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关系
发布日期:2011-12-07 09:21

摘要:对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结构模型:分析了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结构及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核心竞争力;层次结构及构成要素;相互关系。

作者简介:颜楚华(1968-)男,湖南邵阳人,硕士,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王章华(1963-),男,江苏泰兴人,硕士生导师,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刘超(1982-),女,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编号:GJA080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23-0006-03

教育部、财政部自2006年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全国有100所高职学院先后被批准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如何将这批学院办成竞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真正引领全国其他一千多所高职院校的发展,提高中国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是一件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开展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无疑是推进示范院校建设计划的基础性条件。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并定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一般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高职院校的文化,深深融合于高职院校内质之中.难以被他人所模仿和替代的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高职院校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是竞争力各要素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本质的部分。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核心竞争力是合力。它是各种能力的总和,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能力的有机结合,而非单一的某种能力.它们之间是一种矢量叠加关系而非标量叠加关系。它来源于学院不易被其他院校仿效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式、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校园文化等互相影响的综合因素。

(二)核心竞争力是构建力、生长力。它是一种动态能力,而不是静态力,是知识、能力的不断积累和有效组合。这种构建力主要表现在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分立之间以及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力与它们的载体之间存在着支持和构建的关系。

(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能力,不是资源,也不是构成要素。资源和要素都是可以引进的,两者均非核心竞争力。

(四)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持续的、内在的竞争力。这种蕴涵其中的、独具的竞争力,能使得高职院校在长时间的竞争中能取得主动权和竞争优势,从而超越对手。

(五)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平台.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与学校的文化,融合与学校的内质之中,是保证学校基业常青的关键因素。

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做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就必须有其他高职院校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综合上述关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结合国家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要求,本文认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而形成的对学院发展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系统,它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核心层领导力、内隐层执行力和外显层影响力。

二、示范性离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结构及构成要素

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结构及基本要素与其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深入剖析这些要素,将使我们对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由多个层次及其内在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呈现为一种系统分层模型,核心层是领导力,内隐层是执行力,外显层是影响力。

(一)核心层——领导力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关于示范院校入选的首要条件就是“领导能力优先”。领导力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生成的核心因素。示范性高职院校组织的本质是其固有的内在规律的反映,组织效率的运作完全取决于组织中人的素质和潜在积极性的发挥。院(校)长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组织的法人代表,又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思想的集中代表,其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将影响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运行与发展,对一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当领导力得到发展时,也就是学校能够实施科学管理,并以这种管理能力为纽带,整合学院的核心资源的时候,领导力自然就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领导力包括领导班子的战略规划能力、科学决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人格魅力。

(二)内隐层——执行力

内隐层是执行力,由管理执行能力、专业建设能力、文化生成能力三个方面构成。

1.管理执行能力。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把决策层的管理者称为高层管理者(学院主要负责人).高层管理者主要是掌握政策、把握方向、构筑愿景、策划战略、制定方案、组织执行。把执行层的管理者称为中层管理者(各部门负责人),中层管理者承担实践学院决策、目标落实、战略执行、任务分解、基层管理、与决策层的协调沟通等职能。把操作层的管理者称为基层管理者(专业、专业群负责人,教研组长、课程负责人,系部办公室主任、科长等),基层管理者主要是组织团队成员(教职员工)积极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及时搜集反馈组织执行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末端信息。我们把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统称为管理骨干。

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校兴学,唯在得人。管理骨干是学院愿景、战略决策、组织方案的有力执行者和组织实践者,是提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助推器”。中基层管理者在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过程中,既要按部就班严格执行决策层的领导意图和战略决策,又要灵活机动的调整局部战术围绕总体战略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所以,执行力强的管理骨干队伍是学院目标实现的关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培养一支管理骨干队伍,积极选拔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来,即选好人、用好人。

2.专业建设能力。专业建设是一切专业院校建设的中心环节.更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灵魂.专业建设的合理、科学和质量、水平,是体现一所高职院校生命力和社会贡献率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提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应当做到五个领先(领导能力领先、综合实力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和三项建设重点(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指明了方向。专业建设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是学校提高办学层次、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和依据。

随着示范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认为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结构的优化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力、课程体系的开发能力、师资团队的教学能力、实训条件的保障能力。

3.文化生成能力。文化生成能力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保持核心竞争优势的隐形条件和精神基础。由于每个学校员工、学校发展过程、经营管理手段以及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并且伴随着学校的成长而动态的发展变化。因此学校文化力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它激发学习力和创新力的产生,引导领导力的增强,促进人才培养力的提高。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生成能力包括学院对办学理念的提升能力,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能力,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力.校园文化对行业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借鉴能力等等。

(三)外显层——影响力

外显层是影响力,由毕业生就业力、社会服务能力、示范辐射能力、社会影响力四个方面构成:

1.毕业生就业力。毕业生就业力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性因素。产出不明显就无法显示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人特质。如自信,情商,适应力,学习的意愿和反应力等.这些有利于就业的个人特质与态度;第二,核心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第三,毕业生特色。准确地说是指在校园文化理念、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毕业生特色。在目前供大于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开始注重学校的声望和办学特色.特别是毕业生特色。归纳起来,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总的要求就是要“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特色发展”。

2.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则是指示范性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它不是通过人才培养或科研成果的转化等间接方式进行.而是利用自身的资源直接投身于地方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体现在:人才培养和改革;为区域经济服务;为继续教育服务;为社会进行应用技术服务:为文化传承服务。

3.示范辐射能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带动能力是指在其改革探索的过程中取得的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成果和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等,对其他职业院校示范、推广和服务的能力。它一方面体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本身具有的雄厚的办学实力、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改革成果,另方面体现在对于其内涵成果的总结、迁移和推广能力。具体包括培养模式的推广力、管理改革的示范力和专业教学资源的服务力。

4.社会影响力。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外显层的构成要素.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直接的反映和体现。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通过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扩大学院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以及提升学院的社会认可度等方式,来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并在普通高职院校中起到一个引领和示范作用。构成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毕业生就业质量、学院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以及社会对学院办学的评价三大因素。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层次结构及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层次递进。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间呈现为一种系统分层模型.核心层是领导力。它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生成的直接和关键因素,具有统御作用。内隐层是执行力,它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得以实现的保障。外显层是影响力,它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对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形成起着程度不等的重要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共同作用。构成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三种主要竞争力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形成核心竞争力,也可以把这三种竞争力之间的作用关系描述为弓箭的三个要素:弓、弦、箭,只有弓强、弦紧,箭才能射得远。领导力就如同一张弓箭的弓,执行力力如一张弓箭的弦.而影响力则如一张弓箭的箭。可以看出,只有领导力足够强、执行力足够紧、影响力才能得以有效发挥。(3)也就是说。只有这三种竞争力互相作用,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在每一层面内部的各要素中,也存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关系。如领导力这一层面中,战略规划能力是示范性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的集中体现:科学决策能力是领导班子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的反映;人格魅力是领导成员个体及班子整体在学识、能力、作风、品行的方面的综合反映,是领导班子凝聚力的主要体现。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构成了领导力。

(三)动态变化。必须指出的是,核心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不等于系统结构上相对稳定的中枢.它是由运动的态势所决定的。所以,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也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每一层面内部的构成要素也是变化的。如在外显层各要素中.随着我国生源数量的不断下降,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将会替代毕业生就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重点将从学历教育转变为职业培训。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持续培育、提升、创新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