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传统观念 树立职业教育 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建设
发布日期:2008-06-21 09: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思想、专业结构、管理方式、培养模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种教育被称为能力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学生除了应具备本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解决工作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今后的工作。

实习实训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我校由于诸多原因,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病,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要全面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除了靠正确的办学思路、科学的治校策略外 ,还需加强和完善实习实训体系建设。

一、 转变实习实训观念,提高对实习实训重要性的认识

实习实训是实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实习实训是相对于理论教学提出来的,它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实习实训的实践性教学更接近于生产工作实际。实习实训作为沟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岗位技能上都能得到发展。而且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够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加速理论教学的进程,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应该从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为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彼此渗透、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建设:

1、优化课程设计,配套组合科学性。应打破学科体系,合并相关课程,减少课程门类。不强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内容的重复性,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及课时比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2、制订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目前我校的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基本是合二为一的,并且实践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据次要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根据不同专业能力的构成,制订以能力形成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把实践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打破以往实践教学仅为验证理论,为理论教学服务的状况,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实践能力

1、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是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我校在充分发挥原实习实训基地作用的前提下,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投入,加大了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实训室建设力度,加强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巩固和发展工作。但是,从全局看,我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因此,实习实训“解放思想大讨论”,应从根本上明确高职教育的任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观念,切实从培养适应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出发,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院发展规划目标和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批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采用与企业联合建设或与企业签订合同方式,使用企业现有设备,发挥企业技术人员和我校教师的作用,承担实习、实训任务。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校内为主、校内外相结合,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一致性的原则,依据现有专业的实际需要,在已有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建设系列实习、实训基地,在基地建设上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新模式,尽可能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相一致,提供仿真或全真的职业环境,让实习、实训基地成为学院产、学、研的重要场所,加强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与此相应,逐步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功能校内实验室的实习、实训基地。

4、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大人力投入“双师型”队伍的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 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要具备技术的应用与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得心应手指导学生。也可在行业、企业内聘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5、突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地位,重点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人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强化技术应用能力、管理、服务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毕业生获取“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基地”的训练,扩大就业的机会。

三、从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探索正确的实习实训管理体系

就业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出口”拉动“进口”,正在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

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所以使学生获得在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校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活动中知识灌输较多,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我校在“实习实训”工作中,必须以就业为本,市场需求为指南,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各项工作。如引入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学生的市场准入实力。

四、深化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化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战略成为行业企业“第一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为行业企业提供真正有用的人力资源,也需要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新形势下建立校企合作的基础。

1、不能很好地与企业进行沟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岗位。近年来,“不欢迎实习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实习地点涉及到银行、证券公司、物流公司、贸易公司等企业及财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营销业务等岗位,这些企业和岗位的很多资料对外都是保密的,为避免造成商业机密的泄露,所以很难接受实习生。鉴于现实问题,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积极加强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加大“订单化”培养力度,尤为重要,这样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进行锻炼,一方面对实际工作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便于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而加强学习。另一方面为毕业后顺利上岗提供前提条件。

2、探索开放、互动、相助、双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首先,校企合作是不断改善和更新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的有力手段。帮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其次,校企合作,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办学,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通过合作办学,能使专业课教师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必然要了解和掌握技术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劳动组织过程。这样将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把教师送到对口生产单位进行短、中期锻炼,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大力推行科技服务与开发。科技服务与开发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所学校可产生多方位辐射效应,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开展科技服务与开发活动,既加强了与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也为教师创造了生产实训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

 

实验实训技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