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好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发布日期:2019-06-12 10:04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的改革发展任务,是高职学校对接科技发展趋势、支撑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学校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技术服务能力的内在要求。高职学校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大历史机遇,瞄准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切实提高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双导向”,找准平台建设定位

需求和应用是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逻辑起点。

突出需求和应用“双导向”,就是要坚持“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建设理念,根据国家需要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现代产业体系,针对行业企业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需求,以解决区域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转型、行业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人才培养为根本,校企双方在人才、设备、场地等资源上全方位合作,建设由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产教融合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决策咨询、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使高水平高职学校成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的策源地和集聚地。

深化“三融入”,明晰平台建设路径

高职学校建设产教融合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产业需求是“原动力”,行业企业需要是“立足点”,人才培养是“基本点”。

一是融入产业发展。当前,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加快,新兴产业不断产生,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高职学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应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配,凝练优势研究方向,建设科技攻关协同创新平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推动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品牌智库平台;服务区域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以专业群为依托,建设应用技术服务平台;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建设创新创业平台。高职学校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的科学化、系统化、个性化,更加注重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联动,以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重点,加快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用中国方案解决职业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陈年难题”。

二是融入行业企业发展。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促使行业企业不断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要融入行业企业,洞悉行业企业发展态势,了解行业企业需求,为行业企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高职学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生命力,产出行业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创新成果。区域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是高职学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面向的主战场,要聚焦服务面向,针对行业企业创新需求,突出学校企业创新“双主体”地位,推动学校创新成果向企业集聚,使核心技术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通过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健全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意识,切实提升高职学校服务发展、支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融入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职学校的根本使命。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聚焦产业发展前沿和高端,汇聚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多方优质资源,是高职学校专业建设、科技研发、社会服务、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高职学校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确保平台始终服务教学一线,确保平台人才培养功能充分发挥,确保平台研发成果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强化“四服务”,提升平台建设效益

服务能力的高低,可以反映高职学校培养优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产业行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应服务学生成才、教师成长、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服务学生成才。要充分考虑学生成长规律,结合科技研发项目和内容构建系统化的平台培养体系,制定和完善培养标准,开发基于项目研究过程的创新课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推进课堂革命、实施有效教学、开展现代学徒制等提供有效的平台载体,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创新的深度互动。

二是服务教师成长。要依托专业群,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建设工程技术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研究室等,联合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制定等活动,推动校企科技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兼职,有效带动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是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要充分发挥高职学校在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上的优势,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到技术服务、应用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上,专业教师主动参与中小微企业课题研讨、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转移,提供技术攻关和技能培训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科研人员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有力支撑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四是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应依托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充分整合专业、人才和科技优质资源,以有效推进传统行业优化升级、促进支柱产业稳步发展、推动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创新生产性服务业新型发展模式为核心,系统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发展咨询、技能培训、成果转化等服务活动,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