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高职学院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需要和对市场未来就业前景的良好期望,允许学生在入学后有一次跨系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这一改革举措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改革措施?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教育市场上的消费者,学校尽量满足其在专业选择上的各种合理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学生自选专业是高职学院面向市场办学教育思想的体现
高职学院学生可自选专业,既符合市场经济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又是学生人性的一次大解放,同时也是教育消费者的应有权利。
(一)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中,高校学生的专业是按以下程序确定的:国家指令性计划→专业→学校→条件 (包括师资、设备、实习实训场地) →学生→社会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一切由计划来决定,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都是处于被动地位,不管这一专业社会是否需要、学生是否喜欢,他们必须五条件地服从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学生没有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
在市场经济中,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将由学校和学生一起根据人才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反馈信息来确定,而这种市场需求信息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对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学生的专业确定过程是: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学生意愿(包括个人爱好、就业机会、社会关系等) →选择专业→选择学校一条件(设备、实习实训场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市场需求信息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特长、爱好和社会关系(可能对就业有帮助)来自主选择专业,把市场需求和学生的人性(条件、特长、爱好)摆在第一位,依靠人才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整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
(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回归
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天赋潜能,给学生潜在天赋造出“一个爆发的机会”。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是一种稀缺资源,有的学生为了有把握地被大学录取,填报的或许是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 (或者说只是父母的意愿),仅仅是因为这个专业报考的人数较少容易考取。如果在入学后允许学生调到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学习,必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将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中的一次理性回归。
(三)教育消费者有权自选专业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与被教育、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生在高校读书是教育的消费者,学生教育消费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国家给公办学校的拨款(民办学校则没有这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学生本人以学费、杂费等形式支付的。学校只是一个教育服务机构,学生到学校来选读何种专业(当然学校可以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定出不同专业的“价格”,经过物价部门批准,明码标价向学生公布收取应收的费用。自选专业是教育市场赋予学生的权利,学校应该满足其要求。
二、学生自选专业和教学常规的冲突与协调
学生自选专业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学校传统的教学和常规管理工作带来种种冲突和矛盾,但这毕竟只是新生命产生时所带来的短暂不适和阵痛。
(一)学生自选专业与传统专业、优势专业的冲突与协调
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优势专业,对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传统、优势专业不能吸引学生,则说明这些传统、优势专业已经落伍了,不再被社会看好。对这样的“传统、优势专业”就应该痛下决心撤销、改造或兼并,不能再靠计划或行政命令强迫学生学习这样的专业,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发出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专业,并办出特色来。
(二)学生自选专业与计划的冲突与协调
在市场经济中,学校的计划应该和实际的需求尽量吻合,否则,只能说明制定的计划不符合实际情况,学校的资源、将不被市场认可,此时,学校只有一条路:整合资源、创造条件、修订计划、适应市场,不可能要求市场来适应学校。
(三)学生自选专业与师资力量的冲突与协调
学生自选专业必然会造成各个专业学生人数的不平衡,一些专业,人数爆满,而另一些专业的人数又很少甚至开不出一个班,这就会造成有的老师课上不完,有的老师则无课可上。这里就有一个教师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教育消费者有权选择高水平的教师,不称职的教师只有通过自学进修等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以适应新的形势。否则,只能“下课”改做其他工作。
(四)学生自选专业与学生管理的冲突与协调
学生自选专业对学生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同时,较多的学生学习同一专业,容易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竞争态势,促进学风和校风的好转,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某些专业的学生人数太多,势必造成该专业的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给管理带来不利的因素。
三、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是高职学院改革的一种外在推动力
学生自选专业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虽然给学校方方面面带来很多“麻烦”,但正是这些“麻烦”推动着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高职学校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借助这一外在推动力和内部改革动力的共同作用,就一定能开创出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一)增强学校适应市场的能力
学生自选专业的改革是高职学院和市场经济的“一次亲密接触”,这将促使教职员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危机意识和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意识。只有转变教育思想,主动适应市场、紧跟市场办学,为经济建设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才能增强学校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学校才会有出路。
(二)加快专业的建设步伐
随着一些专业学生人数的锐减,教师的“专业危机意识”将凸现。只有一些过时专业的萎缩和消亡,才会带来另一些适应市场需求专业的兴旺发达,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法则在高职学院专业建设上的作用。在市场中,不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让学生来读,而是学生 (市场)需要读什么专业,高职学院就要想办法开办相应的专业来满足学生的要求。否则,学校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驱逐出局。
(三)扩大高职学院的“进口”和“出口”
近年来,高职学院的招生和学生就业一直是比较头痛的事情。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满足了学生的合理要求,也说明学校考虑到了市场的需求情况。这必将增加新生的报到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率,旷宽学生的“进口”和“出口”,为高职学院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天空。
(四)引入学科间竞争机制
学生自选专业措施的实施,将会在高职学院内部引起各系、部、专业之间的竞争,专业学科的竞争意味着教学质量、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学科竞争还将引发人才的竞争,使高职院校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无事生非、思维僵化的局面得到缓解,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术风气。 (栏目编辑:黄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