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更为突出、意义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吴建新
近年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秉持“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全面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创办社工机构 开展社工服务
弥补传统社会保障不足
为推动社会服务工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瞄准群众需求,于2009年发起成立中山市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专业人才培训工作。
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本着“立足社区、救难解困、助人自助、共建和谐”的服务宗旨,开展来自政府、团体委托的各类社会工作服务及个案咨询、小组活动和社区活动等,包括为机构、社区、家庭或个人提供权益维护、社会救助、心理辅导、心理矫治等。2010年3月中心承接了第一个项目,在东区花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和弱势群体综合服务,社区专项服务深受居民欢迎,直接受益群众达1.3万余人次,整体服务效果明显。社工站通过尝试“社区骨干带领社区居民”模式,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服务;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带动公众踊跃参与志愿服务,通过服务创新,满足民生基本需求,有效弥补了传统社会保障的不足。
该中心积极探索了以社工机构为主体、院校专家支持、专业学生实践的联动机制,进行专业人才培训。一方面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平台,内化社工专业学生专业素养,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和专业学生力量,培育专业社工机构,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开展社工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和社区培训等。学院与中山市民政局合作共建了“中山市社会工作人才孵化基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方面的作用,为社工专业毕业生开拓就业岗位,为第一线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创办社工机构的做法,增加了教师一线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经验,有助于提炼本土文化中“助人”的方法和经验,是对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中山市社工机构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社会工作的开展和普及既节约了政府经济成本,又满足了老年人、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这种尝试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工机构发展思路,真正借助各方的凝聚合力,推动了中山市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建设孵化基地 助推青年创业
推动创业就业工作发展
为鼓励、引导和扶持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青年积极创业并带动就业,2010年3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负责全面管理并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基地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有创业办公区、创业培训区、综合服务区、创业成果展示区、物流仓储区和服务中心办公区六大功能区。其中创业办公区按产业类型划分为十大区段,重点孵化电子商务、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生物医疗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产品、动漫游戏与数字媒体设计制作、软件外包与开发、工业设计与模具开发、通信数码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等创业项目,可容纳200家创业团队入驻。截至目前,创业孵化基地共有76家创业团队成功进驻,累计经营额超过3800万元,发展势头良好。
创业孵化基地本着“以人为本、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宗旨,为初始创业者提供项目策划、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战略设计、融资贷款、经营决策、专家咨询、资质认证、财税代理、市场营销、业务中介、证照办理等一站式贴心服务。为积极鼓励、大力扶持高职院校毕业生与社会青年开展创业活动,创业团队入孵创业孵化基地,均可享受一年场地租金全免等十项创业优惠政策。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了财税代理、法律顾问、资质认证、证照办理、融资贷款、后续援助等工作平台,为入孵团队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组建了有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和商界精英加盟的创业俱乐部,定期开展沟通交流活动;组织创业导师服务团队,开展免费创业系列培训,举办“创业孵化基地进校园到镇区入社区”宣讲活动。依靠优厚的入孵政策与贴心的免费服务,创业孵化基地吸引287人入孵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516人。
2011年3月,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评广东省“首批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示范单位”,全省200余家申报基地仅九家获此殊荣。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作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社会服务的典型案例,其现实意义在于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办公场所与优美的环境氛围,更为重要的是打造了完善周到的一站式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基地的成功探索与创造积累的一系列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科学发展。
开展专干特派 深化社会服务
提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为充分发挥学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为镇区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科技主管部门的政策部署,开展向镇区、农村派遣科技特派员活动。学院围绕中山产业特色和镇区经济特点,初步构建的“一镇一品一专业”的专业布局,开设的28个与镇区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为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奠定了技术基础。
根据镇区、企业发展的需求状况,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推动下,学校与镇区以自愿为原则自由协商,进行双向选择,派遣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根据镇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参与制定镇区发展规划;根据镇区产业特点、技术需求以及产品市场供求变化,针对企业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指导和协助镇区制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协助镇区申报国家、省、市各级科技项目,争取获得立项和财政资金的支持,积极开展企业技术咨询;定期为镇区和企业的科技管理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咨询,提高基层科技工作水平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作为深化社会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政府部门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引导和督促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政企需求、传递合作意向,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和科技服务,联手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协助政府开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学院为合作镇区的企业开展成人教育培训、专业讲座、现场指导等服务,向企业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实习就业,积极配合解决企业“用工荒”问题;而镇区企业也协助联系学生的实习实训企业,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拓展空间,由此搭建了一个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合作平台。近年来,学院陆续向镇区政府、企业派出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市级镇区科技特派员和省部科技特派员62名、政校企合作专干6名,其中特派员总数位列全省高职院校之首。
通过镇区科技特派员的桥梁作用,有效改善了当前镇区科技管理力量薄弱、科技工作水平不高的局面,加快了技术资源的有效扩散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的建立,并为学校锻炼培养了一批拥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