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03-13 15:26

要: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新型混合式活页教材的特征是教材内容实践性和实用性强,教材信息化资源丰富,教材设计灵活。“三教”改革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应在教材体例设计上适配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校企“双元”打造;在教材内容甄选上坚守育人导向,基于学生特点,突出职业特色;在教材形态创新上采用活页设计,书课一体化互嵌,信息化资源丰富。

关键词:“三教”改革;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混合式活页教材;教材体例设计;教材内容;教材形态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身份”,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确立了基本的逻辑起点。“职教20条”要求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为贯彻落实“职教20条”,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攻坚行动任务,全面深化“三教”改革。“三教”中的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是支持教学的重要抓手,能够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关于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行动计划”特别提出:“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从教材基础建设、教材内容组织、教材形态创新等方面,对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然而,当前职业院校教材面临着诸多与其“类型身份”特征和具体的建设要求不相匹配的情况,难以系统推进“三教”改革,极大地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目前,对于职业院校新形态教材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理论界也没有成熟的成果加以指导,因此,开展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势在必行。

一、新型混合式活页教材的内涵与特征

活页式教材是以国家职业标准或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而构建形成的一系列模块化的任务体系的综合体。本文延续现有研究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教材的信息化特征,打造书课一体化的混合式活页教材,更好推动“三教”改革。据此,本研究提出新型混合式活页教材这一构念,并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

(一) 新型混合式活页教材的内涵

新型混合式活页教材是在活页式教材特征基础上增加了教材的融媒体特征,是将与课程配套的相关信息化资源嵌入活页式教材中,形成的传统纸媒与新媒体有机融合、书课互嵌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新型混合式活页教材可最大程度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形成互补效应,优化教学模式,服务教学过程,满足职业教育信息化和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具体而言,这里的“混合式”主要是指书课一体化互嵌混合,也就是依托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与教材配套),把与课程相关的电子资源(包括课程视频、动画、音频等)和在线扩展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到教材相应的位置,课嵌书、书配课、书课互嵌,使其教学模式更加灵活。这里的“活页”属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材内容设计灵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技能需求、不同受众人群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内容组织;二是装帧方式灵活,采用活页式设计,灵活便捷,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 新型混合式活页教材的特征

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要突出“类型身份”特征,教材建设的核心重在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更好适应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混合式活页教材的功能、内容和形态都不同于传统的普通教材,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教材内容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与普通本科存在差异,职业院校教材内容决不能是普通本科教材的翻版,而要突出职教“类型”本色,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要紧紧围绕职教人才培养目标,对接新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具体的职业应用环境、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和要求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内容。从职业活动的视角看,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情景、活动效果等,都应成为职业院校教材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内容,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引导学生通过实用性强的任务学习就可以基本掌握工作技能,学到的工作技能在职业场景中也可以快速发挥作用,彰显实践价值。

第二,教材信息化资源丰富、灵活有趣。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材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成为教材建设的一大趋势。由于职业院校教材的内容对接工作任务,部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表达,如新工艺、新技能,仅仅用文字、图片这种静态的表达方式,难以让学生建立立体感受和直观体验,因此需要在教材中嵌入信息化资源,即把教材的配套资源以及相关的视频、动画、音频等以二维码形式嵌入到教材相应内容中。虽然相关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已经有所展示,但是当学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有疑问,或者想再次温习回顾相应内容的时候,可以即刻通过手机扫描教材二维码,快捷获取所需资源,再次观看理解吸收。这种书课互嵌的混合式融媒体特征灵活有趣,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教材中的信息化资源不只局限于教学内容本身,同样可以把教学相关的拓展资源以二维码形式嵌入到教材中,这样不仅延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第三,教材设计灵活,可满足个性化需求。如前所述,教材的活页属性,从教材内容和装帧方式两个方面反应教材的灵活性、多样性。从教材内容而言,教师不仅可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定制内容,而且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相应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兼具学习笔记功能,使用灵活,学生可以在教材内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完成实训作业,记录实训收获和感受。从教材装帧方式上看,可以实现根据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的变化,灵活组合、拆分或者更新内容,保持教材的长期性和动态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新型混合式活页教材建设的实践探索

本文以“职业沟通技能”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配套教材《职业沟通技能》为例,在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在教材体例设计、内容组织、教材形态创新等方面潜心凝练,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 教材体例设计:适配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校企“双元”打造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了职业能力培养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准线,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可最大化满足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教材设计需遵循这样的育人模式和目标准线。

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需要通过“教”激活“学”,通过“三教”(教师、教材、教法)联动“三学”(学情、学材、学法),通过这一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学习和成长。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层面的落实,是教材开发的指南针。因此,职业院校教材开发与课程开发模式紧密相连,需适配课程目标,考虑教学需要,共同推进教学模式。“职业沟通技能”是一门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沟通知识,提高沟通能力,提升沟通素养。依据教育要素理论,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影响作用,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据此,《职业沟通技能》教材整体体例设计采用模块化的编写思路。首先,适配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列举典型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职业能力清单,比如倾听能力、语言沟通能力、非语言沟通能力等,可作为教材整体模块划分的重要理论支撑。其次,进一步分析支持每一模块每项能力的典型任务和沟通过程知识,找出学生提高沟通能力、提升沟通素养需掌握的内容及应该达到的程度,经过教学化处理,形成每一模块每项能力的任务体系。最后,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建立“任务解析+任务实训”的内容结构,帮助学生实现从完成学习任务到掌握沟通能力的变迁,最终提升职业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据此,职业院校教材开发需采取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模式,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的编写团队,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行业、企业专家作为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业态的代表,熟悉职业岗位的标准和要求,熟悉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更加清楚具备什么样的岗位技能和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帮助梳理列举职业能力清单及任务清单,作为教材体例的重要支撑。《职业沟通技能》教材的职业能力清单由行业、企业专家帮助梳理,作为教材模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特点,在教材体例设计中,协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到学习任务的教学化处理。参与《职业沟通技能》教材编写的学校教师,依据学生特点针对性分析支持每一模块每项能力的典型任务和沟通过程知识,并协同完成教学化处理,形成每一模块每项能力的任务体系。整个教材编写团队成员取长补短,校企“双元”共同打造,帮助学生实现从完成多项学习任务到掌握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转变,最终学会如何工作。

(二) 教材内容甄选:坚持育人导向,基于学生特点,突出职业特色

职业教育的“类型身份”特征决定了职业院校教材内容与普通教材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教材的基本属性在具备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同时,还要兼具职业引导功能。新时代职业院校教材必须增强育人“底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体现职业引导价值。《职业沟通技能》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沟通理念,在教材内容中融合职业人的基础素养和沟通素养。比如,教材第一模块就通过设置“提升职业人的基础素养”“如何提升沟通素养”等任务,把立德树人的育人之魂有机融入到任务内容中,让课程思政通过课程和教材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和自觉德行。同时,通过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择业观等,在教材任务中融入职业观、择业观的引导,使学生通过教材了解职业、岗位工作特点,激发其工作热情,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6〕,进而为提升素质、成就职场提供帮助。

其次,职业院校教材内容甄选要体现“类型”特征,突出职业特色,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内容。从职业活动的视角讲,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情境应当成为教材的主要内容。《职业沟通技能》教材注重选择沟通活动中的典型情境作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综合训练内容。比如,第七模块(职场沟通技能),学生可以通过“如何与上司沟通”“如何与同事沟通”“如何与下属沟通”等一个个职场特色鲜明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学习任务,并结合任务实训,最终提升职场沟通能力。

最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职业院校教材内容选择和组织要服务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放入教材,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同时,衡量教材的建设成效也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和使用效果来体现的。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所以,教材内容组织要难易适中。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职业院校学生具有更加适合从具体体验环节(即感知)切入的学习特点,因此,教材内容的组织应选择多案例情境、多体验性和感知性强的内容;在教材内容的表达和呈现方式上,也要尽量浅显易懂、简明通顺、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职业沟通技能》教材在任务实训部分的内容设置中,注重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具体内容的甄选更多来自感知性、体验性强的情境。另一方面,已有的职业院校教材存在学生使用效率不高、使用感欠佳、服务教学不够等弊端,因此,职业院校教材内容设计还要关注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感,在一定程度上要发挥学生在教材使用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功能,推动“教材”向“学材”的转化。《职业沟通技能》教材设计还要合理构建“教材”与“学材”的关系,注重提高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效率,不仅可以当作教材,还可以让学生用作学习笔记,适时记录实训收获和感受或者补充学习内容,既方便快捷,又深受学生喜爱。兼具“教材”和“学材”功能的特征,从而使教材成为引导学生实现教学合一的材料。

(三) 教材形态创新:采用活页设计,书课一体化互嵌,信息化资源丰富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材形式单一,内容滞后、呆板,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无法支持学生的拓展性学习和对学习实践经验的分享,难以契合学生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特点。《职业沟通技能》教材采用活页设计,最大限度贴近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里的“活”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材内容丰富灵活。教材囊括了100多项任务实训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灵活选择,最大化地支持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材形式灵活。采用活页式设计,在教材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拆解,增加或补充内容,而且对学生而言,教材不再只是被动给予,学生自己可以参与生成。教材不仅是阅读材料,而且可以当作读书笔记。教材中每一个任务结束都留有空白区域供学生记录摘要,学生可以在教材上自己总结知识点、技能点,可以写下实训收获和感受,提出想法和建议,灵活补充拓展学习内容,随时记录、使用和发挥,实现“教材”与“学材”融通。教材的趣味性、灵活性不仅方便学生学习,而且打通了“教”与“学”。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27期

*引用格式:吕书梅.“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以《职业沟通技能》教材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7):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