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行业 产学结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1-08-08 15:36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 要] 高职教育要立足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通过“订单”培养、联办二级学院、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共建产学研中心、共享校企人才智力资源等形式,与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创新和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关键词] 行业协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2006)02-0014-05

 

温州,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和高度发达的民营经济而闻名遐迩。温州先发的市场机制、劳动密集型主导的产业特点和国际性轻工城的城市定位,使其成为高职教育的一片天然沃土。

自1999 年办学以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贴近社会需求,与温州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探索并实践了“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温州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 年6 月,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对学院“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举措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正是由于在“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实践中所取得的可喜成绩,2005 年, 学院被国家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当选为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

一、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无论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从其实现途径看,高职教育都具有产学结合的性质和特点。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院在办学实践中与各行业协会有了大量的接触,对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行业协会是在地方政府的倡导、支持和指导下,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主干,以行业中小型企业为成员,自发组成的一种民间协作组织。她是在地方支柱产业和主要行业的基础上成立的,代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格局,既是政府的参谋又是企业的“娘家”,对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温州现有支柱产业如鞋革、服装、低压电器、阀门、眼镜、灯具、家具、烟具、印刷、纽扣、房地产等,主要行业如装饰、美容、酒店、娱乐等,几乎都成立了行业协会。其中,温州鞋革工业协会所属制鞋、制革、鞋机等企业4,000 多家,年产值达420 多亿元;温州服装协会所属企业2,300 家,年产值达300 多亿元。在鞋革行业中,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真皮鞋王”、“中国真皮名鞋”等各种名誉和称号的企业占全国同行业的5 0 % 以上。这些支柱产业的形成和行业协会的建立,为温州高职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学院探索“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有了实践的土壤。温州行业协会的现状及其在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行业协会是高职教育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有效依托,特别是在温州这样一个市场机制灵活、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探索一条“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路子具有其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第一个校企合作“订单班”的签订到与行业联合举办的二级学院的诞生,标志着学院“依托行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形成。

所谓“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就是立足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作用、协调功能和服务职能,通过“订单”培养、联办二级学院、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共建产学研中心、共享校企人才智力资源等形式,与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创新和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努力办出高职特色。这一理念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依托行业,拓展办学道路;产学结合,培养适用人才”。“依托行业”就是以代表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的行业企业为依托,不仅把行业企业作为合作的伙伴、“共赢”的朋友,而且还要把它们变成我们办学的基石和支柱,这是“拓展办学道路”的有效依托;“产学结合”就是生产与教学的紧密结合,这种结合不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深层次的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三头”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这是“培养适用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办学实践

2003 年12 月,学院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意见》,成立了产学研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产学研结合指导中心。在学院的积极倡导和鼓励下,各教学系部与相关行业协会都建立了良好的多元合作关系,学院与行业企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合作交流的形式和内容也多样化、更加深入,涉及到了办学育人的方方面面。学院“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越走越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景象。

1、“订单”培养规模化

从2000 年开始,学院先后与正泰集团、奥康集团、温州市旧城改造指挥部、申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永嘉泵阀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1 0 多家行业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订单培养”;与温州经济师协会、温州市外经贸局行业协会、乐清市模具协会等10 多家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积极开展经营师、国际商务师和公共营养师等“订单”培训。特别是近年来与学院联系洽谈“订单”培养的企业越来越多,呈规模化发展趋势。

实践证明,“订单培养”的学生更能发挥技术优势和能力特点,较快适应岗位要求,较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如学院电气电子系的鲁帮绸同学在一年时间内就被正泰集团提任为车间主任。这种与企业联合办班的形式,达到了校方、企业、学生“三赢”,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2、联办二级学院

从2001 年开始,在温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先后与温州市鞋革工业协会、温州服装商会、温州轻工行业联合会,合作创办了“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和“温州轻工学院”等三个二级学院。这三个二级学院都是经温州市政府批准的专业学院,相关行业协会的会长同时兼任二级学院的副院长,实行理事会管理运行机制,各协会下属的“功勋企业”、“优秀企业”作为理事单位参与二级学院的办学,协会的会员单位既是二级学院相应专业的实训基地,又是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单位。有了行业协会以及协会下属几千家企业的支持,学生的实习基地和就业空间非常广阔,而且培养方向十分符合企业的需求,产学结合由点到面,达到了“共赢”。

3、共建专业

“把专业办在市场需求的热点上、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这是学院创立伊始就提出的一句口号。在“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办学理念的倡导下,学院与各行业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更趋完善。目前,学院共成立了20个专业(大类)指导委员会,聘请了1 2 8 位校外专家、教授、行业协会领导、企业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或委员,委员会成员7 0 % 都来自生产一线。在行业企业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学院开设的2 8 个专业都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鞋类、服装、低压电器制造、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都体现了为地方经济和支柱产业服务的特色,初步形成了以制造大类和经贸大类为主的专业体系。其中,工商管理系的市场营销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示范专业,财会系的财会专业和机械工程系的机械制造与工艺两个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

4、共建课程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也十分注重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力求使每一门专业课程都体现产学结合的内容。除专门为“订单班”量身定制的正泰集团、奥康集团等企业课程外,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数字电子技术”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也都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学院倡导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综合课程设计、“4 + 1 + 1 ”教学模式等都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有些课程甚至全部在企业完成。

我们还积极与软件公司合作,由其免费提供软件,将其课程列入专业教学计划。如与日本久保科技有限公司、台湾宝元集团等多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建“鞋样CAD”、“鞋底模设计”、“鞋样三维设计”等课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还有意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如被推荐为浙江省重点教材的《鞋靴造型设计》、《鞋靴样板设计》等。

5、共建实践基地

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中,学院遵循“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理念,通过寻求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用,做到教学与生产、社会服务、科研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鞋都制鞋工艺实训中心”就是学院与温州市鞋机商会合作共同建设的。2002年11月,经浙江省教育厅考核评估后,该实训中心被确定为“浙江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在建设国家示范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中,也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2004 年初,学院与温州万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公司无偿赠送价值130万元的设备,建立数控人才培训基地,共同开展数控技能培训;学院还与浙江大学省级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合作建设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培训基地;与温州大学、温州机电学校等合作共建数控加工、维护实训基地。2004 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得到了中央、省市财政资助600 多万元。2005 年6 月,投资千万元的国家示范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 年5 月,学院与正泰集团等合作建立的高低压电气人才培训基地,被温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温州市高低压电气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

在重视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学院也十分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每个专业都建有3个以上校外实践基地,现已与正泰、德力西、奥康等106家知名企业挂牌建立了198个校外实践基地。

6、共建产学研究中心

引入市场机制是职业院校实践基地建设与改革的一个方向。学院与(金仕达)鞋服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国鞋都技术学院(金仕达)产学结合研究中心”;与温州市康泰鞋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新产品研发中心”。按照这一思路,商科类专业主动获取了上海华联超市公司的连锁经营权,建立了“上海华联超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商场”。学院电气电子系与浙江亚龙教学仪器厂合建的实训生产车间,机械工程系与温州山度仪器公司合建的实验工厂,都是由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原材料,校企双方共同组织生产、教学的“三位一体”式的产学研究中心。2006 年2 月,学院与温州市图书馆携手共建“教学科研基地”,在鞋都和服装两个特色馆中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把课堂搬到图书馆,这样既充分发挥了特色图书馆现有图书的价值,又拓展了教学服务新领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接轨的又一个支撑点。学院先后成立了房地产研究所、智能电器研究所、模具技术研究所、民营企业投资研究所等八个研究所,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政策。近年来,学院科研氛围浓郁,教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全院获省、市级立项课题3 7 项,院级立项课题150余项;主编、参编各类教材160余部;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300多篇,一级10篇,EI 收录1 篇,ISTP收录2篇;多项教科研成果获省、市二、三等奖;投入科研经费380 多万元。2004 年,学院荣获“浙江省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5 年,学院又荣获“浙江省重视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学报荣获“全

国职业技术院校优秀学报”称号。

7、共享校企人才智力资源

在与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中,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下企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人上讲台,从而形成了校企师资互动共享的平台。在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学院定期安排教师利用教学轮空的间隙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到生产一线了解工艺设备技术信息,甚至直接参与生产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学院积极从生产科研一线聘请能够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业企业的领导专家、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作为学院兼职教师或柔性引进人才,充实了实践教师队伍。海关关长、经贸委主任、旅游局局长等行政领导和一大批著名企业家也成为学院的客座教授,从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也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开展产品研发,为行业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学院教师为行业企业开发产品、提供技术服务共有1 6 0 多项。其中,与浙江特富隆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现场总线应用——智能型非侵入式电动阀门执行器”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有的教师还在行业企业担任了专家、领导职务,参与了相关行业规则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为地方经济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办学积淀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院“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源于主动创新

学院“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路的过程中,在与广大行业企业交流接触的实践中,经过一个不断“实践——创新——再实践——再创新”的过程,从而最终形成的。主动创新,就是自觉学习思考,努力实践创新,主动寻求结合,不断总结提升。不主动,就没有认识上的结合点,更没有实践中的结合对象;不创新,就不会出新思路,更不会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2、基于互惠共赢

在“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实践中,学院与行业企业“互惠共赢”是基石。“共赢”则道路宽,生命力强。在与行业企业广泛的合作交流中,学院与各行业协会以及其下属企业之间,逐步形成了一套良性的互惠合作机制。在行业协会的倡导下,许多企业主动出资建立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温州市鹿城女企业家协会在学院成立“金瓯工程”,每年资助50 名贫困学生,此外,还有“今飞奖学基金”、“泰力助学金”等鞋革、服装企业在学生一进校就选定优秀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出资承担学费以吸引优秀学生到企业工作。

3、厚德长技,质量是根本

人才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人才的质量是校企合作的根本。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总结提炼了“厚德长技”的校训,即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宽厚的品德和胸怀,能包举万物,还要有精湛的技术和技能,学以致用。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院坚持以质量为根本,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别强调技能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倡“技术第一,技高为荣”。200 4年以来,学院有14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全国电子商务大赛省级选拔赛,四人进入前五名,获“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全国二等奖、省一等奖;浙江省时装设计大赛,获团体一等奖和金奖2枚,并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东部地区服装设计大赛,夺得金奖、银奖各1枚。正是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行业企业才会

继续与学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产学结合才能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不断发展。

4、政府支持,事半功倍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产学合作得到了温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与行业协会联办的三个二级学院,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走访行业企业,召开产学研结合恳谈会,牵线搭桥做“红娘”,协调促进当“娘舅”,很好地体现了政府的服务功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有效载体,是这一理念在办学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依托行业”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就是要服务于行业企业,就是要立足温州,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产学结合”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就是要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学生的就业需要展开教育教学,以学生的顺利就业为导向,否则产学结合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四、办学展望

1、办学道路越走越宽

遵循“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办学定位明确坚定,办学实力提高有了坚强的后盾,办学质量有了保障,毕业生就业道路就十分宽广。2004年以来,学院连续两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5% 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并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浙江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2、因地制宜,办出特色

“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办学中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是处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和行业背景下的,只要紧紧抓住当地的经济脉博,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就一定能办出高职特色,培养出适应当地经济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当然,每个地区、每所高职院校都有不同的地情、校情,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探索“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办学之路,还要因地制宜,开拓思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运行机制。

3、寻求法律支持,形成长效机制

纵观全国的产学结合,很多都处于“自由恋爱”的状态,且校方热心的多,缺乏长效机制的多。因此,产学结合呼唤法律的支持,要吸取国际上职业教育特别是澳大利亚TAFE 的成功经验,法律保障就是重要的一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参与支持职业教育的义务、责任和权益,从而最终形成“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