的。她认为这样的做法很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也是学校服务意识的一种体现。
“小的是美好的。”据谢湘介绍,从国际范围来看,受扁平化管理思想的影响,学校办学有一种向小学校回归的趋势。在很多超大规模的学校,校长成了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的“皇上”,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很难被一线老师知晓、接受和执行。如此一来,好端端的一所大学就变成了分层级管理的学校,学校分管领导基本只能管职能部门,而不能管到院系,更甭说教师和学生了。她举了纽约黑人居住区一个学校的例子。一个只有300多人的“麻雀”学校,但是校长、老师、学生就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这个学校的学生转变非常快,所谓的差生就迅速变成了优秀的学生。她坚持认为,教育不同于大工业,是按照自身的特殊规律运行的,因为它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物,而是活生生的人。从某种角度来看,小学校、小班级是美好的,教育的服务会更加到位。
职业教育的文化坐标应该定在哪里?在谢湘看来,这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它会从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建筑、环境、校训、校歌、学生的学风和精神面貌等多方面体现出来,最终形成职业教育的独特文化。
在谢湘眼中,很多职业学校的校训比很多普通高校的校训更让人记忆深刻、过目难忘。如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就是四个字:自信、专注。提出此校训的俞瑞钊院长认为,“自信和专注是搞技术工作和经管工作必须具备的品质。有了自信和专注,学生就能学好专业。”而湖南株洲中等职业学校刻在巨石上的校训也别具一格,叫做“真正学会”。彭程校长解释说,这4个字也可以拆开来说,“真-正-学-会”是对学生做人做事的全面要求。校长们深思熟虑提出的校训从另一个方面给我们启示——“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是极具个性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