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时代工作世界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变革
发布日期:2022-01-05 08:38

      工作世界的变化必然要求为其输送人才的职业教育随之而动。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战场,适应工作世界的变化需求是技能人才能否胜任智能时代的关键。目前,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回应还无法满足工作世界变革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应对工作世界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急需变革完善。
      一、培养目标:全方位培养技能人才
      智能制造背景下,各种数字化与智能化高端技术的突破以及柔性化的生产模式改变了传统标准化流水线生产。为适应智能制造的发展,培养综合能力较高的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新目标。与一般的技能人才相比,全面发展强调对前沿技术的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灵活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在知识方面,不仅要具备一般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通识性、交融性知识,即复合知识。在技能方面,对新技术、新模式有更高的接受度和理解力,综合运用工程软件、计算机信息科学知识,掌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化技术,从事技术研究、生产设计、技术应用开发、运营管理等工作。
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应深入智能制造相关企业,结合企业日常运营工作,在现阶段传统制造业生产的基础上,了解企业发展的变化,重新规划培养目标,以便快速适应和融入职场。首先,在培养定位上要具有前瞻意识,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要突破传统制造技术应用,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所具备的技术变革思维;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强调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产品设计能力和全生命周期生产管理能力;工作岗位之间的流动变化,需技能人才具备制造系统的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基本技能操作,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情境中的综合能力,灵活应对工作岗位的变迁。此外,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帮助学生发展内在的自我实现工作意义的自我认知及自觉,灌输终身发展理念,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更大意义和自身价值。
      二、专业课程:构建产业化动态调整机制
      为有效应对工作世界变革所带来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需根据工作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契合新技术、新岗位、新模式的变化,更加突出专业与产业结构、工作岗位、新技术应用的关系,体现工作世界中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走向灵活、创新、终身发展。一方面,要根据产业的动态发展和市场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人工智能、无人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将引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因此,要求职业院校开设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高端装备领域急需的学科。例如,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设置智能光电智造技术、数字化设计等专业。同时,通过互联网手段开展线上自主学习,给技能人才提供一个终身发展的渠道,并通过技术手段管理学生的课程,提供个性化学习过程。例如,英国远程学习机构Open University使用控制面板管理每个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和表现,向学生推荐个性化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另一方面,建立与产业链、职业岗位相衔接的专业群。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工业软件、智能装备以及自动生产线集成等,专业群应该“建设成为基于产业链上互相关联的职业岗位群而构建的、能够实现跨界、协调、互通而又一贯的人才培养新载体”。职业院校需开展智能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产业全生命周期上下游环节,着眼产业整体,择取技能人才岗位链,准确预测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把握当下与未来一定时期内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结构,适应其变化,为学校专业群建设对接产业链、岗位链的技能标准和岗位规范提供依据。同时,鼓励开设“智能化技术”“智能化人文”选修课,增强学生对智能化产业的柔性适应能力。
      三、产教融合:探索协同化育人机制
      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与劳动力市场变迁的契合程度影响了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对制造时代工作世界的适应程度。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应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培养适应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技能人才,创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培养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设计与智造、控制与维护、管理与服务等各个环节,注重技术运用、信息感知、数据分析等能力。强化情境化项目式教学目标,“创新设计与实践”教学的目标能够让学生掌握各种创新方法,并在项目中能够合理应用,同时,采用启发式或者探索式教学方式,创设情景、巧设问题,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估和调研,催生新的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修改,并显示相应的结果。此外,通过增加探索性、创设性实验,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发展的空间。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建设开放共享的“生物创客”基地,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其二,企业由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动学习、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转变。由于智能制造工作世界变革这一趋势持续发展,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需为自身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办学主体关系突出企业的教育实体作用,赋予企业更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权[20]。提供培训场所,让所有的技能人才每年都能参加各种形式的再培训,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提供生产经营一线人才需求的信息和技术升级、工艺改造的新知识与新技能,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提前布局智能制造领域的技能培训,积极研究制造技能的需求点和培训要点。比如,实行定制化的人才培养,引导师生时刻关注市场发展和技能人才需求变化,改变现有思维定式,加大对随机性创意思维、探索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