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
发布日期:2023-09-25 11:53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一批28家拟入围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我市“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名列其中,这不仅拉开了有序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系列重要部署的序幕,也在实践层面标定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新方向,将持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社会适应性。面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好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何以及因何、如何成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全面缕析其内涵、方向和路径,并找准其构建要领。

  明内涵,厘清市域产教联合体内在逻辑

  作为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的战略任务之一,市域产教联合体既抓住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又直指当前产教融合发展的难点、痛点与重点,还明确了建设任务,并揭示了存在逻辑。准确把握目标要求。在地方政府统筹协调下,以产业园区为基础,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各类资源要素,创新资源利用模式,强调服务区域发展,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扩大办学资源和发展空间,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准确把握运行机理。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困扰产教融合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权责不对称、风险不对称等问题,有效消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间地带”,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内经济社会子系统紧密互动,以建立共同利益机制和一体化发展模式,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真正实现产教互动共赢、互惠共生。准确把握实践要义。在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实践中,应突出政府主导性、主体多元性、资源富集性、运营实体性、布局区域性等特征,抓好统筹联合、协同创新、优化升级三个关键点,有效统筹空间区位、产业集聚、职教资源和创新网络,优化联合体多方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

  明方向,找准市域产教联合体功能定位

  市域产教联合体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系列部署中已成为一个重要坐标,其基础性功能、载体性作用和平台性价值显著,只有在实践中找准其角色定位才能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着力构建“三服”新载体。坚持问题导向,密切追踪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的技术演进、工作变化及职业岗位变迁,对接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通过培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形式,打造切实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产教城融合发展新载体,切实做到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着力构建“三融”新平台。坚持系统观念,推动产业系统、科技系统、教育系统、政府及社会其他系统间的有效协同,形成坚实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开展多边多维多形式的合作关系,纵深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搭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平台,实现良性循环及倍增效应,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提质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三统”新生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构建起灵活多元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立交桥”,畅通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形成具有开放、多维、共享的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

  明路径,把牢市域产教联合体实施关键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但要建设好特色化市域产教联合体,还需要在以下方面明晰路径、把牢关键。联合共建实体化体制机制。将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治理方式和治理效能重大变革的重要抓手,更加注重类型特征和区域属性,围绕“如何实体化运作”这一关键,将发力重点从职业教育内部转向外部,以市场纽带牵引制度创新,在多元主体之间建立更有效的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体制和互动机制。联合共同实施一体化育人模式。抓住“人”这个牛鼻子,探索适合企业用人规律特点的办学模式,构建集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技术服务、科研开发、成果转移、就业创业为一体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名副其实的产业学院,大力发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协同育人、岗位成才的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育人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园区共生共长。联合共创适应性培养体系。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将育人价值体现在“职业”上,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打造产教融合课堂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全面彰显地方特色、中国特色,增强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全面提高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作者:南旭光,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副校长,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重点项目:K23YD318008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