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部高等数学教研室召开国培交流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09-09 14:09

       近日,高等数学教研室召开国培交流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围绕“数学建模、AI赋能、课程思政”三大核心主题展开深度研讨,秉持“一人参训、全员受益”的理念,致力于将国培所学转化为推动课堂改革的强大动力。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黄海英主持,公共基础部主任阎君梅以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会上,刚刚结束国培的单程程老师,以生动详实的方式再现了国培精彩现场。张万芹教授以“选举模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不同算法如何影响决策走向,精准诠释了建模“模拟现实、重复不可实验”的核心价值,让老师们深刻认识到数学建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关键作用;闫德明教授创新性地提出“六有”模式,并现场演示如何运用AI一键生成“高数微课”脚本,同时特别提醒大家“技术可为,批判先行”,为教师们合理运用AI技术提供了理性指引;焦红伟教授则运用“四问法”,从研究内容是否“顶天立地”、目标是否“可测可达”、关键科学问题是否直击“痛点痒点”、方案是否“路径清晰”等维度,详细拆解申报书写作要点,为教师们的科研申报提供了清晰思路;马宝林教授别出心裁,以“春去夏来秋迎冬,周期函数写人生”等优美诗词为媒介,将经典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巧妙转化为“生命周期”教学案例,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赋予了鲜活的“中国表达”,让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实现了有机融合。
 
       单程程老师结合自身感悟,用“深、慎、融”三个关键词对国培收获进行了精炼总结。“深”是指专家数年聚焦一个研究切口深耕;“慎”指 AI 是教学利弊兼具的双刃剑,教师需理性驾驭;“融”为数学文化润物无声与建模思维顶天立地相融合,给教学添活力。基于此,单老师发出倡议:将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视为一个“微课题”,精心研究、深入探索;把每一堂课都打造成一个“小建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会议尾声,阎君梅进行总结发言。她指出,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是“十年磨一剑”的智慧结晶,相比之下,我们的课堂设计在深度和精度上仍有提升空间。她鼓励全体教师将国培所学充分运用到每一堂课中,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国培结束是起点,课堂革命才是终点。”黄海英在强调中指出,教研室将以此次国培分享为重要契机,把“大国良师”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方案”。让每一道函数曲线都承载着育人使命,使数学知识与育人功能紧密结合;让每一个数学模型都对接真实世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数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将携手共进,为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的新时代人才贡献高数力量,在教育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供稿部门:公共基础部
审核:阎君梅
编辑:李墁彤
终审:张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