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的区域使命与资源开发
发布日期:2021-07-13 09:28

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群体特征。一个地区人们思想的形成,会受到其成长、生活区域的历史、文化、风俗甚至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人的思想塑造,具有不同的内容特点,培养民族地区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这些地区教育需要承担的重要使命。

不同地区的教育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时,面临的问题是有差异的,需要因材施教,挖掘具有区域特点的教育资源,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因应之策,以收获良好的育人效果,从而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在祖国边疆地区,培养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的教育需要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内地发达地区的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大局观,帮助学生理解并确立给予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持、援助,进而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理念。只有根据当地人们的思想现状挖掘相关教育资源,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教育的使命,实现立德树人。

国家赋予不同地区的发展使命、定位,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会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发展条件等,赋予不同地区以不同定位、使命。这些定位、使命,是当地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需要承担的责任。培育青年学生完成这些区域使命,担负起当代年轻人应有的责任,既是课程思政的题中之义,又是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内蒙古自治区被国家定位为清洁能源基地、绿色畜牧产品供给基地和祖国北疆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对北开放桥头堡,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开设的草原生态、畜牧兽医、风力发电等专业,与区域经济高度契合。国家赋予内蒙古自治区的定位、使命,就是学校课程思政最好的素材。同时,通过发展这些专业,达到建设祖国北部边疆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和发展绿色畜牧产业、清洁能源,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目的,能够切实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区域文化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构成要素。每一个区域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往往是该区域实施思政教育直接、有效的资源。比如,在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接续建设家园、相互融合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凝聚形成的“进化树”。再如,王昭君出塞是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事例,其价值和意义也是无可比拟的。课程思政忌说教、忌生搬硬套。用这些具有浓郁区域色彩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思政内容,对青年学生实施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华民族认同教育,能够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学习环境相适应,因势利导,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历史文化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要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凝聚成了中华文化。挖掘各民族共有的优秀文化作为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蒙古马精神,其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特质,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品质。将其融入课程,对于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国家赋予的区域使命、优秀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思政教育的宝贵财富。

(作者:杨富有,系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