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开放,多元多样----滨州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探索
发布日期:2011-06-14 16:01

滨州职业学院秉承“责任”校训,践行“与市场共舞、助群雁起飞”的办学理念,培养“大雁型”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滨州及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实用技术等资源密切与企业合作,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门开放,多元多样”,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之路,办学活力显著增强。

      校企合作探索的过程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既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核心区和主战场,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大战略的叠加区域。“两区”的经济定位使滨州市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巨大压力,市委市府清楚的认识到企业核心技术及高技能人才重要性,将滨州职业学院的发展列为重点工作和民生工程,作为促进“两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职业教育发展中校企合作的问题,责令政府职能部门解决有关问题,制订有关政策,疏通校企合作渠道。
      在市政府的主导下,滨州职业学院大胆实践,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认识到“远亲不如近邻”,校企合作双方如果距离过远,会导致合作领域限制和交流的不便,使合作成本增加或根本不能合作。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密切联系周围企业,划出了校企紧密合作圈。各专业根据各自特点对接圈内企业,保证师生与企业员工互派均可在短时间内到达,方便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以及各项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
      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与周围的盟威集团、海得曲轴以及50余家汽车4S店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纺织化工学院与滨化集团、滨州诚博、华纺股份、魏桥创业、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生物工程学院与圈内的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安琪酵母有限责任公司、滨州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信息工程学院与中国电信滨州分公司、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物联网示范)、滨州市远洋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护理学院与滨州市人民医院、滨医附院等建立合作关系;会计学院与5家会计师事务所、各大银行建立了密切关系;其他院部也各自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激活办学活力,吸引多元参与办学,各二级学院建立了董事会或理事会,以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重点专业为试点,采用合资、参股等形式,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行业等一起成立董事会;会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与行业密切合作,成立理事会。在董(理)事会框架下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等,统筹规划人、财、物。学校制定制度协调现行体制与董事会间的关系,实现人员深度融合,确保独立运行。
      为了使校企双方的合作不流于形式,必须有切实的项目作为载体,董事会或理事会面对学校和企业员工,公布校企合作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项目既包括应用技术研发,也包括教学研究。项目的运行采用“矩阵组织”,即在校企合作平台下,为确保各利益相关方切实参与学院的各项工作,同时保证师生走向企业接受实践锻炼,学院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网络矩阵,实现扁平化和团队化管理,教职工既与二级学院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关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各利益相关方与各专业在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培训、顶岗实习、学生就业、应用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利益对接点,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各项活动。校企双方在矩阵中相互交叉、贯通融合,实现紧密合作,提高运行效率。
      保持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校企双方的“共赢”,学院在合作前先寻找企业的共赢点,首先考虑让企业受益。学院针对市委市府提出的“滨州企也缺乏核心技术”问题,打破职业教育不能搞研发的迷信,通过“借力引智”,研发高新技术,引领企业发展。生物工程学院与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市园林公司等共享设在学院的滨州市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引进孙国荣博士,结合主持的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研发产品;自主研发品种滨职棉1号与农兴种业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为企业提供良种繁育技术指导;依托轻纺化工学院的“滨州纺织研究中心”,研发“Outlast空调纤维/棉纤维混纺高档面料染整工艺”和“海藻纤维混纺高档面料染整工艺”,创汇3000万美元。
      学院为圈内企业分忧,充分发挥人才、实训条件等优势,积极开展了企业的培训工作,学院直接“送教入企”,2011年先后为滨化集团、愉悦家纺、滨城区世豪公司、东方地毯集团等举办培训班12个、6000余人次。
      校企密切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机械工程学院探索了现代学徒制培养,与附近的50余家汽车4S店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师生与企业员工互派均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学生入学即是准员工,上课即是上岗。在校期间实施小班制,上午安排专业课项目教学,4S店技术人到学校参与授课,在校内生产车间讲授;下午学生到汽车4S店工作实习,作为4S店学徒。现代学徒制模式实现了学院与4S店的共赢,使校企互通了资源,使双方人员流动与交流变为常态,学生在企业一线按照员工标准操作,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4S店即解决了人员紧张的状况,同时培养了自己未来的员工,学生毕业就是员工。
      校企密切合作很好的解决了教师实践锻炼和兼职教师问题,由于距离近,便于管理,学院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到合作企业中,让教师带着任务去,带着成果回,把学到的最新技术管理规范及行业企业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既解决了人员紧张的问题,也解决了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问题。兼职教师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学院通过组建矩阵组织和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以项目为载体,使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愿意到学校合作,同时承担教学任务。
      在滨州市政府的主导下,在企业与学院的共同努力下,滨州职业学院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去,通过为社会服务获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自身发展的空间。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良性互动,并在为企业、为社会的服务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