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基本特征
(一)系统性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要求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依据专业课程标准而创建课程思政体系,突出思政资源建设主线,挖掘与课程领域相关的思政元素,建设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思政资源库。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围绕计算机领域技术发展,深度挖掘国家、社会、人文以及为计算机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物、事件等思政元素,构建以计算机发展为主线的思政资源。再如《农家乐民宿管理》课程,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为主线,认真学习“两山理论”提出的背景、经典论述、主要内涵等,挖掘思政元素,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农家乐生态管理、生态建设、生态发展等知识点教学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紧密性
一方面,思政资源与课程内容是紧密结合的,脱离课程内容的思政资源难以起到支撑思政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资源与课程技术技能点是紧密结合的,表现在实践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时,必须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深度挖掘与内容相关的思政资源。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讲授计算机二进制知识点时,从二进制计算机发展导引出量子计算机,并进一步延伸出“中国量子计算机比美国的快100亿倍,是超级计算机的100万亿倍”的思政点,既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最新前沿,也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进步、祖国的强盛,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讲授利用“Word文档”创建实训项目时,在文档内容上选择在计算机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华罗庚、慈云桂、李开复、潘建伟等作为思政素材,学生在接受技术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熏陶,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三)逻辑性
思政资源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方面,从思政资源建设的纵向逻辑关系上看,思政资源并非是碎片化、孤立化的游离资源,从资源库建设的系统性考量,不同类型的资源与课程思政的主线具有实然的逻辑,即挖掘的思政资源与资源库建设主题一致,以点串线,形成体系;另一方面,从思政资源与课程知识点、技术点的横向逻辑关系来看,思政资源与课程知识点、技术技能点相匹配,知识点和技能点中有思政,思政中有知识点和技能点,两者紧密结合。因此,把握好思政资源建设的逻辑关系特征,是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和思政教学实施的关键点之一。
(四)共享性
思政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工程量浩大,不可能靠单个教师单独完成,需要组建专业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开发的资源不仅能够在本门课程中应用,而且能够在校内外利用互联网在同类课程中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辐射力。需要强调的是,思政资源共享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通过共享,可以使教师、学生、学校不同主体之间的多方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对于教师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学生可以提高专业能力,对于学校可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同时促进思政资源在共享中实现共建和不断丰富。
二、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资源挖掘的主要方向
(一)在时事政治中挖掘思政资源
时事政治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承载着重要新闻、国家战略、国际时讯、重大会议、人物事迹等思政信息的发布。教师平时要养成记录思政素材要点的习惯,可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多关注时事政治,并从国家、国际、历史等视角,依据课程育人目标,结合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时事政治中深入挖掘提炼与课程相关的思政资源,通过梳理资源的思政元素,理清资源的思政价值,提升思政资源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二)在产业领域中挖掘思政资源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体现。产业与专业密切相关,职业教育专业大类就是按照产业设置的,专业又与课程紧密相连,专业课程更是指向产业领域。因此,结合专业特点,了解产业发展前沿,分析产业发展背后有代表性、震撼力的产业思政资源,例如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技术能手、岗位先进者等,挖掘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企业文化等思政育人元素,丰富课程思政资源。
(三)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资源提供了可能。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挖掘课程思政资源,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入研究,结合专业要求与课程特色,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寻觅课程思政文化资源,例如鲁班的工匠文化,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师爱文化,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的医学文化等。
(四)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思政资源
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开发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结合生活现实,挖掘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生活思政资源,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情怀,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例如,以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为例,电视机从模拟电路发展到数字电路,堪称是一大革命,技术发展背后蕴含的思政故事,就可作为电子类专业《数字电路》课程待以开发的思政资源。
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路径
(一)设计资源建设框架
资源建设框架是整个资源建设的前提。在设计资源建设框架时,要将职业教育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总目标贯穿全过程,将课程标准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思政目标相结合,将专业课程知识点、技能点与思政资源知识点相融合,明确资源库建设主线,确定主线设计、元素挖掘、素材整合、资源呈现建设路径,充分体现资源建设的特征。
(二)确定资源建设主线
在纵向上坚持课程体系与思政体系“双线并行,同向同行”,在横向上坚持课程知识点、技能点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互通互融”,以上述纵横两条原则作为主线开展思政资源建设,促进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同频共振,促进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与培育思政情感相得益彰。
(三)加强资源质量建设
质量是课程思政资源的生命线,关乎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因此,一方面要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质量标准,丰富课程思政资源种类,优化课程思政资源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在思政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其提高思政意识,做好思政资源的把关、加工与设计。
(四)创新资源呈现形式
经过整理、归类、加工形成的思政资源需要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才能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因此,要创新微课、案例、影视片段、图片、动画、小故事等不同资源呈现形式,突出思政资源呈现的震撼力、威慑力、感染力。同时,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反思思政育人与课程教学的匹配程度和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方案,强化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