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认识的反思与重构
发布日期:2019-12-04 08:2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作为肩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重任的高职院校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尽快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实践表明,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办学实践中许多高职院校对办学特色却缺乏真正的理解与认同。笔者试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相关问题做一简要阐述,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一、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及特征
    (一)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指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优于其他院校的稳定的特性、办学风格和发展模式,是学校对自己长期办学经验进行总结,并在以后的办学实践中传承、积累,进而形成的优良传统的结晶,既可以表现为学校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独特风格,也可以扩展为学校的整体风貌。换言之,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既可以视为某种富有个性的强项或优势,也可以理解为学校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稳定的个性风貌,甚至可以是学校整体个性的体现。
    (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
    1.独特性:从哲学意义上讲,特色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即高等性和职业性,这是高职院校的共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在这种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学校的“强项”或优势,或选择重点,采取措施,予以突破,逐步形成某一方面的个性风格。
    2.稳定性: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能经受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并被社会广泛认可。但这种稳定性并非绝对不变,它也需要经过不断积累和完善,体现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和主观追求上的完美统一,是相对稳定的态势。
    3.发展性:办学特色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经过众多学校管理者反复提炼、上升为理性的结晶,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而且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需要着眼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和战略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一个与内外环境相适应、与特定时空相联系的动态概念,是一个动静结合的统一体。
    4.系统性:办学特色的内涵能辐射和渗透到高职院校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办学理念,又包括办学实践;既包括教学、科研、生产和实训活动,又包括学校的管理活动;既包括可感知的显性的物化载体,又包括抽象的隐性的精神风貌。这反映了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综合性标志。特别是当高职院校将办学特色视为一种发展战略时,在学校的各个管理层面、各个业务领域乃至各个工作方面都应高度体现这种特色战略的本体内涵和基本特性;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也都应表现出内涵和属性的一体化,继承并发展现有特色的优良传统。
    二、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认识存在的误区
    尽管近几年高职院校在特色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中,还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简单地视同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或者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直接移植到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当中。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尽管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但不是同一个范畴的概念,前者是办学实体(办学机构),后者是教育类型。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实体(办学机构),只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教育机构;教育机构的运行有其内在规律性。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办学实体(办学机构)来实现;每种类型的教育的成长与发展也有其内在规律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既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类型与层次特色,又体现出有别于其他高职教育机构的个性特色。就高职院校整体而言,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是共性,每一所高职院校办出的特色才是个性。如果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简单地等同于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容易促使办学者用同样的高职教育理念来规范和指导高职院校的办学实践,从而偏重对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而忽视对高职院校这种机构办学规律的研究,也容易忽视对自身学校具体校情的考察,对自身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最终可能导致高职院校办出了所谓的“高职教育的特色”,却没有办出学校的个性特色,难以保证每一所高职院校的竞争优势得以建立,更难以保证高职院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过度强化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与普通高等教育办学特色的差异性,人为抹煞了普通高校办学特色的经验对高职院校的借鉴与启示意义。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和培养学术型与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确实应有不同的办学特色,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环节。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应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普通高等教育则要求学生具备大量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都主要围绕学科进行。前者对于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苛求其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以其应用性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岗位实用为准;后者强调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要系统、完整并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但是,不同的教育类型都要遵循一般教育规律,为此,要注重其共性的研究,重视借鉴启示作用。
    3.高职院校在对待办学特色问题上有走向迷失的倾向,特别是过分迷信国外高职教育,往往将它们的办学特色直接拿来“为我所用”。这主要表现在:学习与借鉴国内其他学校办学经验时,往往没有结合地方实际和学校实际而简单效仿他人的发展模式,从而淡化了自身特色;另一方面,在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职教育学习时,忽视了结合中国国情和学校自身的实际,也没有注重民族的文化传统,直接将它们的发展经验拿来使用,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发展模式。
    4.部分高职院校办学“为了特色而特色”,没有抓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本质,背离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应有之义。一是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外延加以泛化,主观上认为办学特色体现在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包括所谓的硬件设施特色、办学机制特色和育人特色等,因此在办学过程中无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没有抓住办学特色的内在本质。二是搞短期的特色发展项目,企图以几个特色项目来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还有些高职院校一味为了学校升格,不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不注重学校制度的长期建设与完善。三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建设缺乏长远的整体战略规划,许多政策和措施经常人为地随意变更。四是为了迎合教育教学评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或者受到学校主管部门的好评,高职院校疲于应付,临时编造一些特色项目,或短时间里设计几个特色项目加以突击建设。
    三、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构及其形成机制
    (一)从系统的角度来构建并完善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体系
    1.从教育系统来看,高职院校要办出类型特色。高职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子系统的主要载体。一方面,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类型,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类型主要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针对岗位群来培养第一线的生产技术员、高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的经营管理人员。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应该主要体现为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统一与融合,既要注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效沟通,又要重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及时衔接。
    2.从国别系统来看,高职院校要办出中国特色。中国属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将我国的所有高职院校看作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大系统来对待,那么我国的高职院校系统就应该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中国特色。我国的高职院校要办出中国特色,就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3. 从区域系统来看,高职院校要办出地区特色。我国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所差异,特别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异更大。高职院校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政策和支持力度不同,都会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并使高职院校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地区特色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领域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的力度上。
    4.从职教系统来看,高职院校要办出个性特色。每所高职院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办学历史办出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个性特色。一般而言,每所高职院校的个性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特色、师资特色、产学研训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与教材特色、院校管理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在继承办学传统、发挥办学优势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发掘、培植、保持和强化而形成的。
    1.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发掘与培植阶段。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发掘和培植主要针对三种情形而言:一是学校成立时间较早,已经形成一定的办学特点和风格,拥有某些方面的办学优势,但尚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需要经过深入发掘和进一步建设;二是学校成立时间较短,没有长期办学经验的积累,缺失一定的办学传统,需要培植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力;三是在高职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新组建或者改制的学校,由于是几所不同学校之间的重组与融合,各自在基础设施、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原先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有机整合,从而进一步培植新的办学特色。尽管这三种情况迥异,但其办学特色的发掘与培植过程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首先,需要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认真调查分析三种情况:一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能人才需求的态势;二是同类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三是学校自身的现状分析。
    其次,在综合分析上述三种情况的基础上,准确认知学校应发掘和培植的办学特色的主要内容。
    第三,确保发掘尤其是培植新的办学特色应具备的保障系统。主要表现为人、财、物等必要资源及其相关制度。包括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费运筹机制。
    2.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保持与强化阶段。高职院校办学
 特色的保持与强化主要是针对两种情形而言:一是高职院校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主体多元化,保持业已形成的特色,避免办学特色因为外部环境变化而被削弱;二是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坚持并强化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防止被“西化”。在这个形成阶段应注意两点。首先,应识别什么是办学特色,这是保持和强化的前提。如前文所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必须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发展性,是在办学传统、办学优势等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特点与发展方式。只有符合这种属性的才是办学特色,才应该不断地保持和巩固。其次,保持和强化办学特色,应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一是高职院校应具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并在《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使用好权力,用以保持学校的办学特色;二是高职院校应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并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制度化,防止朝令夕改;三是保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防止保持和强化办学特色成为空洞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