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预示着2019年注定是高职教育不平凡的一年。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不仅为高职的改革发展明确了着力点,同时也为高职释放了多重积极信号。一方面,扩招100万人将会有效缓解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困境,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高职生源从单一应届毕业生为主向多元化转变,更多地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对于生源紧缺的院校而言堪比“雪中送炭”;另一方面,“百万扩招”将职业教育放在了“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位置,明确指明了高职教育在提高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竞争力方面大有可为,这不仅能提升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化解技能人才培养与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又能让更多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可以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众福祉的重要举措。
“百万扩招”不仅仅是招生规模的扩大,更是一场改善生源结构、提升办学质量的新一轮考验。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命门,是实现高职“百万扩招”的应有之义,同时也展现了高职院校最大的使命担当。高职院校适度扩大规模是现实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但扩张失度,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后遗症。为此,为了确保“招得进、教得好、用得上”,高职院校需要未雨绸缪解决扩招可能带来的问题,化解潜在的质量风险。
第一,高职院校现有资源如何承受扩招?一年之内扩招100万人,会给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实训条件、校舍等办学条件带来极大压力,对于一些生均经费不足、师生比不达标的院校,扩招后的人才培养质量会更加难以保证,甚至会导致学校患上严重的“消化不良”。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投入来匹配相应的学生规模,并且要合理分配不同院校的扩招数量。高职院校在承接扩招任务时,也务必要量力而行。
第二,高职院校如何应对生源结构变化的考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列入生源范畴,让高职生源结构更加多元化,而且学生的年龄、生活背景、知识结构与学习需求存在巨大差异,高职院校在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学籍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扩招任务难以高质量落实。
第三,高职入学门槛的降低会不会影响质量?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扩招面临着一个实际问题,即降低高职入学门槛。尽管高职院校的门槛会有所降低,但是教育质量不容含糊,宽进必须要严出。针对生源来源的多样化,如何让起点不同、年龄各异、目标不同的各类学生学有所成,在招生门槛降低的同时保证出口的质量,对高职院校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鉴于此,高职院校抓住发展契机,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严把招生关、培养关、就业关,确保人才高水平培养、高质量供给迫在眉睫。
其一,强化投入,保障教育教学资源有效供给。“百万扩招”无疑给高职院校现有的办学、师资、实训、宿舍等带来了一定压力,要想保证人才供给规模扩大和培养质量同步提高,必须从源头入手,增加经费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一方面,中央财政应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地方财政也应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例如今年广东省已先行探索“扩容、提质、强服务”计划,并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学校自身应秉承提质增效原则,优化经费使用结构,加大教学绝对总量投入。如此一来,既注重教育资源投入的增量,又关注存量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全面改善、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供给能力。
其二,深化改革,创新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院校,意味着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将更加多元,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偏好等差异加大了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对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面对不同类型的生源,高职院校在输入环节须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办法,探索“自主申请+单独考核+工作经历”的招录模式,畅通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人员的教育渠道,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培养环节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育训结合,积极拓展学分制、网络学习、半工半读、现代学徒制等更多更灵活的学习形式,全面建构自主化、个性化、开放式的终身学习体系和柔性管理模式;输出环节须坚持学证结合、宽进严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载体,一手抓学历教育,一手抓技能培训,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多样化选择。
其三,实化举措,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招生规模和质量效益并举,依赖于完善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而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则需内外发力。从外部保障来看,要突出对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评估,积极培育专业评估机构,鼓励和倡导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学术机构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形成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多元评价格局。从内生质量来看,高职院校应强化第一主体责任,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以院校质量自治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实施目标式量化管理,从而实现自我规范、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常态化评价机制。
其四,优化整合,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功能。“百万扩招”带来原有资源的稀释,使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有了更迫切的需求。这种改变将会促使高职院校进一步挖掘整合校企资源,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主动承担学生实习实训职责,同时更好地提升院校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建立校企间稳定牢固的利益纽带,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事实上,企业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场所,也是就业的最终去处。特别是针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群体,可积极尝试企业兴办职业院校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此举既有利于“百万扩招”生源的合理分流,也有利于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供给,全面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扩大就业的战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