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提升
发布日期:2011-12-07 09:04

摘 要: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教育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高职教师在这几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提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途径。即坚持教书育人,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拓展行动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建立顶岗制度,在企业锻炼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加强督导评价,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明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找出相应的提升途径,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院校教师除应具有高等教育教师一般的职业素质外,还要具备能够胜任高职教育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教育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

1.爱岗敬业精神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在多方面,但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热爱高职教育事业,崇尚高职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我国高职教育面临大力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两大任务,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既要继承前人,又要突破陈规;既要借鉴世界经验,又不能照搬别国模式,高职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有待教师们去研究、去实践。广大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才能逐步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将高职教育真正办成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

2.职业教育意识

教育意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又影响着他对教学质量的判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具备清晰的职业教育意识,对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功能、特色有清醒的认识,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和教学观,才能更加自觉地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按照高职教师的要求提升自己,在课程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的方法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实践操作技能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无论是使学生受到操作技术的基本训练,还是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形成合理、准确的操作习惯,最终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都要求教师首先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因为教师在传授操作技术时必须为学生做示范,这里的示范包括正常示范、慢速示范、分解示范、重点示范、重复示范、纠错示范、边讲边示范、师生协同示范等等,其间教师必须要动作准确、操作规范、技术娴熟,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具备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

4.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既有职业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技能,还有职业道德规范;教学环境既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实训室,还可以是生产车间;教学手段既可以是黑板上的讲解,也可以是仿真台旁的演示,还可以是机器边的操作。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引导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不仅要把持教学效率,还要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对教学信息加工和课堂情景设计有科学的创新能力,对教学组织和对学生评价有敏锐的应变能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不足

1.爱岗敬业做得不够到位

目前高职生中有很多学习以外的问题,诸如职业理想、人际交往、情感困惑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有些教师往往回避这些问题,只管教书,不重育人。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考虑行业、企业的发展,只满足于把概念讲准确、论述讲清楚,不能够遵循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进行教学实践。尽管这些是少数教师的个别现象,但根源是这些教师缺乏对高职教师职业职责的尊重,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2.职业教育意识不够清晰

高职院校有些教师有着较深的学科本位教育思想,他们绝大多数是中年以上,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也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但多年形成的学科本位教育思想,严重影响他们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实践。还有些教师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视专业理论的传授。高职教育既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也要区别于职业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体现职业性,也要体现教育性。无论是学科本位的教学行为,还是只重实践、忽视专业理论传授的教学行为,都是高职教育意识不够清晰的表现。

3.实践操作技能不够精湛

高职院校现有教师绝大多数是由原来成人高校或中职学校教师转岗而来,还有一部分是近几年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或由相关单位调入高职院校,由于过去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不设实践课程,对成人高校教师没有动手能力要求,造成这部分教师缺乏动手能力;而原来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也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要求;年轻的新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触企业的实践经验,实践操作技能也不是很强,所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整体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尽人意。

4.教育教学能力不够过硬

高职院校教师应是既有高超操作技能,又能清晰讲解出来,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具有手、脑、口并用能力的教育家和教练员。但目前高职院校有些教师尽管很有教学经验,但对新设备的操作技术欠佳;年轻教师容易掌握新技术,但教学经验不足。一些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采用千篇一律的“复习、引入、讲解、总结”教学程式;还有些教师,对那些学习或技能训练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够根据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这些都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够过硬。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1.坚持教书育人,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比普通高校的教师拥有更多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高考很失败,上的是低人一等的高校。高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阴影,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满腔热情地学习专业知识,刻苦练就技能,培养职业素养,迎接未来的职业挑战,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高职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

爱岗乐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是高职教师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高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榜样和实践“岗位创新”精神的榜样,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和“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做到课课有进步,堂堂有提高,把自己所讲授的课程都讲成精品课、特色课。高职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仅教书育人,而且修身育人,在不断地进行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2.拓展行动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

行动导向原则不仅适用于高职的教学活动,而且对强化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意识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如果仅仅靠宣传、学习,使高职教师对高职教育在思想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行动上有一种自觉的实践恐怕收效甚微。为此,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给教师提出有深度的教学研究课题,引导教师站在理论的高度对高职教育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对自己目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而这种反思正是对自己所从事的高职教学工作的一种再认识。学校还要适时地帮助教师对所研究问题用高职教育理论加以解决,使教师感受到在高职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能不断提高。这样做不仅能提升教师将高职教育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的能力,还可使教师真正认识到高职教育活动与其它教育活动的差别之处,体会到必须以强烈的高职教育意识和正确的高职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通过行动导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调节,在一种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中,强化高职教育意识,自觉以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3.建立顶岗制度,在企业锻炼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制度,将教师到企业锻炼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技术不断应用于各个行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能迅速掌握本行业最先进设备的操作技术、并随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去的能力。教师只有到生产一线去体验,才能真正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与管理及行业发展的动态信息,了解自己所教授专业目前的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积累教学需要的实践操作技术和企业生产的实践经验。教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实践操作技术的过程,而且也是备课的过程。教师通过顶岗锻炼,教学中可以避免纸上谈兵,以丰富、详实的生产实践案例充实课堂,及时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使专业课教学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要打破那种认为只有到课堂念书才是学习的传统认识,纠正重学历提高、轻技能提升的做法,将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成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不可流于形式,要加强管理,统筹安排,做实做透,为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提供制度保障。

4.加强督导评价,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督导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工作,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教学督导,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及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获得改进教学的建议,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督导要着力对教师进行正面的指导,在教学组织和实施模式上引导教师选择适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法,指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推动“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改革。

评价具有导向、鉴定、调控等诸多功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既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有效方法,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为教学效果如何?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源于教学内容,还是源于教学方法?是教学能力问题,还是教学态度问题?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如何加以改进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学评价做出科学的回答。在建立评价标准时要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减弱一些常规项目的评价权重,如“教态”、“板书”等,加大一些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项目的评价权重,如“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等,使评价能够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引导和促进作用。要将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既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将正面引导与制度考核结合起来,从敬业精神到职业意识,从操作技能到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断改进,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优良职业素养、足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任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