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发布日期:2011-12-15 10:21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我曾经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概括为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三个阶段。大改革阶段主要在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大发展主要体现在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了大的发展、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正经历着一个大提高的阶段。大提高阶段提高什么?提高质量、提高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看成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做强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成为高教战线崇高的历史使命。今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因而,我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又到了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这一关键时刻的关键就是提高质量。

提高质量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认为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际有三件事至关重要。

一、重新认识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是核心。重新认识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是大学办学的指导思想,是衡量大学办学方向是否正确的试金石和标准.是大学文化的精髓。

(一)大学的根本是培养人

大学的根本是培养人。这一点,无论是《教育规划纲要》还是中央文件,都讲得很清楚。在2010年7月13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温家宝强调“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o今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现在有不少学校丢失了这个根本,淡化了这个根本,甚至忘掉了这个根本。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的诱惑也太多.学校办学也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困难。如何端正办学方向,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实在是当前大学建设、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大事,或者说是根本大事。

(二)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文化育人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如何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呢?我认为途径之一是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努力提高两个自觉,即提高大学文化自觉和提高学校素质教育自觉。

大学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个功能。而这些功能的背后有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大学的重要功能就是传承、实践、创造文化。大学如何来发挥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呢?一方面,大学通过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通过直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来实现:更重要的一方面,大学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来实现她的这种功能。大学正因为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满足了国家、社会和人们永恒的需要,大学才得以源远流长,大学也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传承、创造了文化。

大学培养人,不仅在于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更在于她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这是一种内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大学出现市场化、庸俗化、功利化等倾向,这与大学应该具有的高品格、高品位相去甚远。要让大学的文化熏陶力量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必须提高大学文化自觉,建设一种追求真善美、有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的文化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自觉地融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人才是大学文化的精髓。

大学践行文化育人,还要努力提高素质教育自觉。我国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为突破口和切人点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多年来与人文素质教育同时使用,应该说,文化素质教育开始提出时还引起一些争论和质疑.但这个时间很短,原因就在于它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和熏陶为内核,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极大兴趣。在许多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报告几乎场场爆满,从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思索。文化素质教育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引起轰动.同时又久盛不衰,其关键就在于“文化”二字上。

文化素质教育经过十五六年的实践,今天回过头来认识,不仅切中时弊、顺应潮流,而且还应加上四个字——“涉及根本”o涉及根本就是涉及大学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即如何培养人:涉及大学如何传承文化、实践文化、创造文化。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大学在特定历史阶段,在育人中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目前有一种倾向,即以“知识教育”来代替“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贬低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可取的。文化素质教育的精髓在“文化”二字,它的魅力也在“文化”二字.特点也在“文化”二字。大学校园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与格调也正是源于文化,源于高雅、厚重的文化。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融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于素质教育之中的,是以优秀的文化培育、塑造人才的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三注”→“三提高”→“三结合”→“战略主题”的发展过程。

1994年,针对时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出“三注”,即“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创新能力培养,注意个性发展”。“三注”的提出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入高等教育。

1998年以后,文化素质教育进入一个推广和提高的阶段,我们提出“三提高”,即: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素养,特别是文化素养;提高学校品位,特别是文化品位。“三提高”把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纳入到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

2005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0周年,我们又进一步深化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提出“三结合”,即: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三结合”的提出把文化素质教育与其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2010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周年,《教育规划纲要》把素质教育提高到“战略主题”的高度。战略主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点:第一,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二,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文化素质教育牵涉民族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也是体现教育方针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这些认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也为素质教育实施历程所证实。因而,要重新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提高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自觉.这是育人的根本途径。

二、建设一支高水平、能奉献的师资队伍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教学改革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是主体。没有教师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是不会成功的。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这支队伍的素质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离大提高的要求还相去甚远;这支队伍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对教学改革还没有完全兴奋起来。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关键中的关键、根本中的根本、大事中的大事;教师队伍建设,可能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教学发展中的切人点和突破口。

有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会有改革的动力,就会有高水平的改革;有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会有高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有了高水平的科研,就有了高质量的保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

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建设.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

(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途径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做方方面面的努力,我结合当前的师资队伍实际,谈以下几点: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今年教师节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谈到了这样两组数据:

第一,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34.3万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的比例从2000年的31.3%提高到现在的57.1%;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教师达到了52.6万人,是1978年的64倍。

第二.高校集聚了大批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全国高校中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 10人,工程院院士278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070和37%;全国高校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0人,占全国总数的5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当中有357位专家来自高校,占总数的67%。这是师资队伍建设令人欣喜的一面,说明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依然缺乏世界一流水平的顶尖教师.众多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依然有待提高,依然缺乏鼓励教师醉心于教书育人的氛围和环境.依然缺乏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体制机制。这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相去甚远。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重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最核心的指标。要把重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平时的调研中,很多教师反映,学校的评价导向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很多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也多以科研为中心,并不重视教学.以拿了什么级别的科研项目、得到多少项目经费为荣,对教学则应付而过;那些花了很多精力用于教学、花了很多时间指导学生的教师在考核、评聘以及实际工作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鼓励。针对这些,教育部也出台了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学生评教等一系列制度,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倾向。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灌输式教学、以教代学等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师德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有方向,教师身为人师要有高道德水准的道德规范。在社会各个群体中,教师是道德水平最为高尚的群体,因而师德是其灵魂。由于我们有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同时,我们的高等教育又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向,加上在改革进程中各种思想甚至各种道德观的侵入和影响,教师群体近年来在师德方面有所滑坡,所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认为是必要的,并且是适时的。

三、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带动师资队伍的建设,能带动学校的管理和改革。抓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带动很多的东西。教学方法改革是可以抓住的牛鼻子,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要抓住这个牛鼻子。

我曾经把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个投入不足”,即经费投入不足、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对学习的精力投入不足;把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归纳为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培养人才模式单一、外语水平偏低、人文教育过弱。并且,自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们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应该说,这一系列的改革均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如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专业目录的几次调整,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的提出,推动文化素质教育,_类课程、精品教材的建设等等,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2007财政部教育部推出“质量工程”,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改革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把教学改革当作核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把教学工作看作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甚至,提出教务处是“天下第一大处”o教学改革是核心这一重要理念.激励和推动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但回顾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历程,教学方法改革依然相对滞后。我曾经说过,“我国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不先进甚至比较落后为国人所共识.为世人所议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一种经常说、经常写、很难做的常用词”o现在,我们是不是到了要来一次教育方法大改革的时候了?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来一次大的改革,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2009年以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开展了“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并在5大可比指标上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做了比较。总体结论是,有一个指标高于美国同类大学的水平,有三个指标总体上持平,有一个指标与美国同类大学的水平差距较大。这个差距较大的指标是师生互动指标,表现为清华学生较少的提问、被提问和口头报告,较少参与讨论。研究人员认为,这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更多讲解的是成熟的体系知识,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灌输,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只是简单的接受,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缺少对学生高级思维模式,如分析、综合、判断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研究还发现,只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比如课下学习、课外的拓展性学习,清华的得分都高于美国的大学.而在课程目标达成和课堂教学上则与美国大学存在较大差距。清华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和自我评价上与美国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而且学习更为刻苦、努力,更具备雄心大志。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过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导致课堂教学沉闷、单调,效率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用课下更多的付出弥补课堂内的学习不足,造成教育浪费。清华的优势是非课程的、很多可以归因于学生的特质,比如刻苦学习、对自我的高期待等;而美国的强项是课程的、可以归因于学科和教学的优势。调查结果非常说明问题,我们的学生素质很好,但是教育教学方面别人比我们好。

另有对北京市、湖北省、浙江省等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学情调查情况表明,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大学课堂依然盛行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二是学校存在严重的“重教轻学”倾向.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开展得很不够,教学改革也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有人关注“学”的改革:三是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并没有带来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四是大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不太高.对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态度有不少意见。

还有学者从近年来大规模教学评估和教学工作实际中,感受到我国教学方法落后直接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说教式的教学过程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教材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三是不少课程多媒体教学手段被扭曲,从“人灌”走人“机灌”误区,满堂放幻灯片,没启发学生思考,也没有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四是重理论,轻实践,对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国长期以来不断抓教学方法改革,为什么没有取得整体性的、突破性的进展,怎样才能取得这一进展?我认为,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因为世界名牌大学,大多由于有独到的办学理念,因而创立了闻名于世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把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先导,同时又把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作为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过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质量要做方方面面的努力,我今天主要强调“大学的根本是培养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方法的大改革”三个方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还要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全国的各级各类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重点都是提高质量。这可以看作是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给我们在座的各位研究教育的学者们提出一个任务——能不能整体地、系统地、而不是单一地、片断地来研究一下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北京1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