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21 14:35
为深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本周,健康学院增设《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的实训课程,2024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8个班级学生在物理实训室进行实训。本次课程由赵晓梅老师全程指导,围绕“徒手肌力评定”主题,通过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掌握Lovett分级法的核心技能,强化职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
实训课堂:角色模拟还原真实场景
本次实训以“肘关节屈伸肌力评定”为实操项目,学生两人一组,通过抽签方式分饰“患者”与“治疗师”角色,模拟临床真实场景。治疗师需依据Lovett分级法的标准流程,对患者的肘关节肌力进行系统评估,包括观察关节活动度、施加阻力测试肌力等级等环节;扮演“患者”的学生则需根据教师设定的不同肌力障碍情景,模拟相应症状,考验治疗师的临床判断能力。
赵晓梅老师在实训中强调:“徒手肌力评定是康复治疗师的核心技能之一。通过角色互换,学生不仅能掌握操作规范,更能从患者视角理解评估的细节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实训过程中,教师逐一指导各小组纠正手法、规范流程,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意义:技能与素养双线并进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本次实训将Lovett分级法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临床技能,帮助学生突破书本限制,直观理解肌力评定的科学依据与操作要点,为后续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团队协作与职业素养提升。角色扮演模式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既锻炼了治疗师的沟通技巧与应变能力,也培养了“患者”对康复过程的配合意识,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理念。
教学改革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课程突出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特色,推动学生向“技能娴熟、素质过硬”的康复治疗师转型,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学生反馈:实现从“学知识”到“用技能”的跨越。参与实训的学生表示,角色扮演让抽象的理论“活”了起来。“作为治疗师,我深刻体会到评估细节的重要性;而扮演患者时,更明白了如何通过反馈帮助治疗师调整方案。”一名学生分享道。
此次实训是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的重要环节。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拓展校企合作资源,引入更多临床案例与智能化实训设备,构建“教学-实训-临床”一体化培养体系,为康复医疗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供稿部门:健康学院
审核:汪娟海
编辑:李墁彤
终审:张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