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应注重理论实践“内外兼修”
发布日期:2019-11-15 10:47

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和学校数量均占了全国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随着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步伐的加快,高职院校也面临着“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求。“内外兼修”就是职业教育统筹教学与应用、专业与需求、能力与目标等方面,打通学校与企业、教室与工厂的严格界限。    

    一、办学以深度校企合作为核心。由于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自身的定位不同,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不同,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教学体系。从整体上来说,本科偏理论、高职偏实践,本科重基础、高职重应用。正是因为各有所长,社会、家长和考生对于高职的评价也日趋理性和客观,高职院校也吸引众多行业企业、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理实一体、工学耦合、校企共育,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    

    所谓理实一体,是指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在实践中需要什么理论,就学什么理论。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学生,虽然他学的也是汽车技术,但是他主攻的是汽车蓄电池这块,对于普通汽车技术专业要求学习的发动机系统、油气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就可以省略。学生实训操作哪一模块,就相应学习哪一模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再用理论不断指导实践。    

    所谓工学耦合,是指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从事一些检验学习成绩的生产性实训;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又有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这种“校中厂”“厂中校”的教学成功经验被广泛推广。由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申报的“以校企合作工作站为载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高等教育年度报告也收录了这一成功教学经验。    

    所谓校企共育,并非是指普通意义上的、存在商业利益的校企合作。高校作为青年学子们梦想起飞的地方,是非营利性的组织机构,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沃土;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然需要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储备,同时它也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服务。目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与中兴通讯、戴姆勒奔驰等大型企业合作共建二级实体学院,接受企业提供的设备、技术,供学生实训,毕业后优先被这些企业录用。  

    二、教学以技术实践应用为基础。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树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革课程结构、引入职业岗位技术标准,构建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教育以基于“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为目标,以体现职业岗位技术要求的课程内容开发为核心任务,以“项目”为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以“教学做一体化”为课程教学模式,以“信息化”为课程资源建设主要手段,促进高职教育理念转变,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实践本位、能力本位和工作过程本位三种模式,其出发点是对职业能力的不同理解。实践本位认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力本位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更侧重于职业适应能力。工作过程本位认为,职业能力包括岗位操作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显然,工作过程本位理念对职业能力的诠释,更加符合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以“项目”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项目化”要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目的是使整个教学过程反映工作过程,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提供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工作“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最终得到产品或服务,才能掌握技术、训练技能、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以“信息化”为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手段。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课程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校课堂,应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高职教育“内外兼修”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积累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经验,培养了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