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奋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发布日期:2022-12-26 15:50

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和行动纲领。职业教育战线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始终如一坚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国内外职业教育实践来看,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产业是经济发展增长带,经开区、高新区等经济功能区是经济发展增长极,位居其中的企业是经济发展增长点;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持续力和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经济功能区、企业的持续力和竞争力;产业、经济功能区、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动能,也必须走产教融合道路。

这是因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数以万计的顶尖大师、领军人物攻克“卡脖子”问题,同时也需要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解决“卡身子”“卡腿”问题。“卡脖子”不行,“卡身子”“卡腿”当然也不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产业链虽有上中下游之分,但实现产业链功能的各类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没有上中下之分。上游不给力,就会发生“卡脖子”;中游不给力,就会发生“肠梗阻”;下游不给力,就会发生“足坏疽”。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则是将设计变成产品、产品变成商品、创新变为现实、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就是解决“卡身子”“卡腿”的问题,既不可或缺,更不可替代。

知识和技术可以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但在我国这样一个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经济体里,要实现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不可能大规模走引进路线,必须坚持把技术技能人才放在自己培养的基点上。职业教育战线要心怀“国之大者”,守正创新,坚持“以产引教、以产定教、以产改教、以产促教”的发展模式,始终如一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方向。

二、牢牢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一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清醒地告诫全党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5个重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在20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同样需要这种精神。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经验和融合模式,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正在逐步定型与完善,这是我们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产教融合仍存在融而不合、合而不作,对接不紧密、合作不持续等问题。从地区发展看,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得比较好,对经济支撑作用比较明显,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产教融合还难以形成气候。从产业发展看,一产方面,涉农职教资源总体偏少,有的涉农职业院校已转向、特色在淡化;二产方面,制造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亟待提高,产教匹配亟须由专业与产业的宽泛对接向以专业为基础聚焦制造、装调、操作和运维四个环节的精准对接调整;三产方面,产教融合比较泛化,一定程度上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从学校发展看,行业背景比较明显的学校,产教融合做得好一些;缺少行业背景、文科类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相对较弱,职教特点不突出,普教化痕迹较重。从“一带一路”的实施看,已有部分职业院校正在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建设鲁班工坊、“中文+职业技能”等项目,但总体规模较小,还不能有力、有效地支撑中国企业、中国项目在海外的持续发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要以“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因地、因产、因校制宜,务必做实产教融合载体,创新产教融合内容,优化产教融合体制,毫不动摇深化产教融合,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之路。

三、扎实做好职业教育与重大产业战略匹配工作

开展职业教育与重大产业战略匹配,是教育部党组赋予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的重大任务。职教中心将以党的二十大为指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此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员参与,全力推进。

我们将开展职业教育与重大产业战略匹配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行动,作为推动地方、行业、企业、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作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重要抓手。以产业发展为经,以经济功能区为纬,突出政府统筹,突出融合主体,突出关键环节,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和学校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分析,一个园区一个园区地梳理,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遴选,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落实,一个专业一个专业地论证,加快编制好职业教育与重大产业战略的匹配方案,成体系、成规模、成建制地推进职业教育与重大产业布局精准匹配、深度匹配,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作者: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彭斌柏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17日第1版 版名: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