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加强顶层设计,使课程思政建设有据可依;深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体系内涵丰富;重视师资培训,使课程思政队伍道术兼备,从而有条不紊地实现高职院校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一体化“大思政”格局。
1.以责任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大思政格局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必须清楚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不是“额外的”“新加的”任务,是党和国家对高校办学的一贯要求,必须站在完成根本任务的高度,切实扛起这一责任。一是要建立领导抓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院(系)领导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者和主要责任人,承担研究谋划、组织推进的职责。二是要落实专业课教师的直接责任。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落实者和推动者,必须明确传授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双重责任,强化其责任意识,增强主动性和能动性。三是要建立齐抓共管的协作机制。学校机关部门、党团组织、思政教学部门及各专业课教学部门结合各自职能承担相应职责,建立协作机制,防止各自为战和“孤岛”效应。
2.以课程为载体,丰富方法手段
职业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课程特点来进行。一是要多联系实际。职业院校的课程贴近实际,课程思政必须更贴近实际。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善于讲中国故事,善于解释现实问题,要“实打实”不要“空对空”,要将理论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二是要善于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结合行业发展史、优秀传统文化、先进人物、典型事例,特别是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发展理念等,研究与专业课的切入点和融会处。三是要进一步丰富形式内容。坚持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在专业课教学中采取联系式、融入式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更多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形式和方法。如,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现状和前景进行深入思考的启发式教学;对专业问题和专业发展政策进行互动和研究式教学;根据专业课需要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和一线参观实践的现场教学等。
3.以育人为核心,拓展思路和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建设要综合施策,统筹推进。一是既要着眼于课堂内,又要着眼于课堂外。课上教学融入思政元素,课下活动也要结合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结合专业特点开展阅读、征文、演讲及文体活动等。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行业、专业、专业精神相关的知识类、励志类、家国情怀类的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下读书活动。二是要与党团组织协同配合。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与党团活动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党支部和团支部要注重吸收优秀党员或团员教师,聘请专业课教师做兼职理论宣讲员,开展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理论学习等活动,巩固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三是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当代的大学生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成长起来的,通过信息化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更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精选一些与专业相关、有教育引导意义的图文和视频,直观生动地传授知识,潜移默化地讲解道理。教师要注重发挥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作用,通过班级群、专业群等进行师生间的交流讨论、辅导答疑,将课程思政建设由课上拓展到线上、由课内时间拓展到全天候。
4.以教师为主体,提高思政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者和落实者。要从院校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院校方面:一是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欲人勿疑,必先自信”。院校要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讲座、个人自学、考核测评等方式,引导广大教师读原文、悟原理,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真学真信,从而更加自觉、更加深入、更加自如地应用到课程思政中。二是加强经验方法的交流。院(系)要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研组内外、同学科与不同学科之间、院(系)甚至校际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研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拓宽思路、提升能力。三是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示范效应。要注重培养和选树一批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活动,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等讲评活动,影响和带动广大专业课教师共同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