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合作者的利益诉求以及成长性、规模、资源、能力等要素。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要关注共同利益,搭建组织架构。在校企利益共同体运行中,需要建立政校企联席会、信息通报、矛盾化解等制度,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
校企合作实质上是合作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如果利益无法一致,行动自然就无法统一。在利益共享基础上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可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校企合作跃上一个新平台,从而在根本上提升高职教育的内涵。
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指有共同或相互认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目标的职业院校和企业以校企双方利益为基础,按照一定方式联结而成的人才培养的实体。高职院校和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领域,其核心利益分别是“培养人”和“利润”,由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使得校企产生了交集,这个交集既可以是理念、价值观、资金、资源的交集,也可以是收益、荣誉、地位的交集。当功利性的企业和公益性的院校共同关注人力资本的质量时,这种交集就会越来越大。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往往过多地强调自身培养的人才是向企业输送的,自觉不自觉地以社会责任和教育成本分担来掩盖企业应获得的利益。校企利益共同体从利益的视角思考与谋划,合作各方不以牺牲对方利益为前提,而是放大、倍增、传递双方的共同利益,这是共同体可持续的生命力所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主要表现在经济、政策、社会、人才和文化利益等方面。学校从企业获取资金、设备、场地资源,而企业可从学校获取学术、科研、人力资源;学校和企业能获得各级政府的教育、经济、金融、财税等优惠政策;合作双方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倍受认可和赞赏,凭借彼此的品牌效应提高社会声誉;合作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需要,企业可降低人力资本,学校可提高培养质量和学生竞争力,还能锻炼和提高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的素质;校企文化的融合,能有效提高双方的文化品质。
校企利益共同体是在校企利益共享、互利双赢的合作理念指导下的新型的校企合作方式,需要从合作主体选择、组织架构搭建、运行制度建设、育人机制构建等方面入手,将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很好地统一起来,并最大程度地满足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
首先,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合作者的利益诉求以及成长性、规模、资源、能力等要素,在一般性合作和深入沟通的基础上优选合作主体,这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前提。从学校专业或专业群层面思考合作方式与目标,选择区域内高品质的企业进行合作。它们就是一些站在行业制高点上,具有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理念、想法、实力和实际行动的企业,是高职院校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些企业具备共同的特征:一是掌握行业先进的标准与技术,国际化程度高;二是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行业市场份额高;三是充分关注人力资本,将校企合作育人提到战略的高度;四是负责人具有广阔的眼界,有为行业培养人的胸怀;五是有服务大众、回馈社会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有联手高职院校育人的主动性。
其次,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要关注共同利益,搭建组织架构。校企利益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根本点是要能够承载彼此的共同利益,可以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单元,如学院、中心等,也可以是一种需要独立的章程、组织原则和运行制度的联盟体、协作组织等,一般可设置决策、执行和咨询三层机构。
再其次,在校企利益共同体运行中,需要建立政校企联席会、信息通报、矛盾化解等制度,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政府、学校、企业可以按生均、按培养成本或者特别拨款、专项经费等多种方式筹措办学经费,并使之制度化,用于教学设施建设、教学耗材、讲师团费用、学生补贴和保险等。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合作经验,坚持“双主体”理念,整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双方以经营的理念拓展合作领域,除了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外,还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企业员工培训、应用技术研究、学习型企业创建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在教学环境中融入企业要素,对学生实施“准企业管理”,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职业素养、职业态度、企业文化的教育。
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和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从自身文化特征和岗位要求出发,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双专业主任、双班主任、课程双教师、实习双导师来保证校企培养的衔接与融通。从企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入手,将学生定位于基层技术、管理岗位,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彻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学生一年级到三年级进行系统设计,逐步提升学生从体验者、准员工到员工的身份改变,企业提供的待遇和福利也逐级提升。专兼教师要将区域产业发展特征、校企优势资源、专业自身优势和课程培养目标等要素进行有效对接,以企业元素为核心开发课程,合作编写实践教材;联合对企业存在的技术和管理难题进行攻关,并将这些研究项目经过教学化改造后用于课程教学。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对学生在校期间、毕业后1-2年和3-5年的职业发展历程进行评价,建立起“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质量保证机制。
校企利益共同体充分考虑了合作主体的优势互补、合作目标的互惠多赢、合作领域的多元拓展、合作体制的科学合理、合作机制的灵活高效,是现阶段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全新平台,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密切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联系,将实现校企关系从邻居到亲戚再到伙伴的质的发展。(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