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方案”透视职教发展中国道路
发布日期:2021-02-25 21:11

综观近20年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从一般意义的“改革与发展”,逐渐升级为“大力发展”“加快发展”,最终升级为“高端发展”;在发展动力上,从被动、零散的问题应对、应急驱动,转换为主动、自觉的目标引领、创新驱动。

《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近日颁布。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圳方案”,是教育部、广东省和深圳市旨在探索创新职业教育高端发展模式的基本共识,集聚了深圳近4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智慧,凸显了中央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彰显了深圳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特色,有助于继续推进深圳的改革创新,为国内其他城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先行示范。从“深圳方案”中,可前瞻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

升级发展策略

凸显职业教育高端发展内涵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职业教育政策通过不断升级发展策略,持续提高目标定位。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立了“改革与发展”的策略,意在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顽疾: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立了“大力发展”的策略,旨在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继续探索解决以下难题: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策核心特征是通过发展克服难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和发展策略,以便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2021年初,《实施意见》确立了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的政策实践策略,并归纳、凸显了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高精尖缺”的技术技能人才、构建智慧引领的职业教育生态、有效推进产教融合校城融合、合理推进区域合作、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全球治理等具体内涵。

综观近20年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从一般意义的“改革与发展”,逐渐升级为“大力发展”“加快发展”,最终升级为“高端发展”;在发展动力上,从被动、零散的问题应对、应急驱动,转换为主动、自觉的目标引领、创新驱动。

坚持返本开新

彰显争创世界一流三大规律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中国已经探索了调整普职关系,促使职业教育赢得与普通教育、学术教育同等地位的发展道路。为此,许多声音要求抛弃职业教育低于、次于、轻于普通教育、学术教育的“层次论”,转而坚持普职之间体系不同、有类型之分而无层次之别的“类型论”。目前仍未结束的职业教育“层次论”“类型论”之争,纠缠了传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情感等多种维度的复杂观念,夹杂了以结构优化为目标的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个体自由之间的两难选择、双趋冲突,且在社会政策的整体设计、学术精英的学理探究、平民百姓的伦常日用等多种场域中各有其支持者。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实施意见》暂时悬置、超越争论,以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为基础、以争创世界一流为目标,坚持返本开新的原则,探讨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发展中消解思想困惑并弥合不同群体之间的观念纷争。具体而言,《实施意见》隐含了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规律。

一是职业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关系规律,《实施意见》强调,要建设一流职业学校、一流专业群、一流师资队伍,并加快课程数字化改造、深化教与学方式变革。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关系规律,《实施意见》强调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产教融合重大平台、实施产教融合重大项目;以产教融合为中介,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深圳的校城融合。

二是职业教育的跨界规律。职业教育不能关门办学,而应充分跨界,跨越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就业、教育界与产业界之间的界限,特别要跨越职业教育系统与作为“政府管理—产业组织—市民生活”复合体的现代城市之间的界限,实现职业教育与城市之间的互惠共生、创业共演。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与深圳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恰是这种跨界协同关系的典型样本。

三是职业教育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规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征。在国内大循环中,要加强城市群、都市圈范围内的职业教育合作建设,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教联动发展,完善互通共享机制、推动区域要素流动、共建特色职教园区。在国际循环中,既要搭建职业教育国际高端平台,也要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国际化,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海外布局,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职业教育与世界经济发展、国际社会建设之间的互惠循环。

扎根中国大地

探索职业教育多维创新

中国在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的百年变革中,一方面按照西方的学术规则建成了学术型的大学;另一方面则扎根中国大地,基于中国的产业发展需求和职业结构要求,逐渐构建起不同于西方国家、富有中国特色、由“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构成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此为基础,《实施意见》及其“深圳方案”展示出了许多实践创新点。

思想政治引领方面的创新点。坚持党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强力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全覆盖,鼓励校企党建共建共享。基于深圳故事开展国情教育,用好改革开放生动实践的“活教材”,实施“追梦,从深圳开始”教育浸润工程,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办学模式方面的创新点。教育部、广东省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部分本科专业,支持深圳技术大学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校。

办学机制方面的创新点。彰显中国的大国体制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机制特色,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平台建设,建设产教融合大平台、生产实训中心,建设区域合作发展平台,建设职业教育全球治理平台,既促进国际职业教育资源的本土化改造与消化,也支持制定、推广职业教育专业国际认证“深圳协议”,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

发展保障方面的创新点。在政府管理保障方面,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到2022年累计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同时出台《深圳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条例》。实施“大国工匠”精英引领计划,鼓励高校招收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和绝技绝艺技术技能人才;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建立符合技术技能人才特点的职称评审与职级晋升制度等。将符合条件的技术技能人才纳入公租房、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保障范围。设立“深圳工匠节”“职业教育深圳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动力和交流平台。

(作者陈伟惠州学院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