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的推进策略
发布日期:2023-10-09 14:18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体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将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称性互惠共生是共生体进化的一致方向,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进化的根本法则。因此,必须坚持“树立目标,久久为功”的原则,采取扎实有效的推进策略,构建一套推进策略组合拳,是建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的良性治理的有效路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推进策略。
       一、机制推进策略:确保主体平等地位,实现多元协同共治共生局面
       理想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的建设,需要以各主体的平等地位作为核心内容,确保各主体能够以正确的姿态参与生态系统建设,形成多元协同共治的共生局面。地方政府部门在参与具体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时,应发挥基本的规制作用,但应减少行政化与权威化倾向,在政策制定与完善中给予企业和行业组织更多的参与权力和空间;同时要壮大行业组织力量,给予行业组织发展以更多的政策支持,促进行业组织行业自律、中介协调等职能的完善。在此基础上,探索以行业为主体的产教融合项目推介、联系、管理与评价机制,由地方行政部门赋予行业协会等中间性组织以组织、管理、评价权,以充分发挥中间性组织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协调作用。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不断促进地方政府部门、职业院校与企业等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为它们在产教融合中获得实质性利益创造条件和机会。企业应在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修订、出台与完善中,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沟通,主动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就相关政策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模式推进策略:优化共生关系,强化一体化与互惠共生模式建设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的治理,应将优化各主体的共生关系作为核心内容,推进产教融合生态不断走向组织共生与行为共生模式的高级阶段。针对组织共生,应认识到一次性、偶然交流与合作对于产教融合带来的弊端,有意识地减少点共生、间歇共生的次数,不断强化连续共生,实现各主体间的长时段、持续性合作;同时,应重点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一体化共生模式的典型加以推广。实践表明,现代产业学院是实现产教融合一体化共生的首要载体,但仍需不断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以确保职业院校与其他各主体在现代产业学院中形成持续、稳定性合作关系。针对行为共生,应避免已有的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等共生模式的不足,将对称性互惠共生作为产教融合的理想追求,不断优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促进企业、行业组织和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中新资源和知识产品的产生,以及对新资源和知识产品的平等共享,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各主体均以主动、积极姿态寻求与其他主体的持续性、高水平交流与合作。
       三、环境推进策略:改善职教环境,营建有助于共生体建设的宏观环境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的建设,应强化对宏观职教环境的治理。一是加强中央和省级层面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合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的出台与完善工作。相应的教育、人社、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建立一定的委员会协调制度,针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事项,以委员会会议形式形成凝聚各部门共识,共同推进产业、行业与职业教育的统筹,在制定相关发展规划、资源筹措与使用办法时,建立较有规制力的、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效力低下的问题。二是以职教本科院校建设、完善公平就业制度和宣传制度,提升职业教育的文化认同。稳步推进职业本科院校建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改善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情形;同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公平就业环境,相关单位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并考虑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此外,要强化针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机制,各类媒体要强化职业教育“技能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正面报道,以及加大深度产教融合案例的宣传,逐渐扭转社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不当认知,推动它们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层次合作,提高产教融合的主动性。(周益斌  肖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