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实践环节考核管理模式研究
发布日期:2011-08-08 11:04

摘 要: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环节考核管理的意义入手,结合市场需求和现行实践“阶段考核”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注重能力培养的“过程考核”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实践环节;阶段考核;过程考核

作者简介:梁春兰(1970—)女,河北邢台人,汽车维修技师,从事汽车维修实践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于万海(1976--)男,河北沧州人,工学硕士,从事汽车维修教学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6)24-0038-03

 

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注重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动手能力的提高依靠实践环节教学管理中的训练和培养,而实践环节的考核正是对动手能力的检验,对技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环节的考核,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技术能力的掌握情况,以便适时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实践环节的管理力度,努力模拟岗位真实场景,为学生营造职场氛围,通过采取相对合理的考核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参与意识与职业操守,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课题。

一、现行实践环节考核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践环节的考核管理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类似,主要采用阶段考核模式。即按照全部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将全部技能训练划分成不同的单元模块,分配到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学习,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从本阶段所学习的实践项目中以抽签形式选取2-4个进行考核。考核实施包含应知(理论知识)、应会 (技能操作)两部分内容(其中应会部分占70- 80%),考核过程由专业教师全程负责监督,考核方式为单人独立操作,根据操作要求逐项给出成绩,最后以分值形式给出综合评定。

从上述考核模式来看,考核是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之后进行的,考核难免受到场地、人员等条件的限制,考核项目不可能包含该阶段的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而只能从本阶段学习内容选取一部分;而且考核内容的随机性使得考核项目的难易程度无法很好地把握,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也会有差异,考核结果必然存在偶然性。并且由于阶段考核方式属于阶段性集中考核,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许多学生只是在乎时学习过程中“随大流”不求甚解,一旦考核即将来临时,便“临阵磨枪”搞突击,不仅不能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反还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心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阶段考核的特殊性,不能够在学习进行过程中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一旦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造成问题的积累.从而引发学生的惰怠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后续的学习进行。显然,这种考核的实施过于模式化、形式化,已经偏离了考试的初衷,失去了考核的真正意义。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环节的考核管理初步探索与研究

为解决现行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的弊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基础上,我们大胆提出基于“过程”考核的新实践教学模式,变原有的阶段考核为过程考核,做到实践教学考核全程化。

1.基于“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流程设计

基于“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流程与现行考核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流程相比较,整个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截然不同,如右上图所示。

现行本栏模式是采用“顺序进行+集中考核”的模式,即某课程的实践训练项目按教学大纲的顺序逐一完成,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时采用随机抽测的方式对每个学生进行部分项目的测试,获得考核结果。

基于“过程”考核模式的实践教学过程采用训练和考核一体的方式,每一个实践教学项目的训练和考核集成一个模块单元,各个模块单元按照培养计划链接为一个整体。当每项实践教学内容完成后,随即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对相应教学内容再学习、再考核,直到合格为止,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可以有效避免问题的长时间累积。并且前一个实践项目的成绩作为参加下一个实践项目的资格认证,称之为“准入制”,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增加实践项目训练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一直难以解决的“训练不努力,考核前突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