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日期:2011-06-10 10:38

[摘要]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的诸多弊端渐现端倪。文章通过对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的制度管理体系、主观因素及考试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国家立法、引进竞争性机制、对考评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考核与管理、健全试题的命题与管理等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技能鉴定  制度管理
    [作者简介]单强,男,江苏铜山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级教育行政管理(北京 100871);赵一标,男,江苏东台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职教基本理论及发展。(江苏苏州  21502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6)30—00l0—03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的诸多弊端渐现端倪。如何正确地认识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的问题,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管理体系上缺乏竞争机制。我国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属于国家证书制度体系。所推行和管理职业资格制度的方式是非竞争性方式,由政府或者政府授权的权威机构来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后果就是,使人们充分地感受到这种鉴定体系也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某种程度上提高职业资格及技能鉴定的可信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竞争,很可能使技能鉴定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行政权力的干预,很可能使之不能适应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容易脱节和僵化,成为陈旧的、固定不变的东西,不能及时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变化。u同时,这种非竞争性方式,使得鉴定评判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因为非竞争性的管理方式中,评价者或被授权机构,他们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自身,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必然多多少少地受到授权方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参与度,降低鉴定结果的可信度。
    2.主观上导致鉴定失真。这种失真毁损国家鉴定机构的形象、削弱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干扰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正规教育、阻碍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省市、行业部门,由于历史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原因,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不能做到全国统筹,规范统一。另外,由于鉴定机构设置不合理、鉴定的地域或范围划分不公正、由经济利益驱动产生不正当竞争等原因,一些地方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置国家政策于不顾,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按章办事,从而导致鉴定失真,损毁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由于鉴定政策不到位,难以按规定执行,被鉴定者所获取的证书就失去了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重干扰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 一旦所鉴定的等级与被鉴定者的真实水平相差甚远,引起一些企业法人消极应付,就会使职工技能鉴定形成一种无序和无政府的状态,更有甚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3.考试模式上缺乏灵活机制。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标准参照考试是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作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考试。这种考试的成绩具有绝对性,考试具有达标性功能。同时,由于职业的分类细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标准参照化,也使得此类考试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在客观上过分依赖于同一行业的技术专家、学者的经验,与不同行业的同一工种有现实差距问题。其次,试题标准显得滞后、内容陈旧,考核的内容过于狭窄,只针对某一个岗位,而针对一个岗位群的内容偏少,含金量低。另外,由于受到出题者的业务水平及对本行业了解的程度的制约,这种考试试题能否被大众所接受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例如,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不适应外资企业高新技术的生产技术的需要,外资企业对我们的职业资格证书不认可。[2]相反,美国微软公司,他们没有借助于政府力量,而仅仅基于对企业熟悉的基础上,对本公司员工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资格认证体系。随着微软公司业务的拓展,这套资格认证也逐渐被诸多国家的用户所接受,并主动地支持和采用这套认证体系。
    二、完善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策略
    1.通过国家立法,切实推行劳动准入制度,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际接轨。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它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共同组成了科学、规范的劳动准入制度,使我国劳动力市场开始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由于各级政府的推行力度、行业参与不够、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等方面的原因,“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政策在许多地方没有落实。针对这种情况,应通过国家立法,形成健全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强化劳动准入制度的权威性,政府可用法律与经济手段,对劳动准入制度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审计等政策引导职业培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职业技能标准与评价体系,促进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际接轨。
    2.适度引进竞争机制,构建统一协调的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体系。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组织机制中采用的是非竞争力机制,即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权威机构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机制一方面便于国家和政府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直接调控,使各地职业技能鉴定在大方向上步调一致。但是这种机制也有其先天性的不足。从目前来看,抛弃非竞争性机制而采用单一的竞争性机制也不符合我们现有国情,而只能适度地引进竞争性机制,由政府牵头,制定一个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规范或条例,协调劳动部门、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劳动部门作为政府的执行与管理机构,不再直接参与组织实施培训与鉴定的具体活动。各级职业资格鉴定机构,不仅限于劳动部门所属中介机构,凡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各类职业学校均可成为培训与资格鉴定的中介机构,以构建一个统一协调的培训与鉴定体系。政府的职业培训职能从目前劳动与教育等部门分别管理改为统筹规划,统一指导。劳动部门与教育部门应尽快联合研究制定劳动预备教育的培训标准、模式,开发相应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及教材,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现有的一批全国及省市级重点职业学校(约2000多所),除承担学历教育外,可经过资格确认,将其建成实施劳动预备教育的培训基地。劳动预备教育既是学校的任务,又是政府劳动力市场的导向。要求地方政府落实未升高中阶段的初中生和未上大学的高中生在就业前接受 1—2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
    3.对考评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考核与管理,把好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关。职业技能鉴定基本分为理论测试与实际操作两个层面。在实际操作的层面,考评人的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结果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在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一方面评定被评人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另一方面也将反映出考评人道德水准和对某一专业技能领域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作为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在选拔与管理考评人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选拔考评人员的时候,不仅要考查其基本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及职业道德品质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2)对考评人员的产生也应建立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通过竞争的方式产生。(3)对考评人员也应有一个周期性的考核和淘汰机制,以防止考评人员的腐败变质。(4)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技术等级鉴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打消“利益驱动”的念头,严格执行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5)要注意考评人员与培训人员相分离,避免出现考评与培训人员一致的情况,从而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真实性。
    4.健全试题的命题与管理,促进职业技能鉴定的公平、公正及科学性。(1)严格坚持统一命题原则。《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实行统一命题原则,实施鉴定必须从国家题库中抽取试题。职业技能鉴定方案制订后,对于国家题库已经开发并运行的职业(工种),省级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应向国家题库申请试卷清样,对于暂未建立和颁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职业(工种),可由省级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编制试卷,经省级劳动行政部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劳动工资机构审定后,在本地区、本行业使用,并报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备案。(2)加大试题开发力度,保证试题供给。保证试题供给,是规范鉴定程序,保证国家题库正常运行势在必行的要求。随着职业资格证书范围的扩大,开展鉴定的职业(工种)也在逐渐增加,但试题开发滞后,已经对扩大鉴定面产生了不利影响。现在国家题库只有50个通用工种的试题,个别(职业)工种操作技能考核只有一套试题,题库资源不足。编制试卷,需要《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而目前只有30多个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批准试题开发。[3](3)加强题库的运用和建设,目前国家已开发了50个工种的国家和地方题库。[4]今后要根菇;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继续开发和增加题库的工种量。当前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第一,要发挥题库的应有作用,对于开展题库内已有工种的鉴定,必须使用题库,确保鉴定质量;第二,要估[好题库试题的更新,要根据专业(工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教学:大纲及教材修订的实际,对有关工种试题内容进行更新,使技能鉴定工作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5.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环节的管理,减少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的个人因素。(1)检查鉴定考核机构的合法性。职业技能鉴定是由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实施的,就是说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授权,明确可以开展鉴定的职业(工种)及其资质,这是鉴定机构的必备条件。因此,检查鉴定考核机构的合法性是监督检查的首要任务。要坚决取缔非法的鉴定考核组织,并且要经常公告具有合法资质的鉴定考核机构,提高公众的认知程度,断绝非法鉴定组织的考生来源。同时,要检查鉴定所(站)是否具备与开展鉴定的职业(工种)相适应的设施、设备条件和考评员队伍,对于不具备条件的,要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取缔。其二,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各环节的管理。从出题到阅卷,从报名到监考,所有环节都要从严、从实把关,务使条件合格,手续齐全,还应做到教考分离,考评分离。其三,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宏观调控。要以市、地鉴定部门为核心,进行统一组织与调控,制定有关的处罚规定,发现弄虚作假者,应立即予以查处。(2)检查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和使用是维护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权威性的重要环节,要严格遵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检查工作要求,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发和管理。发现有仿制、伪造、推销、贩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要立即制止,对有关责任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灾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要加强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辨别真伪的能力,自觉抵制假证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的查询平台。目前,社会上出现较多的虚假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在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漏洞,使造假及投机者有了一些可乘之机。填堵此类漏洞的一个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给大家特别是一些用人单位提供一些识别平台,使造假者及投机者迅速显形。这就需要劳动就业保障部门牵头,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查询通道,方便大家。
    6.加强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标准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是在国家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所必备的技能标准,由国家劳动技术技能鉴定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一项职业技能资格考核方法的一种行政行为。职业技能资格的鉴定,应以特有的社会功能对劳动者所具有的技能水平作出科学、公正和权威性的客观评价。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其标准的确定尤为重要。因为标准的确定,直接关系到鉴定者行为推测的尺度,并且也为被鉴定者提供了应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关于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的标准问题,当代西方国家呈现出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的趋向。即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标准的社会化趋向,是指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不能以满足某企业或公司的短期需要为标准,它必须以整个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资格标准为目标,同时还应考虑到与国际标准考核证书相衔接的问题。因此,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强化多部门联合参与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目前,在英国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考核体系中,大约有180个“产业指导机构(LD)”研究制定国家职业资格能力要素及其操作“标准”的问题。[5](2)确定标准的使用期限。现在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几乎是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大的变化,如果我们还用几年前的标准或几年内标准一直不变的话,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工种的增长、重组或分化在现在社会是常事。因此,我们在确定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的时间,要注明标准的使用期限。(3)强化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比赛相结合。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标准的社会化趋向更具特色,其明显的特点是将技能鉴定.与技术比赛相结合。首先是企业或公司鼓励职工参加企业内定期组织的技术比赛,并为所有参加者举办赛前训练班。然后企业技术比赛的成绩优异者再参加本行业的比赛、国家级的大赛甚至国际奥林匹克比赛等。通过技能比赛,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社会化程度。[6]
     7.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转换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贯通的“立交桥”。我国虽然强调要执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政策,但还没有建立起像英国和澳大利亚那样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从国际职业技能鉴定的形势来看,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基本趋势,而我国的双证书教育是在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不健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尚未衔接,政府指导、政策支持、行业参与均不够到位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那么,我们如何真正构建起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贯通的立交桥呢?(1)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双证的转换给予认可;(2)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体系来规定大学学分折算标准,从而保证课程衔接的统一性和规范性;(3)根据学历教育相关课程的要求,给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所修的课程进行学分评定;(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情况,设定接受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入学申请所需学分。
 
[参考文献]
    [1]唐冰.当前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00,(9).
    [2]张炳耀,费重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问题及解决意见[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3]杨世珍.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思考[J]技能鉴定,2002,(4).
    [4]赵洪庆,张国建.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的几点思考[J].技能鉴定, 2000,(9).
    [5][6]张天祥.论国际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