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合的“双师”培养路径
发布日期:2022-06-01 08:40

“双师型”教师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三教”改革的关键,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学校供给驱动向企业需求驱动转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力要求、发展路径、培养机制等与国家对其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应在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成才规律的前提下,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阶梯发展和多元引导,对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图谱,优化“岗课赛证”四元融合的发展路径,建立健全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双师型”教师发展保障体系。

    量化指标,确定“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图谱

    “双师型”教师,即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为此,笔者所在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聚焦教师职业生涯,萃取“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构建了“双师型”教师能力图谱。

    该能力图谱以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双提升为最终目标,分为彰显高职教师职业的能力、满足一般教学需要的能力、凸显职业教育特征的能力三个维度,涵盖了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专业技术和实践操作能力等21项具体指标,体现了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高等性、师范性和职业性的要求。

    四元融合,构建“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体系

    “跨界”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要遵循“跨界”的理念,以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线,聚焦教师技能的专业训练、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训,在培养地点上跨越学校和企业,内容上跨越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培养模式上跨越学校教学岗位和企业职业岗位。为此,笔者的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围绕“岗”即“双师型”教师高等性、师范性及职业性能力要求,“课”即以工学结合、校企共促教师培训为核心,“赛”即以技能竞赛及教学竞赛为平台,“证”即以教师分层分类评价认证为目标,构建了“岗课赛证”四元融合的“双师型”教师发展路径体系。

    一是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双元培训模式。教师职后培训是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关键举措,在平台建设方面,建成具有职教类型特色的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综合业务系统,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在制度建设方面,实施专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严格落实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及每年至少1个月的企业实践制度;在培训体系搭建方面,建立国外研修、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校本培训及企业挂职锻炼等“五位一体”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按需施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是赛教融通,建立教师技能竞赛体系。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建立“院—校—省—国”四级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体系,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等。坚持“以赛促训”,将大赛项目融入“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案,内容转化为教师培训内容,标准迁移为教师评价标准,促进教师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提升其实践技能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是阶梯发展,构建双师分层认证模式。教师发展是一个伴随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动态过程,展示着教师个人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不断积累、养成与提高的经历和体验。“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必须与教师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能力要求相匹配。学校对标“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图谱,制定和细化“双师型”教师分层认证标准并兑现不同待遇,将“双师型”教师分为初级“双师”、中级“双师”和高级“双师”。

    机制赋能,打造“双师型”教师发展动力系统

    解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教师个体发展动力不足的关键在于健全激励机制,厚植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从增强职业认同、完善评价机制两个方面双向发力、双轮驱动。

    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厚植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一方面要突出绩效导向,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建立与职称、职务内部岗位等级相匹配的津贴分配制度;制定以体现岗位绩效和贡献大小为核心的“双师型”教师分层待遇标准;完善教师参与指导大赛、职业培训、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科学研究等收入分配机制。另一方面要突出荣誉导向,搭建“国家级—行业级—省级—校级”教师荣誉体系,制定教师校内荣誉评价标准,设立师德标兵、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优秀教师、技能大师等个人荣誉及优秀教科研团队等集体荣誉,并在教师节期间进行表彰,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

    二是增强职业认同,激发价值实现的内生动力。坚持师德统领,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培训、师德文化宣传、思想政治轮训、教师宣誓承诺、红色基地实践等,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文化引领,以校园文化、校训、校风、教风等,激活和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与动力。坚持名师带领,充分发掘、选树教师队伍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在青年教师导师安排、教师培训名师示范、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号召教师见贤思齐,追求进步,激发教师安心从教、潜心教学的内生动力。

    三是完善评价机制,凝聚教师发展的外部动力。坚持职称导向,力破“五唯”,建立更加契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突出育人成效、突出应用研究能力,将“双师”资格作为专业课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前置条件。盘活岗位资源,设置常设岗位和特设岗位,留足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聘任空间,明确岗位职责和聘任条件,严格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完善评价办法,打破“双师型”教师终身制,实施动态聘任,聘期考核,“双师”层级能上能下、“双师”待遇能高能低;构建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企业评教、督导评教等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和认定“双师型”教师业绩,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

    (作者:夏德强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教授;本文系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