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的规模扩张,对高校带来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巨大挑战。创新高校教育质量治理体系建设路径,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质量治理长效机制,已成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点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办学的初心和教育的本质,是高校教育质量治理的核心理念,也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要持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大学生增强使命担当,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高校要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建立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思想政治教育向各学科专业渗透的机制,引导公共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高校要努力推进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形成立德树人全方位协同的人才培养质量落实机制。
深化产教融合,优化高校服务质量的切入点
为打造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与重大改革举措。至此,产教融合已经远远超出了人才培养的范畴,必将推动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成为高校与产业界围绕产业与技术变革中的核心要素,促进构建新型的高等教育系统和产业体系之间的协作演进关系,服务国家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变革。
产教融合的跨界性,决定了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应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新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的产教融合协同推进机制,着力为新产业变革提供支撑与引领。高校要以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的切入点,与地方政府、企业紧密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实现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融合,协同开展关键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及科技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的一体贯通,有效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的“两张皮”难题,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用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
重彰大学精神,拉升高校质量文化的突破点
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使命,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它是历代师生在学校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核心价值目标,是一所高校的“魂”,也是一所高校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我国历史上传统的教育精神对于教育者的严苛要求,实际上赋予了教育本身追求真理、改革创新、敢为人先、追逐梦想的精神与力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大学精神也要拓展视野、包容开放,回归大学的社会理想,重新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实现超越,以新时代大学精神引领高校质量文化的发展。
大学文化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特色,也蕴含着大学的质量文化,是教育质量最根本的体现。高校质量文化要着眼于内涵式发展中质量的价值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塑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个性,提高文化的品位和格调,并将其体现在学校的日常工作、整体环境及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中。把大学精神的内核浸润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将能够增强学校的师生质量、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多元协同治理,提升内部治理质量的创新点
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持续增加,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将从初等或者中等教育转向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面临很大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再到普及化教育,仅用了20年时间。但高等教育普及化并不代表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质的飞跃,将会带来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多样化。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和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在不断增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冲突和矛盾,以不同的价值观、质量观,体现在社会舆论、学术争论和政策制定之中,出现了错综复杂、有些甚至是相悖的价值取向。高校既要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又要坚守办学的初心,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完善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协调好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多元利益诉求与价值观的冲突,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机制。为此,高校要在多元利益群体的共同参与下,构建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评价的公信力,完善现代大学质量治理制度,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混合式教学,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着力点
随着高等教育慕课的兴起和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正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课堂结构。特别是从2月以来的抗疫教学期间,全国高校几乎都在全面推行在线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体验出诸多在线教学相对于传统授课的优点,诸如课件清晰、声音清楚、匿名互动中学生更为积极、互动结果的实时展示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可反复回看等优势。虽然在正常情况下,实体课堂教学仍然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但师生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高度认可,也会倒逼高校全面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还同时带来更新的教育理念和发展动力。因此,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关键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突破传统教学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抓手,而网络课程资源则是两者融合的产物。4月初,教育部发出通知,明确要求建设本科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库,开启了国家主导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整体建设的先河。至此,“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标志着以混合式教学改革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汇集与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切实推动高校教学质量的均衡协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