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
发布日期:2011-08-09 15:20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郑春禄 耿玉香)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应从培养方案入手,高度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训措施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中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训为核心,建设好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完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

 

高职教育质量观的确立,要基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这样一种认识上来,必须把学科本位的评价观念转向能力本位的评价观念上来,用岗位的适应性来衡量。教育部的“质量工程”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应从“根”上着手,在“干”上用功,精心培育“枝叶”,确保成“材”。

 

一、培养方案是“根”,以职业能力为中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必须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作为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具有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借鉴国内外成功职教模式,结合我国和本校实际,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充分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制订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计划。

1.技能是目标,知识是源泉,实训是关键。一线岗位的工作主要体现为技能。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就技能的实质而言,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动作技能(操作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视而可见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二是心智活动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认知活动方式。实际上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难以截然分开。职业教育强调技能,技能需要知识和能力的支持。技能实质上是知识运用的高级形式,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是技能形成的动力。所以,职业技术教育提出的“必需够用”的含义是指理论知识的多少和深度取决于职业技能的要求。职业教育在技能的训练中更注重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力的培养。技能的形成是通过练习,在职业教育中更确切的说法是通过实训达到的。由此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应以技能单元为单位开发制订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在技能训练中获取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师更重要的是指导技能形成的方法。所以说,职业技术教育的最科学方式是“实训”。

2.夯实工程基本技能(素质)是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工程技术岗位多样,用到的技能不尽相同,但是工程技术岗位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要求是共同的。基本技能是就业和其他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基本素质是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基本技能是具有工程必需的工程制图、基本计算分析、基本实验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高职教育的教学培养方案制订中必须夯实上述工程基本技能(素质)。这一点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

3.宽面训练专业技能是创业就业的保证。专业教育不同于岗位培训,一个专业涉及的岗位技能较多,同时就业面也宽。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包括机械技能、电工电子技能、计算机技能、系统设计技能和数控技术技能。学习到的技能就业创业都可能用到,我们不能舍弃任何一方面,否则给就业创业造成障碍。所有机电通用技能都应训练,这是教学计划开发中的基本点。高职的课程应整合为以实训为特征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整合的原则是以专业基础技能为核心,专业理论必需够用,注意理论与技能的关联。不要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但是也要注意专业理论的掌握。我们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试点中将机械类基础课程整合为两门:一是将传统的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的知识重组整合为新的《机械设计基础》;二是将金属工艺学、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工实习整合为《机械制造实践》。对于计算机控制方面将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检测与转换四门课程整合为《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以实训为特征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有效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和教学时数不足的问题。

4.重点强化实用高新技术应用技能是高职定位策略。一个专业有较多的岗位技能,而技能需要训练获得,在2—3年内将多岗位的技能全部精通获得显然难以实现。所以,高职专业的教学定位必须选择以高新技术应用技能为主方向。高新技术应用技能以心智活动技能为主,动作技能为辅,它需要较多的知识支持。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而且心智活动技能的掌握需要较高的智力水平,无论从高职教育的社会角色,还是从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高新技术应用技能作为主要方向是最优策略。

 

二、教学实施是“干”,以实训为核心,建设好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

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案决定了高职教学方式必须以“实训”为核心。实训的实质就是在专业教室里边学边练。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应当从精品课建设抓起,重点建设好品牌专业,带动整体质量的提高。“实训”是职业教育精品课和精品专业建设的重心,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产学研之路是高职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学的保证。高职教学的产学研结合,是在国内外证实的职业教育成功之路。双元制是最典型模式。产学研结合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教师承担一定的生产和科研任务,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学。二是实践环节和生产相结合。为真正做到高职生的零适应,实践环节的课题以实际生产项目为主,广泛收集数控加工和数控维修的实际项目课题,结合生产实践,真题真做,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项目的指导和验收答辩聘请来自数控加工和数控维修一线的产学结合单位的技术人员参与。三是聘任兼职教师参与教改和教学,聘任制造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教改和教学工作。四是借助产学合作单位的设备,安排实践教学。

2.适合高职实训方式的教材体系是高职教学的基础。实训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等环节,最大特点是边学边练。实训方式的教材体系应当是由文字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教材构成,且重点应放在后者。其特色是注重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指导,以使学生快速理解相关知识,掌握技能要领,再通过练习获得技能。目前我国的高职教材能做到这样的较少,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完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

受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目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落后、不完善导致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缓慢。表现为一是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或监控不力。二是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评价过程中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人员的参与,没有建立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三是教学质量监控范围狭窄。对学校教学秩序监控严格,而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未予以重视;对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较重视,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素养较放松;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考核较重视,而对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评缺乏有效的办法。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完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使教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

高职教学实践环节是重点,教学监控的重点也应该是实践环节。学院学术委员会应当对教学质量进行宏观监控,主要是对教务处和系部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的领导、完善监控措施,教务处和系部具体执行监控。具体办法如下:一是学术委员会对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审定,重点是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比例、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监督实施效果。各系部对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措施进行全程监控,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二是教务处负责学生成绩考核的调控,注意实践成绩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实践环节的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密切联系。学生成绩与教师的业务考核挂钩,尤其是实践教学成绩。各系部负责对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测评。主要通过学生代表测评、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听课及业务能力考试或竞赛确定。三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负责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客观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