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结合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的具体实践,探讨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机制——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多渠道培养“双师型”教师,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研室教研活动和教师教科研工作,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以重点课程和高起点实训基地建设,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适时变换教学督导形式,发挥教学督导的最佳效果;严格系部教学的定量化考核,促使二级办学单位(系部)投入教学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坚持教学信息员制度以及教师教学考核与工资挂钩措施,促使教师投入教学,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学研究;教学督导;教学考核
教育部于2000年1月18日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在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基础上,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突出技能教育为主线,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控工作。本文将结合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的具体实践,探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机制,以供同仁参考。
淮南企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特大型企业——淮南矿业集团公司举办的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类型有技工教育(包括中技和高技)、中专教育、高职教育、函授及远程本专科教育、函授研究生班教育等,还有各种培训如安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党校教育和青年干部轮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全日制教育与函授远程教育并举,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鉴定并,属于典型的多元化职业教育。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院一方面加强教学硬件建设,逐渐加大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加强软件建设,借鉴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督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措施。学院2002届和2003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90%,足以说明大力加强软硬件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实际效果。
1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两方面,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通常是很高的,教师既要熟悉理论,又要精通技能,还负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所以说,教师素质高低决定了技能应用性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如何造就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所谓“硬件不够软件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
资助项目: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基金(HJX03-5)
建设就是弥补职业教育教学条件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方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培训、现场调研、实践锻炼和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双师型”教师,新教师助课制等。
1.1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以及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理论和技能功底厚实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关于选拔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及学科(专业)带头人的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选拔条件,即基本条件和教科研条件两方面。在基本条件中,除要求满足思想政治、学历职称、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条件以外,从技能和理论两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第一,专业技术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获得所从事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系统地承担过两门主干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一门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达到学院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定额并且教学考核优良。
在教科研条件中,除要求必要的论著数量及级别、教学科研项目及获奖外,特别强调“在教学实践、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获得院级或院级以上表彰(骨干教师)、获得省级或省级以上有关部门表彰(专业带头人)”等条件。
学院规定,每个专业择优选拔1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数不超过本专业教师总数的30%。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动态的,不搞终身制,并进行严格考核。既有待遇,又有明确的考核目标。这样,选拔上的教师自感压力很大,属骨干教师的,不但要努力达到考核要求,而且还要向学科(专业)带头人迈进;属学科(专业)带头人的,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保住位置,否则就要被赶上来的教师取代。没有被选拔上的教师,需要努力准备条件,才能进入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了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
1.2 “双师型”教师的多渠道培养
在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中,也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量较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为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做法是:
①利用高年级学生生产实训时机,安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到现场跟班实训。比如,学院的煤矿专业教师中,有的青年教师,虽有本科学历和大学文凭,但现场技术经验不足。为了补上这一实践课,有关系部要求青年教师和自己的学生一道,在现场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下矿实训,一改过去只带队不实训、只当老师不当学生的局面。
②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现场开展教学调研。比如,学院的安全培训中心,在7~8月份培训任务轮空时期,组织教师到淮南矿业集团所属各个煤矿进行教学研讨,了解各矿的具体地质条件、“一通三防”现状、瓦斯和水害治理情况等,同时调研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和技术创新情况,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又提高了教师本身的“双师”素质。马列、思想政治和党校教师假期到现场调研企业发展战略、人才状况、党建等情况,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质量和效果大大提高。
③鼓励教师报考职业资格证书和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劳动准入制度逐步实施后,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加强“双证”书教育。要求学生人人取“双证”,教师怎么办?学院积极鼓励并资助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如电子商务师、导游证等。学院现有的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对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90个通用工种和本企业40个左右的特有工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与发证,鉴定等级有初、中、高、技师和高级技师。目前的首要任务是鼓励院内专业教师报考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素质高的考评员队伍,并进行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④送出去培训。由于学院是由多校整合而成的,相当多的教师仍沿用过去的成人教育和本科压缩型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没有真正了解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学院每年按计划安排部分教师到其他职业技术学院(如天津师范职业技术学院等)参加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培养“双师”素质。
⑤产学研结合。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必须加强产学研结合。在产学研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具体生产工艺过程、技术诀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此,学院成立了产学研领导小组,确定产学研基地。一方面,通过产学合作办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进行教材和课程建设。另一方面,校企合作通过科技攻关和科技产品研发,促使教师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技能实训课教学提供更好更生动的素材。为了推动产学研工作,学院还设立了中青年科技基金,一般项目3000~5000元,重点项目7000~12000元,优先资助与生产结合紧密的项目。下发了《科研奖励办法》,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科研与产学研结合的积极性。通过“孵化”、“孕育”,使项目逐渐做大、级别逐渐由院级上升到省级甚至更高级,2002年学院有6个项目被专家评定为安徽省教育厅项目。教师在产学研过程中需要大量查阅文献,开展现场工作,取得了理论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双丰收,2002年有1人进入安徽省“十五”学科拔尖人才行列。
2 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要想搞好教学改革,就必须切实开展教学研究。任何一项教改,都需要在教研成功之后方能付诸实施,教学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只要教学在进行,教学改革就不会停止,就必须不断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提高,对保证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教学研究形式和内容较多,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是将教学研究落实到基层办学单位,落实到教师,教师人人要参加教学研究。同时加大教研投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1 发挥教研室教学研究活动的主体作用
教研室是组织教学工作,进行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教研室必须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包括:
①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和研究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②组织教师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③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和体会,承担研究项目;
④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教学与科研动向及信息;
⑤开设相关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
⑥落实学院制定的“新教师助课制”。新分来的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欠缺,教学经验不足。因而,为确保教学质量,学院规定,新进教师第一学期不安排授课任务,由系部安排其系统助课,并确定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老教师以“一带一”的形式担任指导教师。第二学期不多安排授课任务。一年后由学院人事处、所在系部、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全面考核,达到要求后才允许正式上讲台。
学院要求教研室教研活动做到“三落实”,即“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到位,以备院教务部门抽查监督。教研室主任是教研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在选拔和配备时充分考虑其教学和学术水平,并且,学院给其享受院内副科级岗位津贴的待遇,使教研活动抓好抓实。实践证明,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得越好,教学改革思路越明确,教师水平提高得越快,教学质量就越有保证。
2.2 加大教研投入,推动教学改革
学院设立了教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2000~3000元,重点项目5000~8000元。教研项目由个人申请,经系部教学与学术分委会审批后,报院教学与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立项。每年申报一次,资助面逐年扩大。2002年资助了8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5项。2003年共资助17项,其中重点5项,一般12项。如“企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重点)、高职“两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重点)、企业员工需求分析与培训模式创新(一般)、《计算机专业英语》多媒体双语教学研究等。研究范畴涉及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教师申报教研项目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项目质量也在逐年提高,2002年有一个项目被专家评审为省级教研项目。
3重点课程和高起点实训基地建设
3.1 重点课程建设
每一个专业教学计划中都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理论够用强化技能的实践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应重点建设那些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提高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课程,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进行改革,在教学基础条件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精力,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应用性人才。
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每个专业可申报1~2门重点课程(重点专业可适当增加1门),经学院教学与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后,连续建设3年,每年资助金额为5000元。并制定了中期检查和最终验收的具体办法。对于满3年建设周期的重点课程,学院组织专家,针对课程结构体系、课程改革、不同层次课程设置的贯通情况、考试改革、教材建设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审验收。目前为止,全院已确定了《计算机网络建设与维护》、《数字电子技术》等37门课程为重点课程,正在按照建设目标和要求加紧建设。
3.2 高起点实训基地建设
强化技能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而技能培养主要是在实训基地完成的,因而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确保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是依托企业高起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大城市、科技含量高和管理先进的单位为重点。经过多年来的滚动发展,校内实训基地与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和所设专业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相适应,集适应性、先进性、仿真性、技术性、综合性、开放性于一身,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应用性人才方面,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在淮南矿业集团内部,煤矿及相关专业,选择科技含量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单位(如张集、谢桥等特大型现代化矿井),作为实训基地,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非煤专业如旅游、相关医学类等专业实训基地,在确保实习实训内容和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单位的知名度、档次和品位、现代化管理水平等因素,主要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等大城市,而且以大城市的形象好、品位高、管理先进、示教规范的单位为主,如北京港澳大酒店(五星级)、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三甲)、南京军区总医院(三甲)等。使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锻炼。
4适时变换教学督导形式,发挥督导最佳效果
按照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要求,高等院校可实行教学督导制。但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一陈不变,时间久了,老制度就会失效,这时必须以新制度取而代之,教学督导制也不例外。实践证明,适时变换教学督导形式,可发挥教学督导的最佳效果。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行教学督导制方面,适时分析研究督导现状和效果,不断改变督导形式,力求每一种督导方式在某一段时期内发挥最佳作用。
2000年下半年初至2002年9月,成立院教学督导组,指定一位科级干部牵头,聘请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教学经验丰富并且有一定声望的退休老教师担任督导员。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旺盛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督导工作中。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及时提供信息,使全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他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不仅在监督教学质量,而且在培养青年教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督导工作量越来越大,督导员数量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督导效果逐渐减弱,人们非常习惯于这种督导制,久而久之对督导意见听而不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必须要有监督。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监督,学院于2002年9月在机构改革中撤消了原有督导机构,建立全员听课制,全员参与教学督导。院领导和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都有具体的听课要求,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听课。其中,院领导每学期不少于3次,教务处长、系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次,教务副处长、系部副主任、教学秘书、教务处工作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党委工作部、学生处、工会等机关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次。并要求做好听课记录,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依据之一。
全员教学督导制延续时间不可能太长。因为机构改革后,机关人员由过去的百余人压缩到目前的五十几人,管理干部工作忙,有的还兼课,时间特别紧张,有时听课与管理工作相冲突而影响部门的管理工作。从近一年的运行情况看,有的管理干部很难坚持不下去,出现不断请假的现象,弱化了教学监督作用。为此,学院决定自2003年6月起实行教学督导委员会制度,由部分部门管理干部和部分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务处指定一位副处长牵头,另外安排若干名管理人员进行总协调,安排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随机听课,并及时报送听课记录。不断变化的教学督导形式,对确保学院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5严格教学考核,发挥以生评教作用
在学校内部,教学考核一般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考核和对二级办学单位(系部)的教学考核,以生评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考核手段。实行严格的教学考核,促使每一位教师、基层教学管理部门重视教学,投入教学与教学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对于保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等,意义重大。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了系部教学定量化考核、教师考核工资待遇挂钩等措施,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1 系部教学考核定量化
学院制定了《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系部教学考核暂行办法》,决定每年对各办学系部进行定量化考核,考核内容涉及七大项,即:教学文件(10分)、教学管理(20分)、教科研活动(20分)、专业建设(8分)、师资队伍建设(10分)、教学质量(25分)、教学工作规范情况(7分)。每一大项又设3~6个小项,并赋以不同的分值。
考核方法采用教务处日常考核与院教学与学术委员会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首先由各系部自评,对照考核标准对本系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务处。接着,院教学与学术委员会委托教务处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听、查、看、议、评”,核实系部自评材料,形成教务处的初步评价结论。然后进行系部互评,院组织总结交流会,各系部汇报交流教学工作情况,并进行互评、打分。在以上工作基础上,院教学与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委员大会,进行评审和投票表决,排出优秀教学单位名次,提出奖励范围和奖励标准,报院长办公会审批。整个工作公正、公开、公平。
从2002年系部教学考核效果看,学院教学工作两级管理的机制,运行有效。教务处宏观调控和指导能力正在提高,教学质量监督与监控力度正在加强。二级办学单位(系部)能认真学习、研究高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规范办学行为,努力工作,勇于实践。全院教学工作正步入规范化轨道,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2 教师考核与工资挂钩
我国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兴起,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项工作必须花大力气才能尽快见实效,加强教师考核是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从教学态度、教学工作量、业务水平、教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考核方法是由系部组织,学生测评,占40%;教师互评,占20%;系部领导班子测评,占20%;教务处测评,占20%。突出“以生评教”的比重,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要求各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教师考核情况排出名次,确定落聘人员后,报院党委工作部。并且执行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挂钩的办法,高职低聘者,待遇同降。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严格考核,教师增加了紧迫感,投入教学的精力明显加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5.3 日常教学质量检查与课时补贴挂钩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本着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原则,狠抓日常教学质量检查,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并与课时补贴挂钩。以安全培训为例,无授课进度计划,课堂上有看课外书、睡觉等情形的,扣除教师课酬的10%;上课不点名或点名有误的,扣除教师课酬的20%;不认真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的,扣除教师课酬的10~20%;教师上课时有吸烟、说闲话、接听通讯工具的,扣除教师课酬的30%;教师有迟到或提前下课的,扣除教师课酬的50%;没有按要求开足实验(训)课和电教课的,扣除教师所缺课时的全部课酬。同时按照《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理,处理结果与教师教学考核、职称晋升和聘任挂钩。教学质量检查采取集中检查、个别抽查、随堂听课、召开学员座谈会等形式,认真记录检查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依据。每期结业考试都是实行“教学与出卷监考、教学与阅卷、教学与考核发证”三分离,由于教师认真执行了有关日常教学质量检查的有关规定,学员结业考试合格率都超过96%,保证了教学质量。
5.4 坚持教学信息员制度
在教师考核中,已体现了“以生评教”的效果,但这是一次性的评价。要想长期发挥“以生评教”的作用,就必须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热爱学校、热爱学习、责任心强、品学兼优的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并制定了《淮南职业技术教学信息员工作条例》。要求教学信息员要通过各班级学生平时对理论及实践教学各课程的学习,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要求,及时反馈给教务处,同时将老师和学院的期望要求及时传递给学生,促进教学相长。形成了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互递信息、共同提高的新局面,教学质量不断有所提高。
6结束语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素质不高,职业教育应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为“十五”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做出贡献。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入WTO以后,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异军突起,出奇制胜,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除了政策配套以外,更需要广大的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共同探讨符合国情和校情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机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