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的二级学院。1999年-2005年主要招收高职专科。学院于2003年招收首届应用技术本科学生(三本批次录取),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在校应用技术本科学生由2005年的284人增加到2010年的2521人。随着学院逐步停招高职专科学生,学院目前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培养技能型高职高专人才向全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转型。在转型提升发展的过程中,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树立了“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观,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努力探索并实践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和办学成就,目前已成为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之一。
一、革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正确的办学导向,明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建立符合国情和各方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是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所在。学院紧密结合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革新人才培养理念,创造性的提出了构建“需求导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反映和满足四个利益主体方面的教育需求,分别是: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需求;企业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发展需求;学校提升办学竞争力的发展需求;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发展需求。
在实践需求导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院围绕“能力为本、知识为基、素质为魂”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应用技术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应用技术本科的能力体系,以基本素质、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实践能力六大块构成的能力体系为纲,重构了高素质应用技术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着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由主导型向引导型转变,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在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上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维互动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特点体现为十六个字:“内修外练,内外兼修,能力本位,多维互动。”内修为学院完善了职业能力的研究与项目开发,外练为学院成功打造了校内外两个实践教学平台和多种并行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两者相辅相成塑造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鲜明特色。
二、开展质量工程建设,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办学主题,学院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摆在重要突出的位置。
在专业设置上,学院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不断完善。经过近五年的调整,学院由2005年的3个应用本科专业,发展到现有的8个应用本科专业,先后调整或停招了就业前景不佳的“商务英语”、“形象设计”等高职专科专业。现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经管工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突出了应用本科的办学特色。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院通过人才引进、全面提高、重点培养等有效举措,不断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院专任教师从无到有,目前全院教师5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5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来自行业企业的外聘教师达到60人。学院现已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统筹、“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团队。
在课程建设上,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技能性。改革传统课程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模拟式教学法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强化课堂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学院目前共有26门课程实行了“4+4+2”(即期末考试和技能考核各占40%,平时成绩占20%)或“双合格”(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双合格)考试方式。学院《商务策划原理与实务》、《前厅客房服务管理》等多项课程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零售策划》、《商务谈判》等课程立项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
在教学改革与研究上,学院积极探索订单式、工学结合、合办专业、国际化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学院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C-TAFE办学模式试点院校,是重庆市四所院校中唯一的本科院校。“十一五”期间,学院立项校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3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2项。学院教师撰写教改文章共200余篇,出版教学研究专著5部。2008年,反映学院教学改革成果的《构建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多维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被评为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教学管理上,学院初步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教学质量自我保障和监控机制,通过教学检查、专家督导、领导听课、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活动,及时、全面地了解和监控教学情况,为严格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2011年10月,我院申报的“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素质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成功获得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三、大力坚持开放办学,塑造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
通过加强对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研究,学院领导明确了“开放办学”的理念,通过搭建开放合作的国内和国际两个交流平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借对外交流之力,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理念、机制和办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开放办学”目前已成为我院一大办学特色。
紧密依靠企业行业,以“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为目标,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校企合作是我院实施“开放办学”的基础。面对发展的要求,学院提出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战略思想,不断强化和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学院与企业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借助企业资源,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重百集团将单店POS操作系统软件赠与我院用于连锁经营实训室建设,扬子江假日集团则具体指导了学院酒店实训室的规划与建设。洲际集团在我院直接捐资建设其集团下属“Holiday Inn”、“Holiday Inn Express”等系列酒店标准间实训室,两间星级酒店标准间实训室于2008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推进了我院实训基地由模拟仿真向真实环境的转变。
第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多种合作方式共育人才。2002年至今,学院已先后与57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实习点遍布全国13个省市或地区。除了实习合作外,学院先后与重庆啤酒集团、重庆登康公司等品牌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订单培养目前已成为学院最为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一。同时,学院通过采用合办专业模式与更多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其中,与重庆中新会展公司合办了会展与策划专业,与中软合办了软件与工程专业。通过努力,学院实现了每个专业都有企业资源的全方位参与,专业特色更为鲜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得到质的提升。
第三,坚持“企业、行业、专业”三结合原则,校企合作研发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逻辑起点,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在对职业能力制定的和修订的过程中,学院邀请洲际集团、万豪酒店等十余家合作企业的经理或人力资源部部长,与我院各专业教师共同对职业要求和岗位能力进行讨论、分析,确定各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标准。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各教学系的精心论证,现已确定我院现有的市场营销、贸易经济(连锁经营)等8个应用本专业对应的专业核心职业资格证书与扩展职业资格证书。
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学院充分借助各类外事资源,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一方面,学院不断加大国际合作交流的力度,搭建各种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除与澳大利亚南岸理工学院等TAFE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外,我院与美国爱尔琴社区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现已启动了学生互换学习等合作项目,双方正在协商下一步开展合作办学的计划。同时学院积极与美国多所大学联系,计划在学院开展“2+2”等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达成“国际认证证书”定向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对内积极利用各种外事活动资源,开展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同时,采用并强化在各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营造国际化课堂氛围。随着学院对外事交流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学院于2008年初在学校各二级学院中第一个正式确立了外事办公室的机构设置,实现了学院外事工作的专门化管理。
通过近几年持之以恒的建设,我院在合作办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过程已呈现出几大鲜明的特点:第一,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企业化标准”;第二,育人场所扩展到“企业车间平台”;第三,校园文化延伸到“企业文化平台”;第四,招生计划体“企业用人订单”;第五,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市场化机制”;第六,合作模式从“单一”到“多元”。与众多企业全面而深度的合作,为学院各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有效开展,既拓宽了学院办学的视野,更为学生提供了国际交流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国门,一睹世界风采。2008年至今,学院已先后派出近60名学生前往瑞典、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韩国、新西兰等国参加交换学习或带薪实习,其中,我院参加迪斯尼交换项目、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和泰国皇家理工大学交换学习项目的学生数量居全校之冠。通过这些对外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同时带动了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打造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学院领导高瞻远瞩,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以不断增加应本教育的竞争力,提升应本教育的地位。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学院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学院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实训与创业中心”,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系统的进行学生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能力的培训。通过坚持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论坛、学术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院建立了以“一赛两坛”为特色的学生“强能创新”的综合素质拓展平台。各项活动结合专业特征,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心,让学生通过素质拓展平台的锻炼,“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学院确立了“系企一体”的指导思想,在各教学系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如在酒店系通过与旅游控股集团旗下的渝之旅旅行社合作成立“渝之旅北滨路门市”,旅行社由酒店系主任担任总经理,旅行社的日常运行和管理都由酒店系的学生负责;在营销系成立营销模拟公司,在会计系成立代账公司,在贸易经济系与学生合办连锁超市,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和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不断积累和提升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搭建了融竞技、学习、实践、创新于一体的素质拓展平台,实现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并延伸至第三课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学生撰写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市级以上媒体发布的新闻稿件数量达到300篇;2008年以来获得学校每年申请并完成的学生创新基金项目30多项,总金额达到20000余元;学生学术期刊《应用技术论坛》2006年至今已经出刊11期,刊载学生学术论文260余篇;学院学生共获得各类省部级及以上奖项近50项。其中,07市场营销三位学生代表参加 2010年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以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实现了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重要比赛一等奖零的突破。2011年11月,“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实训与创业中心”,经重庆市教委组织的专家评审,获得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通过数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建设,学院成功实现了从管理型学院到教学型学院的转变,完成了从数量规模积累到质量内涵发展的飞跃,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得到了有效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连续5年实现了就业率超过90%的目标;学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位率不断提高,同时学生考研人数大幅度增加,继2009年4名同学考取研究生实现了我院学生考研零的突破后,2010届学生考取研究生16名,其中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等211工程重点大学7名。
随着学院办学实力的不断提升,办学成果的日渐丰硕,学院的地位和影响在重庆市乃至全国不断提升。学院是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发展论坛理事会理事单位,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学院在2010年成为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应用本科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
学院得到了社会媒体和舆论的广泛关注:我校校报对学院建院十周年取得的显著成效做了整版的专刊报道;200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教育版头条发表了《本科院校办职教:“压缩饼干”还是“营养餐”》的文章,集中报道了我校举办应用本科教育以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取得的丰硕成果,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评价。学院的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被重庆市教委高教处领导誉为“走在了全市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学院的前列,是重庆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技术教育的楷模”。
忆往昔,春华秋实;展未来,踌躇满志。面向未来,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11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学院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力争通过未来5年的发展,把学院建设成为以应用技术本科为教育类型,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主、工学专业协调发展,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明显竞争力和突出影响力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