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技能积累战略 确保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04-21 16: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聚焦全面建成技能型社会目标,统筹谋划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政策,系统构建关键路径,提出强化类型教育属性、深化产教融合体制、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筑牢教育教学质量、打造职教国际品牌的国家技能积累战略体系。

国家技能积累体系的全新规划与重大创举

建成技能型社会是国家技能积累体系的全新规划与重大创举,是传承技术技能、推进技术创新和以职教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首先,建成技能型社会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意见》指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提升劳动者素质任务紧迫。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证明,造成经济危机和出现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技能短缺加剧,其成因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缺乏灵敏性,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因此,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现代职业教育变革与完善的焦点就是,持续增强大规模实施有效技能开发与积累的能力,加快我国建成技能型社会的进程。

其次,建成技能型社会对于确保在技能积累量变基础上实现技术进步质的飞跃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得职业教育成为经济活动不可替代的内生变量。对技术本质的研究昭示,其内隐层面就是人力资本,但人力资本推动技术创新有其先决条件,即只有在充足的高水平人力资本积累的前提下,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产生,因此技能积累程度会决定和影响国家技术创新的水平。《意见》提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建成技能型社会,明确总体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政策导向,并确定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目的是在大规模增加全社会技能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催生技术创新并更加有效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国家建设。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强化类型教育属性

国家技能积累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并强化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属性,在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两条建设主线上下功夫。

首先,个体获得技能如同获得其他知识一样受年龄特征影响且必须循序积累,既需要各级学段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也依赖于实践和工作中的“做中学”。因此,《意见》细化技能积累体系纵向贯通的建设要求,即中等职业教育凸显技能积累的基础性,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高等职业教育面向技能积累的高端并坚持提质培优,特别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既要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也要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特别需要指出,《意见》强调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全面衔接,这正是对个体技能积累规律最为深刻和精准的把握。

其次,随着经济、产业和社会分工的持续变化,技能的内涵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已经相当丰富,职业教育需要应对的技能需求非常复杂。世界银行对当代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进行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其中基本认知技能(如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和通常在基础教育中获得的基础科学知识)和高级认知技能(如分析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有效沟通和领导技能)通常在中学和大学教育中获得,非认知或软技能(如社会情感技能、个性特征、行为、纪律和职业道德)通常通过学校教育、生活经验和与他人交往时获得,技术技能(适用于特定职业或行业的与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一般通过学徒培训、职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专门科目而获得,因此,职业教育绝不能与普通教育割裂开来。《意见》对于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的要求,是对上述技能发展规律的准确回应,明确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要渗透融通,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在探索设立专项技能培养的特色综合高中的基础上,还要强化中职与普高之间、高职与应用型大学之间的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

再其次,随着对知识和技能本质思考及实践的持续深入,职业教育被认为是适应新时代全球竞争和产业发展并以技术开发和积累为目的的终身教育。为此,《意见》对于开发国家资历框架和国家学分银行提出明确要求。毫无疑问,新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始终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学术性和终身性,具有类型教育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要以技能开发为核心、以学习成果为目的,建立起与其他教育类型相融通的良好机制。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终身化,更加有助于从制度上解决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不高、发展通道不畅和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

瞄准技术变革产业升级方向增强适应性

国家技能积累必须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强调以智能、绿色为核心,同时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为此,《意见》强化顶层设计,着眼于技能需求与供给匹配体系的完善,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推进、同部署、同落实和同发展体制保障的落实,以及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双主体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机制的创新。

首先,建立职业教育技能供给有效体制机制是国家技能战略的核心。任何产业都存在对高中低端技能的全链条需求,随着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的变化,技能供给结构与比例需要持续调整。因此,按照《意见》要求明确发力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明确产业人才需求,健全多元办学格局,迅速优化职业教育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和供给机制,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其次,技能人才的结构性缺乏充分表明了强力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共同体的迫切性,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围绕国家技能积累共同发力是实现有效技能供给的根本路径。《意见》从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和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两个方面提出明确任务和要求。当前,我国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常态化技能调查和开发相对滞后,观念视野、理论水平与实践探索亟待提升,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无缝合作的政策体系,建立起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机制。

当前,必须立足建成技能型社会的全局视野,从夯实国家技能积累战略的关键视角来剖析和落实《意见》的整体规划和工作要求,以此确保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目标得以实现。

(作者:米靖,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