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领域,技术与技能是一对重要的概念。从哲学层面看,技术与技能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是对于技术与技能到底统一在哪里、对立在哪里,缺乏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导致这一对概念经常被泛用。目前,职业教育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尤其需要进一步厘清技术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帮助职业教育更好地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找到更加合理的发展路径。
技术与技能的“统一”
从本质上说,技术与技能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工具”实现的,技术与技能统一于“工具”。
技术总是通过“工具”的方式呈现。人类的知识库是一个连续谱,科学知识的运用产生技术,技术的运用形成工具,技术的成果总是通过形形色色的工具表现出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会不断出现与之相应的工具。以机械加工为例,与技术发展相对应,先后出现了锉、锯等手工工具,车床、磨床等机械化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融合,产生了数控车床、柔性加工中心等集成化制造工具。可以说,生产与服务工具摧生与变化的历史就是技术的发展史。
技能反映的是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技能是人们运用工具进行生产与服务的能力,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工具,表现出不用的运用能力与水平,反映的就是这种技能的不同。例如,一位高水平的厨师能用一把菜刀快速切出又细又均匀的土豆丝,而一个未经训练的普通人用同一把菜刀,切出的土豆丝却长短不一、粗细不均,这就是他们背后隐含的技能不同。技能是在与工具的反复互动即反复训练中形成的。
技术与技能通过中介“工具”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样的技术,就产生什么样的工具,就需要相应的技能。技术改变了,相应的工具改变了,必然会带来所需要技能的改变。
技术与技能的“对立”
当前,我们尤其要进一步明晰技术与技能之间的对立性。技术与技能之间的对立性集中地表现在技术对技能需求的削弱,即技术进步带来的技能消失与技术进步带来的技能简单化。
一方面是技术进步带来工具的换代。曾经有很长一个时期,记账采用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使用算盘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技能,因此打得一手好算盘是当时的一技之长。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作为换代工具彻底取代了算盘,这一技术进步带来了该领域技能的失效,即打算盘的能力不再是一种需要的技能。
另一方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技能简单化,这是技术与技能之间的一种制约逻辑。用手工工具锉制一个高精度的平面,需要高超的技能,只有少数经过专门训练的师傅才能完成,但是用数控磨床加工这一平面,所需要的技能就会简单得多。这样的逻辑,在工作与职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表现,技术使人参与生产与服务变得更为简单。
技术进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技术进步总是不断催生出各种新的工具,但是技术与技能之间的这种逻辑对立性不会改变,即越来越多的技能在消失,以及越来越多的复杂技能变得更为简单。
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曾定位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无论是培养学生技术运用的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在技术迅速变化的背景下都存在一个困境,即我们高度关注的东西存在快速失效的可能。职业教育需要做出战略性的转变,即由培养人与“工具”的关系为主,转变为培养人与“劳动”的关系为主。
这一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的技术在变、工具在变、技能在变,但是劳动的本质不会变。人们通过劳动,实现与各种资源的协同,更好地发挥身体的机能,服务社会并获得个人的尊严。培养人与劳动的关系,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学习者热爱劳动的品质,马克思曾论述,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劳动会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人与劳动的亲密联系与人的存在需求是一致的;第二是擅长劳动,这是职业教育更本质的功能体现,即要培养学生优化劳动过程的能力,这种能力高于具体的技能,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第三是享受劳动,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获得实现、创造的成就感,使生命更有意义,这方面职业教育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以劳动作为职业教育的载体,会使职业教育更加“整体”。重构学生与劳动的关系,形成热爱劳动、擅于劳动、享受劳动的品质;在具体的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这样的转变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但是对于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而言,这样的转变是一种逻辑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