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相关理论指引下,许多地方先行先试提出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乡村振兴与发展之路。职业教育的类型特性决定了其和乡村振兴是耦合共生、互融互促的有机关系,应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努力构建“专业+文化+产业+党建”多维赋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新模式。
育训并举,提高人才供给精准度
人才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要素,实现乡村振兴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涉农人才。职业教育应聚焦增强适应性,进一步匹配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需求,提高人才供给精准度。
一是精准对接用人需求,调整涉农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了解示范片区建设对涉农人才的需求,将具有知农爱农情感、过硬知识技能、善于经营管理等核心要素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通过建立涉农特色产业学院、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等,突出学生复合型素质能力培养,持续优化课程体系,重点打造涉农领域的“双师”教师队伍体系。
二是突出乡村情怀培养,有机融入教学安排。通过打造农业生产实境和真实项目,构建“固定课堂+数字课堂+田间课堂”立体化教学环境,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鲜活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常性组织学生走进农村、贴近农民、体验农业,增强学生职业认同、乡土认同,树立参与乡村振兴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是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推动乡村人力资本打造。按照“政府主导、学院主体、社会参与、协作共育”模式,以职业院校为办学主体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组建农民学院理事会等,形成一整套管理运行机制。同时,广泛依托各地的农业合作社和生态农场等设立分院和教学点,形成“校—分院—教学点”三级办学体制,最大限度实现职业经理人、返乡农民工、家庭农场主等人群全覆盖。
传承创新,激发乡土文化新活力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题中之义,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职业院校应凭借自身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助推示范片区文旅发展上作出贡献。
一是挖掘乡土文化家底,有效整合文旅资源。为解决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千村一面的现象,示范片区可借助职业院校文旅相关专业师生力量,深入调查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传统民俗、特色饮食、非遗技艺等乡土文化元素,有效串联为一体化的乡村文旅规划,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二是支持文创开发,优化文旅产品供给。示范片区和职业院校要围绕文创产品开发建立广泛合作,支持文旅、艺术、电商等相关专业投入文旅产品的设计研发和营销推广,鼓励师生以“创意、创新、创业”为思路,开发有乡土特色、含艺术价值、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产品。同时,拓宽营销途径,结合短视频、直播等途径大力提升乡村知名度。
三是推进文化治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利用职业院校现有资源改善乡村文化公共空间,积极参与画美乡村、非遗手作工坊、乡村文化馆的设计与运营。同时,设计论坛展览、节庆节会、研学研修等特色文旅活动,吸引游客互动体验。以优秀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释放乡土文化魅力,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技术兴农,打造产业振兴共同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往往围绕当地强势产业作为发展龙头。职业教育要将专业链有效对接乡村产业链,着力打造产业振兴共同体。
一是优化专业布局,实现特色专业与特色产业双向赋能。职业院校可根据示范片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群布局,以一个高水平专业群对接服务示范片区一个相关特色产业、一个教学团队精准对接一批农业合作社等方式,紧密结合产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升级。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职业院校应持续深化相关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鼓励农业发达地区、涉农类高职院校着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同涉及现代农业、乡村文旅等产业的龙头企业集聚融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
三是推动科教融汇,实现职业院校技术服务与农业科技双向升级。要推动涉农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力量下沉,把乡村地区、涉农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横向课题展开攻关。引导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混合所有制共建,鼓励教师以研发成果技术参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完善基层治理格局是重要保障。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要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基层治理格局构建。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鼓励职业院校各级党组织与地方镇村党组织广泛结对,以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为主要共建内容,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发挥社区教育作用。部分职业院校探索与驻地乡镇街道共建社区学院模式,为群众提供思想政治、法治安全、艺术教育、健康知识等方面培训,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公益属性和社会职责。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值得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中推广运用,通过开设专题课程、建立培训基地和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以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将社区学院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沿、校地融合发展的枢纽、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基地。
三是发挥志愿服务作用。职业院校要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中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大学生运用专业技能开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引导文明乡风树立、关爱农村青少年成长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基层治理带来新思路、新动力,实现治理效能提升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双赢。(作者 王体晓 朱思伟 单位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