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11-26 08:49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指导计划的通知
鲁政办发〔2013〕3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积极应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复杂经济形势,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1月19日
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
  山东是传统工业大省,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是优势传统产业,规模实力居于全国前列。随着工业总量的扩张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传统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为巩固提升我省传统产业发展优势,提高传统产业质量效益,实现转型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部署和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目标
  按照立足当前、把握中期、着眼长远的原则,力争到2015年末,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着力实现“五个加快转变”和“六个明显提升”。
  (一)“五个加快转变”。由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加快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加快转变,由制造环节为重向研发生产营销并举加快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质量竞争加快转变。
  (二)“六个明显提升”。
  1.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在2012年基础上,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利税1.2万亿元,分别年均递增13.5%和12%。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中先进产能比重进一步提升,落后产能有序淘汰,衍生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不断提高。
  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4.品牌优势明显扩大。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拥有山东省名牌产品达1800个左右、中国驰名商标超过400件,创建省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80个以上。
  5.集约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百亿的大企业集团约92户,其中500—1000亿元的约12户,过1千亿的约7户。销售收入过1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约160个。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80个以上。
  6.节能环保明显改善。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降低,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任务
  根据六大传统产业实际情况,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进退并转、分类指导”的路子,分行业制定技术突破、产品升级、企业培育、链条配套、产业集聚、淘汰落后等“六个一批”行动路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攻克一批关键技术。
  1.轻工。围绕造纸节能环保、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质量安全、电动车和家电升级、家具清洁环保、五金增强安防等领域,重点突破一批提升轻工产品档次的关键技术。  
专栏1.1
  造纸。在清洁制浆技术、造纸关键技术及装备、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三废”治理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质精炼及其衍生产品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食品。研究开发乳制品加工及安全关键技术,农副产品深层次加工、功能性食品及非粮原料高值化加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技术,提高酿酒特色发酵、配方及白酒行业工艺设备自动化等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具有功能性、营养性及生物降解清洁生产工艺等淀粉及淀粉衍生物关键核心技术。
  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鼓励锂动力电池、双极性动力电池等新型电源的研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加快电动自行车动力系统和锂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应用;重点采用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新型材料,加快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车体轻量化。
  家电。空调,重点攻克直流变频压缩机参数在线自适应感控技术、单芯片双直流矢量变频控制技术、纵向涡新型高效翅片技术、大功率永磁同步压缩机驱动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变频多联机技术、高效油分离技术等。冰箱,重点攻克节能技术、超薄直流电机和离心风叶一体化降噪技术、微真空保鲜技术等。
  家具。重点攻克风道式集尘装置技术、全自动六面立体油漆喷涂生产线技术。
  五金。重点攻克门禁、安防产品中的生物识别与认证技术。
   2.纺织。加快超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生物质纤维、高性能纤维的产业化研发;突破嵌入式纺纱技术(如意纺)在棉、麻纺行业的推广应用,研究多组份纤维复合混纺技术和新结构纱线加工技术;突破生物酶精练、低温漂白等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新技术,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加工技术和节能节水印染加工高新技术。         
专栏1.2
   超仿真纤维。采用分子结构改性、共混、异型、超细、复合等技术,提高纤维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越天然纤维的可纺性、可染性和舒适性。
  生物质纤维。重点突破新型溶剂法、离子液体法、熔融法等纤维素纤维产业化和海藻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壳聚糖原料纯化和纺丝工艺优化。
  高性能纤维。重点攻克T700、T800级碳纤维原丝、碳化装备和上浆剂等关键技术;芳纶1313加快高端产业链开发;玄武岩纤维突破熔融拉丝组合炉和浸润剂关键技术;芳纶1414产业化研发。
   3.机械。
  围绕汽车、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石油机械、机床工具、电工电气、工业机器人、船舶等领域,攻克一批亟需的共性核心技术。  
专栏1.3
  汽车及零部件。重点攻克整车安全、环保、节能技术和变速器、驱动桥、混合动力系统、汽车电子等关键零件核心技术。
  农业机械。重点攻克大马力拖拉机动力换挡、无级变速和静液压传动等传动系统关键技术,大型谷物收获机械纵轴流高效低损脱粒技术,农业播种、施肥设备专用技术。
  工程机械。重点攻克大马力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的高性能液压、密封件核心技术。
  石油机械。重点攻克非常规油气地质勘探、评估技术与装备,以及自动化钻机、气体处理设备、连续油管作业装备、大型压裂成套装备、海洋钻采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
  机床工具。重点攻克一批制约主机发展的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数控车铣复合刀架、数控回转工作台、主轴单元、高速电主轴、高速复合加工刀具、自动过滤排屑系统核心技术。
  电工电气。重点攻克大功率发电机组、大容量汽轮机、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关键技术和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设备及关键部件技术,以及高压真空元件及开关设备、智能化中压开关元件及成套设备、智能型(可通讯)低压电器等核心技术。
  工业机器人。重点攻克工业机器人减速箱、控制系统。
  船舶。重点攻克高技术船舶开发关键技术、主流船型优化升级换代技术、船舶关键系统的总体设计和集成技术、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关键设计建造技术。
   4.化工。
  重点攻克清洁油品生产技术,先进缓释、控释等长效新型肥料工业化技术,无汞触媒生产聚氯乙烯(PVC)技术,汽车及高速列车用橡胶制品系列化、高性能化产品制备及应用技术,轮胎全自动化生产装备及关键技术,聚烯烃等通用树脂高性能化技术,氢化丁氰、卤化丁基、高性能乙丙、氯化丁基等特种橡胶制备关键技术,特种异氰酸酯、己二腈、非光气法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无毒脱硝催化剂、高性能氟/硅树脂、生物尼龙等高端化工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离子膜性能优化技术,以及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备关键技术等。
  5.冶金。
  钢铁。重点攻克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大中型高炉的高效、节能、环保和长寿综合技术,高效低成本的转炉洁净钢生产系统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无缺陷连铸生产技术,高洁净度电炉冶炼技术。
  有色金属。重点攻克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高强、高韧铝合金中厚板和用于汽车、家用空调、火电站、制氧机等领域的铝热传输复合材料的铝加工技术、赤泥综合利用技术、超大型预焙电解槽节电技术;重点研发旋浮一步炼铜关键技术,节能、高效、强化电解平行流技术,高性能铜合金微合金化设计与制备技术,无氧铜非真空熔炼技术,耐蚀铜合金管材短流程制备技术,环境友好型铜合金制备技术等。
  6.建材。
  开发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新技术,低碳水泥生产技术,窑炉余热利用、水泥粉磨节能、工业粉尘与氮氧化物减排等水泥生产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成套装备制造技术。重点攻克平板玻璃节能窑炉新技术,玻璃熔窑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和余热发电一体化技术,低辐射玻璃(Low-E)、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等新型、特种功能玻璃技术;突破超薄玻璃基板成型、低辐射及多功能复合镀膜、导电膜膜系材料及高效成膜、新一代玻璃熔制、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用光电和光热玻璃、高强及防火等高端玻璃制造关键技术。加快研发陶瓷墙地砖新型干法制粉工艺及成套装备技术,建筑陶瓷砖薄型化、低品位原料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攻克石材切割金刚石刀头技术、无冷却剂石材板材切割工艺技术。加快功能性纸面石膏板及关键设备的研发。
  (二)做强一批新特优产品。
  1.轻工。
  着力提升造纸、食品、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家电、陶瓷、钟表、家具、五金、塑料等产品特色优势,引领消费需求。   
 专栏2.1
  造纸。进一步巩固新闻纸、印刷书写纸、涂布纸及纸板、特种纸及纸板等优势品种的市场地位,鼓励研发系列新产品;重点开发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轻量化、功能性、环保型纸及纸板产品;促进本色及高档生活用纸和低白度或轻型印刷书写纸的发展。
  食品。重点发展芝麻香和浓香型等名牌白酒;积极实施葡萄酒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制度,重点发展有机葡萄酒、酒庄葡萄酒等产品,鼓励酒种的区域化和个性化;搞好大型优质品种养殖及加工基地建设,发展高附加值、高安全性水产、肉制品、淀粉及淀粉衍产品,重点发展营养、健康、安全的功能性食品及配料;大力发展低温、多功能、多营养等高附加值的乳制品,提高配方奶粉的安全保障,以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低温液态产品为主,适当发展乳粉、超高温灭菌乳、干酪、奶油、功能性乳制品。
  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重点发展新型材料的高端自行车、高档锂电池电动自行车。
  家电。重点发展高能效变频空调。
  陶瓷。重点发展节能低耗高附加值高档日用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艺术陶瓷、陶瓷新材料、色釉料等产品。
  钟表。重点发展高档电波钟表、高档机械木钟、技术用钟。
  家具。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家具、现代中式家具、现代生活方式创新家具、适合新型城镇化需求的智能家具和复式家具、现代办公家具。
  五金。重点发展超高压电力金具、高档手工具、电气化铁路金属模锻瓷绝缘子钢帽。
  塑料。重点发展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乳酸等生物降解塑料,宽幅高强定伸长、环保型土工合成材料。
   2.纺织。
  加快发展高档精梳、多种纤维混纺、色纺纱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纱线,及交织、色织织物和功能性整理产品。大力发展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以服装高级定制为代表的差异化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自主品牌。发展特种平带等纺织器材专件和现代纺织智能化数控染整成套装备。发展薄型阻隔、导湿吸水、抑菌抗菌医疗卫生用纺织品,耐高温、耐酸碱、高效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防弹防刺防切割、阻燃耐高温安全防护用纺织品,隔热绝缘、阻燃环保船舶车用纺织品,墙体防裂、保温隔音建筑用纺织品,宽幅高强定伸长、生态相容性好、智能型土工布及复合骨架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
  3.机械。
  做强重型汽车、轿车、中型客车及车用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提升产品档次,形成经济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发展大型拖拉机及新型高效大中马力拖拉机配套机具,大型高效智能型粮食、经济作物、林果、蔬菜种植与收获机械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大型节能喷灌和植保机械、农作物后续储藏保鲜储运设备、秸秆回收处理设备、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设备及农机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技术装备。重点发展大马力节能推土机、大型矿用挖掘机、大型节能装载机和履带式吊管机。加快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智能、绿色数控机床(含数控金切机床、数控成形机床、非金属加工机床)及柔性加工单元(FMC)、柔性加工自动线(FMS)、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工业机器人。研究发展航空航天基础件。大力发展大型汽轮机、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500KV及以上交直流变压器、电缆、开关设备、组合电器等输变电成套产品。积极发展大型豪华客滚船、深水钻井(生产)平台、远洋渔船、豪华游艇。
  4.化工。
  重点发展高效缓控型氮肥,节油、缺气保用等高性能绿色环保安全轮胎,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等绿色复合型橡胶助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等异氰酸酯及高性能聚氨酯材料,绿色制冷剂、织物整理剂等新型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乙烯树脂及改性材料,高吸水性树脂,烧碱用离子交换、中空纤维超/微滤、均相阴离子交换等膜材料,乙丙橡胶、卤化丁基橡胶、稀土顺丁橡胶等特种橡胶,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乳酸等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热塑性硫化橡胶(TPV)、丙烯酸酯橡胶(ACM)等高性能弹性体,芳纶1313/1414、T700级碳纤维、长链二元酸等化工新材料。
  5.冶金。
  重点发展高铁、海洋工程、核电、高等级造船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用钢及X80级以上管线板、高档汽车板、家电板、高强耐磨机械制造用板、高强度建筑及桥梁用板等产品。加快发展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高强高韧铝合金中厚板,用于交通运输、家电电子、火电站、制氧机等领域的铝热传输复合材料,用于易拉罐和印刷板制作的高精铝板带箔和铜箔、铜管、铜板带、钛合金、镁合金等产品。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石化、电子信息、食品、家电以及风电、医疗、体育器械等领域,发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冶金新材料。发展高性能铈锆基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及稀土高端功能应用产品。搞好黄金深加工,扩大金丝、金盐等产品市场占有率。
  6.建材。
  重点发展适应水电站、核电站、海洋开发等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的和以节能矿物为特征的特种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加快发展平板真空节能玻璃、汽车用安全玻璃、太阳能光热发电玻璃、超薄基板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防火玻璃、石英玻璃等新型、特种功能玻璃。支持太阳能陶瓷板、防静电瓷砖、功能陶瓷和以粉煤灰新技术制造的新型建筑陶瓷砖。重点发展玉石装饰、异型石材、石雕石刻等高档次、高附加值石材产品。发展功能纸面石膏板,开发相变、防辐射、绿色吸附等功能性石膏板产品。发展低成本、高性能、特种用途的玻璃纤维及深加工制品。发展绿色玻璃钢-热塑性复合材料(FRTP)制品及配套原材料。
  (三)壮大一批骨干企业。
  1.轻工。
  支持晨鸣、华泰、太阳、泉林、亚太森博等造纸企业进行提升改造。以澳柯玛、比德文、英克莱、威斯特、泰山瑞豹等企业为基础,提高电动自行车行业档次。以康巴丝、持久等为龙头,带动电波钟表、技术用钟高精发展。培育山东硅元、山东金鸿、淄博华光等陶瓷骨干成为知名品牌企业。支持金猴集团、淄博大桓九宝恩、沂源丰泽源等企业,提升皮革清洁生产水平。支持三环锁业、威力工具、国强五金、九鑫机械工具等骨干企业发展,巩固山东五金国内领先地位。
  以质量安全为根基,以引领消费为攻向,扶持一批“信得过”食品企业。根据多样需求,分类培育一批家具骨干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专栏3.1
  食品。依托金锣、西王、鲁花、诸城兴贸、巨鑫源等骨干企业,提升肉制品、水产品、食用油、淀粉及淀粉衍生物、芦笋等精深加工和高端引领水平。扶持保龄宝、谷神等骨干企业成为全球功能糖加工基地。
  酿酒。支持景芝、古贝春、兰陵、扳倒井、泰山、花冠等企业,扩大山东白酒高端市场份额;支持青啤、泰山等企业参与全国啤酒行业布局;支持张裕、中粮等葡萄酒企业带头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提高同海外品牌竞争能力。
  家具。依托青岛一木、济南赖氏、烟台吉斯、日照三木等企业发展实木家具;依托山东蓝天、济南欧驰等企业发展软体家具;依托山东佳诚、青岛裕丰、济南好乐家等企业发展板式家具;依托青州尧王、淄博福王等企业发展红木家具。
   2.纺织。
  支持泰和新材、威海拓展纤维、海龙博莱特化纤、泰丰高强纤维、青岛即发、泰安华兴、银鹰化纤、龙福化纤等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特种纤维、绿色环保生物质纤维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支持魏桥、鲁泰、宏业、恒丰、泰丰、岱银、帛方、宏远、澳亚、万圣博、华源、万泰、华兴、流云、海扬等企业,巩固我省棉纺织行业在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支持如意、康平纳等毛纺织重点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水平。
  鼓励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专栏3.2
  服装。以如意等企业为龙头,实施全球资源整合,打造世界时尚产业跨国集团,力争占据世界级服装品牌运营高端;以舒朗、新郎希努尔、仙霞等企业为中心,建设男女装生产基地,提高我省男女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以红领、耶莉娅等企业为示范,发展服装高级定制生产,培育中国服装“两化融合”样板;以青岛即发、思美尔等企业为代表,提升针织产业集约水平;以天雁、鲁泰等企业为骨干,扩大我省牛仔服和高档衬衫的市场份额。
  家纺。以孚日、新光、圣豪、豪盛、东升等巾被、毯类企业为骨干,加强产品设计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推动千榕、孚日、艺达、芸祥、万得、如意、愉悦、澳亚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系列化床上用品,加大自主品牌培植力度;支持华纺股份、大染坊等企业淘汰落后染整生产线,建设高端印染产品加工基地。
  产业用纺织品。以泰和新材、山东泰鹏、青岛即发、山东海龙、山东俊富、泰安鲁普耐特等企业为骨干,加强复合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整体成型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发展产业用纺织品。
 
  3.机械。
  支持中国重汽、一汽青岛汽车等企业,提高重型卡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市场竞争力;支持中通客车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支持福田雷沃、五征、常林等企业,提高大马力拖拉机的技术水平;支持福田雷沃、时风等企业,巩固提升大型、高效联合收获机械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支持华兴集团、青州华龙等企业,提升设施农业机械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支持山推、临工、力士德、泰山工程机械等企业,提高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吊管机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支持科瑞、高原、杰瑞等石油装备企业,提高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支持济南二机床、威达重工、威海华东数控、山东普利森、山东冠泓数控、荣成锻压、青岛锻压、烟台环球、博特精工等企业,提高机床及功能部件的可靠性。支持济南发电设备、青岛捷能、济南锅炉、泰开电气、特变电工、山东达驰、青岛汉缆等企业,发展大型输变电设备。支持青岛北船重工、烟台中集来福士、黄海造船、京鲁船业、华澳船舶等企业,提高大型远洋绿色环保船舶、深水海洋钻井(生产)平台、大型豪华客滚船、远洋渔船、豪华游艇等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4.化工。
  重点加强东明石化、金诚石化、利华益、昌邑石化、京博石化、弘润石化、正和集团、垦利石化、恒源石化、石大科技等企业现有一次加工配套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油品质量升级。支持鲁西化工、华鲁恒升、东平瑞星、联盟化工、阳煤平原、明水大化、兖矿鲁南等企业,积极发展洁净煤气化技术,加强新型功能肥料二次开发生产。支持海化集团、东岳集团、海力化工、万华集团、德州实华、新龙电化、中联化学、金威煤电、海晶化工等企业,推动氯碱向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支持三角集团、玲珑集团、青岛赛轮、恒丰橡塑、金宇轮胎、恒宇橡胶、枣庄八一、玉皇化工、尚舜化工、圣奥化工等企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轮胎及其它橡胶制品、橡胶助剂名牌。支持拓展纤维、龙口道恩、洪业化工等企业,向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方向发展。
  5.冶金。
  落实《山东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组建形成山钢、淄博齐鑫、潍坊钢铁、邹平钢铁、鲁中钢铁、临沂钢铁等六大集团。支持山钢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集团公司。支持信发铝业、魏桥铝电、南山铝业、中铝山东分公司发展成为具有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等完整铝产业链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丛林铝业、山东创新金属科技、邹平齐星、淄博德诺铝业等企业,发展为专业化铝加工骨干企业。支持阳谷祥光、东营方圆发展为铜冶炼加工及再生铜加工的大型铜业集团;支持菏泽广源、中色奥博特、山东中佳新材料、山东天圆铜业等发展为专业化铜加工骨干企业。支持淄博加华新材料、淄博包钢灵芝稀土发展为专业化稀土加工骨干企业。支持山东黄金、招金集团等企业开展黄金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
  6.建材。
  支持山水、中联两大水泥集团以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为纽带,兼并重组困难企业,实现产能合理布局。支持金晶集团和滕州华阳、邦美等玻璃企业,增强骨干支撑能力,带动建设产业基地或集群。支持山东统一和淄博狮王等建陶企业,积极推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支持泰山石膏、平邑中兴盛等石膏制品骨干企业,强化质量保证,打造石膏大型名牌企业。支持中材玻纤、肥城联谊等玻璃纤维企业,延伸产业链,拓展应用领域。
  (四)完善一批产业链。
  1.轻工。
  造纸行业。围绕原料(木片及非木材纤维、废纸)-制浆-抄纸-纸制品深加工(包装印刷生活用纸制品)-废纸回收等建设完整造纸产业链条,着力加强原料来源、制浆、污染治理环节,大力拓展纸制品加工应用范围,延长造纸产业终端,形成良性循环产业链。
  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粮食加工业。围绕种植-收购-初加工-深加工,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原料来源的可靠性与可控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及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家电行业。通过技术研究与产业拓展,向智能家电、医疗电子等高附加值产业价值链延伸。
  陶瓷行业。重点推进富矿劣质陶瓷原料的开发应用、环保健康陶瓷新材料的研发、陶瓷无苯金水、陶瓷无铅颜料、陶瓷低温色釉料、低温高档瓷等陶瓷新材料品种。
  2.纺织。
  家纺产业。围绕高科技家纺产品生产和阔幅特种整理深加工的要求,加大印染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无水少水印染技术及功能性后整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
  服装产业。前端加强面料研发和款型设计,后端提升品牌营销水平,实现面料、设计和品牌的有机统一。
  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积极培育纤维原料开发、材料加工、终端制品生产一体化产业链。
  3.机械。
  汽车。围绕汽车整车制造,拉长汽车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驱动桥、消声器、内饰件、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支持企业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数控装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轻工、纺织、建材、建工等行业专用设备,延伸数控装备产业链。
  输变电成套设备。围绕输变电成套设备的集成,形成电网装备、输电装备、电线电缆配套产业链,实现产品高低搭配,满足智能电网和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核电、矿用输变电及低压输变电等需要。
  机床。提高基础零部件质量,提升零部件寿命,提高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形成机床完整配套产业链,提升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石油装备。建立常规及非常规油气地质勘探、评估技术与装备完整产业链,提高石油装备全产业配套率。
  核电装备。发展核电建设装备、核电检测装备、维修装备,积极获取相关资质,融入民用核电装备产业链。
  4.化工。
  石化。依托原油炼制-清洁油品、有机原料-合成材料两大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炼化一体化能力。重点加强烯烃、烷烃、芳烃等下游产品深度开发,积极发展国内缺口较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端有机化工产品,进一步丰富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下游深加工产品的种类,提高应用性能。
  氯碱行业。依托原盐-烧碱/氯气-耗氯产品产业链,重点加强高附加值耗氯/耗碱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大力推进聚氯乙烯产品的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
  化肥。依托煤炭-合成气-碳一化工产业链,重点以洁净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积极发展羰基化、氨基化等深加工下游产品,加大新型有机肥料生产推广。化工新材料。进一步加强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的适度错位、协调发展,走精细化、系列化路线。重点培育高性能氟硅材料、特种橡胶、新型聚氨酯材料、工程塑料、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积极发展以农作物秸秆生产呋喃树脂、酚醛树脂的生物质化工新材料等。
  5.冶金。
  钢铁。围绕建筑行业用钢、船用钢板及海洋工程用钢、汽车用板、管用钢、集装箱用钢、装备制造用钢、钢结构用钢、电力用钢、磁悬浮列车轨道用钢、金属制品等领域,加强产品深加工。
  铝加工业。走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电解铝企业向下游产业延伸,形成电解铝-铝加工-铝材深加工制品的发展模式,铝加工企业搞好铝加工技术的研发,向“专精特新”方向延伸铝产品产业链。
  铜加工业。围绕电子行业、家用电器、电力电气、交通运输行业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低氧铜线杆、电磁线、铁路电气化用异型铜导线、高速铁路电车接触线等产品。
  6.建材。
  水泥。支持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砂石骨料、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水泥钢筒混凝土管,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
  玻璃深加工。以建筑业为重点领域,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玻璃及镀膜玻璃、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玻璃制品、低辐射及多功能复合镀膜玻璃与制品;以现代玻璃为主,发展技术、工艺、装饰、制镜等玻璃产品。
  建筑陶瓷。发展以淄博建陶为核心,延伸完善从设计、研发、原料加工、装备制造、生产到色釉料油墨配套产业、销售、会展经济的产业链,加强总部基地建设。
  玻璃纤维。发展玻璃纤维深加工产品,延伸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布-玻璃钢制品及电子级玻璃纤维制品产业链。
  (五)培育一批产业集群。
  1.轻工。
  食品。重点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产加工、葡萄酒、粉丝加工集群,鲁西南食品加工集群,潍坊及临沂肉制品加工集群,德州及滨州等地功能糖加工集群,潍坊及滨州等地淀粉加工集群。
  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完善质检、研发、培训、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壮大沂南、昌乐、枣庄电动自行车产业集群;加强电机、动力锂电池、电控系统、轻合金车架、充电设备等关键产品配套,建设国家级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培育枣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家具。重点培育邹平实木家具、高密实木白茬、茌平木地板、济宁市唐口镇木地板产业集群。
  皮革。重点培育沂南制鞋产业集群。
  2.纺织。
  以青岛为中心,依托青岛即发、青岛纺联、青岛纺机、红领等一批优势企业,建设山东纺织服装设计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专业设备制造中心,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以烟台、威海为中心,依托泰和新材、拓展纤维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科技特种纤维产业集群。
  以东营、潍坊、滨州为中心,依托大海、天信、孚日、新郎希努尔、魏桥、亚光、愉悦家纺等重点企业,建设高档家纺产品产业集群。
  以淄博为中心的鲁中地区,依托鲁泰、银仕来、大染坊、兰骏、海思堡等重点企业,建设高端色织、大提花产品和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以济宁为中心的鲁西南地区,依托如意科技、如意印染,推进“如意纺”技术产业化,完善印染产业链,培育和壮大纺织新材料产业集群。
  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口岸和文登、海阳、莱阳等地,建设面向日韩、带动全省、辐射全国的家纺和服装出口加工产业集群和物流中心。
  3.机械。
  重点培育济南、烟台、青岛、潍坊、淄博等汽车整车产业集群,济宁、泰安、东营等特种车产业集群,烟台、日照等乘用车发动机产业集群,潍坊、莱阳商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产业集群,临沂小型通用汽油机产业集群,烟台、威海、青岛、诸城、日照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济宁、临沂、潍坊等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济南、青岛、德州、潍坊、滕州、威海、烟台等机床产业集群,济南、烟台、威海、潍坊、滨州、德州等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潍坊、日照、临沂、聊城、济宁等农业装备产业集群,济南、青岛、泰安、成武等发电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东营、潍坊等石油装备产业集群,烟台、威海、淄博等核电装备制造及配套材料产业集群,青岛、烟台、威海等船舶产业集群。
  4.化工。
  进一步完善炼化一体化水平,培育青岛、东营、淄博、日照、东明、潍坊、滨州、烟台等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先进煤气化为先导,培育滕州、邹城、巨野、郓城等化工园区的发展水平,建成国家级鲁南煤化工产业集群;进一步搞好盐化工与石油化工产业的结合,建设烟台聚氨酯新材料产业集群、黄河三角洲地区氯碱产业集群、鲁中地区氟硅材料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山东半岛地区轮胎产业集群和鲁北地区轮胎产业集群。
  5.冶金。
  重点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生产汽车、家电、造船、建筑、桥梁用钢板,形成高档板材产业集群;重点建设莱钢优特钢精品基地和H型钢生产基地,形成装备制造用钢产业集群和钢结构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聊城的祥光生态工业园和信发铝工业园、淄博的航空航天用高端轻质合金产业集群、临沂的有色金属拆解加工园、东营的黄河三角洲方圆再生金属环保产业园、临清市有色金属加工园等一批工业园,走集约发展模式,形成有色金属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6.建材。
  把握城镇化建设机遇,培育发展淄博功能玻璃生产基地和滕州玻璃深加工产业集群;完善发展淄博、临沂建筑陶瓷工业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以莱州为中心的北方石材基地,提升莱州、平邑、五莲等石材产业集群水平,支持嘉祥石雕石刻文化园区建设;高起点推进德州玻璃钢产业基地建设,形成玻璃钢制品产业集群;以泰山石膏股份、山东聚源等为基础,培育山东石膏矿及制品产业集群;以肥城高新区为主体,在延伸玻璃纤维产业链基础上,重点发展玻璃格栅等工程专用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六)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1.轻工。
  加大淘汰年产1万吨及以下废纸制浆生产线、元素氯漂白工艺技术力度;逐步淘汰幅宽1760mm、车速200m/min及以下文化用纸生产线,幅宽2000mm、车速100m/min及以下包装纸板生产线,幅宽1092mm及以下生活用纸生产线;淘汰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聚氯乙烯(PVC)包装制品;淘汰以氯氟烃(CF?Cs)为发泡剂的冰箱、冰柜、汽车空调器、工业商业用冷藏、制冷设备生产线;淘汰以氯氟烃(CFCs)为发泡剂的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2.纺织。淘汰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生产设备以及浴比大于1∶10的棉与化纤间歇式染色设备;淘汰R531型酸性粘胶纺丝机、年产能2万吨及以下粘胶短纤生产线、湿法及DMF溶剂法氨纶生产线、涤纶长丝锭轴长900mm及以下半自动卷绕装置、间歇法常规聚酯产品等落后产能。
  3.机械。
  淘汰WP-3挖掘机、J31-315机械压力机等工信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所列机电产品,GC型低压锅炉给水泵、JD型长轴深井泵,1-10/8型动力用往复式空气压缩机、9-27系列高压离心通风机、BX2-500交流弧焊机、磁放大器式弧焊机,JDO3
  系列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达不到现行节能、排放法规要求的各型号内燃机及单壳、BLR-31型称重传感器等。
  4.化工。
  逐步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主产品为尿素的8万吨/年及以下合成氨装置;淘汰隔膜法烧碱、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等生产装置;淘汰小包装(1公斤及以下)农药产品手工包(灌)装工艺及设备,雷蒙机法生产农药粉剂等装置。
  5.冶金。
  落实《山东省钢铁产业淘汰压缩落后产能实施方案》,严格落后产能标准,优化实施方案,确保完成目标任务。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铸造铁企业除外),200立方米及以下铁合金、铸铁管生产用高炉(镍铬生铁高炉按炼铁项目进行管理),30吨及以下转炉(不含铁合金转炉),30吨及以下电炉(不含机械铸造电炉)。
  6.建材。
  严格执行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及国家标准。2013年年底前淘汰全部立窑;淘汰不符合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与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小型水泥粉磨站;逐步淘汰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等落后产能;淘汰小型矿山及工艺落后、产品单一、规模在10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石膏板企业。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自主发展。一是对技术瓶颈进行联合攻关。突出自主创新的核心地位,集中优势力量,整合科技资源,打破区域、层级、界别等界限壁垒,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轴,尽快攻克制约行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二是对创新平台进行系统提升。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凝聚高端人才,高起点打造基础创新引擎;提升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测试、验证试验等专业化科技平台水平,坚持互利共享,吸纳多方参与,畅通公共创新服务通道;提高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质量,坚持产需结合,加大扶持力度,引领前沿创新发展方向。三是对创新模式进行探索完善。以大企业为依托,发挥龙头骨干影响,汇集多方创新资源,推动协同创新,以高效的资源配置激活创新活力;深化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战略,以特色创新夯实中小企业的立业基础。四是对创新成果进行高效转化。完善产学研合作有效模式,以市场需求为重点,实施科技立项、研发、中试、孵化、量产一条龙,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强化技术改造,促进内涵发展。一是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结构升级等多重因素,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健全完善先进产能进入与落后过剩产能退出机制为突破口,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使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二是优化传统行业技改投向。克服传统路径依赖,推进传统行业企业向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链配套改造、促进专业化规模化集约改造转变。三是加强扶持引导。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提高投入效益。
  (三)强化质量品牌,促进竞争发展。一是加强企业质量监管。建立“首席质量官”、质量安全“一票否决”等制度,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广泛开展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提升转型急需的标准体系,大力开展联盟标准的制定推广工作;推进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大认证推广力度。三是健全品牌培育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名牌产品、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培育活动,为企业品牌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服务指导和技术支撑。四是加强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全面实施市场开拓的差异化战略、渠道战略和品牌战略,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紧跟消费热点引领需求转型,开展“好品山东”网上行活动,推动企业完善营销服务体系,指导和帮助企业扩销促销。
  (四)强化“两化”融合,促进智能发展。一是加强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中的广泛应用。围绕传统产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环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等软件和装备。二是延伸信息化应用领域。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再造,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三是做好示范工程带动。认真开展综合集成应用、产业链协同、节能减排、高端智能装备、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等六大类“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继续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物联网发展产业基地等培育服务。
  (五)强化重点带动,促进集约发展。一是实施重点区域带动。认真实施“蓝黄”两区规划,按照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鼓励优势产能向“蓝黄”两区错位布局、互补发展。二是搞好产业转移承接。加快中原经济区、菏泽科学发展高地、沂蒙革命老区发展步伐,加强配套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鼓励通过要素互换、合作兴办园区、企业联合协作,建设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三是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创建一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六)强化抓大扶小,促进协调发展。一是推进联合重组。在财政税收、金融服务、债权债务、职工安置、土地矿产资源配置等方面,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主业和优势集聚,稳步实施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产业链。二是培育专精特新。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育苗扶壮”工程,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园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要求,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培育扶持自主品牌。三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传统行业企业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塑造企业核心文化和特色精神,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以降成本、提质效为出发点,组织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开展管理服务,搞好行业内企业间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传统产业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七)强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一是实施源头减量。推行传统产业产品生态设计,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开发应用过程循环、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构筑链接循环的工业产业体系。二是加强结构节能。加快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在重点企业中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制度,强化节能预警调控,严格能耗、物耗等准入门槛。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立企业、园区、行业等不同层次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三是推进淘汰落后。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认真执行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计划。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完善落后产能界定标准。
  (八)强化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发展。一是坚持“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鼓励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能源资源依赖性强的行业向境外转移部分生产能力,开展境外能源资源开发与合作;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区域营销中心。借助西部开发开放战略,加强与青、疆、宁等地区技术、人才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合作,推进我省部分产能转移。二是积极“引进来”。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吸引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发展配套企业,深度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合作。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服务。三是推进加工贸易转型。落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和示范工作,推动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价值链延伸。
  四、保障机制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全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大局。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完善保障机制,推进计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及时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问题。对《计划》配套的重大技改项目、重大创新工程、重点产业链和集群培育等工作,要认真研究扶持措施,共同推动转型升级计划实施。
  (二)落实财税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围绕“六个一批”重点任务,加强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扶持。落实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免税、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暂免征收等税收政策,发挥重大装备首台套、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政策引导作用。
  (三)创新金融服务。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部署以及省政府关于金融改革的若干要求。坚持有扶有控,对实施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市场开拓竞争等企业活动,分类采取定向并购贷款、延长贷款期限、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积极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实施市场细分差异化战略,积极开展银团贷款和知识产权、股权质押等担保方式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继续鼓励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加大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力度。
  (四)实施人才战略。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强院士引进和服务工作,依托“千人计划”和“泰山学者”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以培养领军人才为重点,选拔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长期在基层工作并取得突出业绩的创新型中青年优秀人才。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形成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支撑体系。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重点,造就具有全球视野、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素质的优秀企业家及经营管理者。
  (五)改善发展环境。强化环保、质量、安全、税收等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不符合转型升级的违法企业和违规项目,依法加强约束与管控,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土地、煤电油运等要素科学配置,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做好转型升级资源要素条件保障。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良好营商环境,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1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